這兩棵硬碟都是6GB的舊硬碟 QUANTUM這廠牌早就被併購了
所以這次6GB硬碟測試速度不如之前320GB 200GB硬碟來的快
而這裡是測試硬碟在外接界面中能有效利用到哪種程度 只有1394a與USB2.0的數據 沒ATA或SATA的數據
(只有內建2.5"30GB小硬碟有原ATA測試數據)
沒特別注釋使用硬體能力差異太大的硬碟測試 在此說聲抱歉
主機版總傳輸頻寬 指的各式電腦的主機版 筆電內也是有主機版的
大意是:
MBP的主機版傳輸的總頻寬雖然大於MB 但在一般小量處理的時候 MB使用感覺與MBP相差不多
當軟體開多 檔案量大增 電腦處理各種轉換
大量的CPU運算 硬碟讀取 載入轉換所需快取到記憶體等動作
瞬間傳輸頻寬激增 大於MB負擔時
MBP的最大總傳輸頻寬才有明顯優勢 產生MBP > MB的感覺
平常執行硬體負擔輕的軟體 是感覺不出快了多少
後來轉到Mac之後才發現USB真是有點給他OOXX
強烈建議樓主可以測試看看1394b也就是firewire800的外接盒...
用過之後,你只會覺得1394a怎麼會這麼慢啊~~~~
但是很可惜,你的iBook沒有1394b....
趕快敗Powerbook或是MBP吧~~~~

玩Mac真是一條不歸路啊!
nogard wrote:頻寬跟外頻不一樣
主機板頻寬的說法,請...(恕刪)
就像AirPort用的2.4Ghz頻率 802.11a b g n傳輸速度都不一樣
主機版總頻寬蘋果以前有寫 現在好像都省略沒寫了
Mac Pro > Intel Xeon
內容中的其中一句話
為了提高處理器所提供的速度,系統架構配備 1.33GHz 兩條獨立前端匯流排,可將雙核心、雙處理器系統的效能發揮到最大,並提供高達 21.3 GB/s 的最大處理器頻寬。
旁邊的圖就是用來解釋各處理周邊的頻寬
頻寬還分為上行跟下載用
讀取記憶體內容(上行)
資料寫入記憶體(下載)
就如其顯示的CPU一次可以處理21.3 GB/s
想要為快的方式為
從硬碟讀取21.3 GB/s > 載記憶體21.3 GB/s > 傳輸給CPU 21.3 GB > 載回記憶體21.3 GB/s > 載回硬碟21.3 GB/s
甚至可以不需要記憶體 硬碟讀取21.3 GB/s > 傳輸給CPU 21.3 GB > 載回硬碟21.3 GB/s
這時候 除非只要運算一次 不然第二筆資料一樣是21.3 GB/s同時進行
除了CPU之外 其餘通路都要有兩倍頻寬 才能容納21.3 GB/s上行 與 21.3 GB/s下載 才能同時處理
也就是主機版傳輸憑頻寬要到達42.6GB/s才能負荷CPU連續運算21.3 GB/s的速度
這還只是CPU運算 還兼做其他處理例如資料拷貝 原先的42.6GB/s 還得再加上讀取之後拷貝到硬碟中的上下行頻寬
想達成由頭到尾的21.3 GB/s資料供應 光是在硬碟這物理限制 一棵硬碟讀寫沒破100MB/s的限制下 想達成讀取21.3 GB/s不太可能
才會有記憶體這樣東西來暫存硬碟資料供應CPU運算後 在記憶體存放
因此想讓電腦快 就是如何利用其最大總頻寬 塞滿上下行資料運算
而一般人只有突然增加其最大運算頻寬 例如同時開多個大型軟體 處理大量高解析度圖片影像這種時候
主機版總頻寬夠大 就能很順暢的同時讓軟體去做運算
頻寬不夠 當這運算頻寬到達主機版頻寬限制時 只能將這些運算做分次處理
MBP > MB 是在這種突發性運算中會顯現MBP其頻寬優勢
彈幕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