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t Liang wrote:
應該是台灣蘋果代理商要確認你手上的mac是在台灣跟他們代理商買的,
如果國外沒發票, 只有購買證明, 在台灣維修時不知收不收?
機器上面是Apple自己貼的序號條碼, 自己的維修中心都不認帳, 那序號幹麼用?
可能是因為這件事讓 AT 變得很緊張。
hannwenn wrote:
對於傳說中的誠X旗艦...(恕刪)
不知道是不是我比較怪,我在逛街的時候反而比較討厭店員過來, 也許是因為在台灣逛街大部分
的店員都會讓人有種很市儈的感覺, 問了第一句就開始接二連三講下去, 說了我先看一看之後態度馬上就變; 也碰過很多在逛店裡面的時候一直死跟在我後面的店員, 讓我覺得很像有個背後靈在後面跟著似的.
總而言之 台灣大部分的店家都給我一種一走進店面就迫不及待要向你推銷東西的感覺,
所以我在台灣逛街總是會刻意避開店員,等到我看到有興趣的東西我才會主動去找店員詢問.
不過這個問題真的讓我思考了很久, 為什麼在台灣逛街跟在國外逛街感覺會差這麼多?
我後來想一想, 在國外逛街,進去任何一家店, 店員會很輕鬆開朗不作做的口氣跟你打招呼,
也是會問你是否有要找什麼東西,如果說只是看看, 他們會報上他們的名字, 並說有需要幫忙在叫他, 一切的流程有點像是交朋友,但最主要的是他們營造的氣份是很輕鬆的.
當然不可否認這跟文化差異多少有點關係, 但我覺得台灣的服務業還有可以加強的空間,
我覺人進去一家店是否會讓人放鬆的逛, 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 這也可以再牽扯到另外一個經驗,
我本身不是名牌奢侈品的愛好者,但以前在多倫多逛街時有時逛到一些名店總會好奇他們的設計到底有何特別而進去看看(我本身是設計師), 我逛多倫多的LV, 他們的店員並不會因為我只是逛逛而讓我有不自在的感覺,甚至還會很和藹可親的幫我開門, 但逛台灣的LV卻有一種冷冰冰的感覺, 彷彿身上沒有些行頭不適合進去那家店, 我想服務業最忌諱的就是用市儈的態度去面對客戶.
畢竟"你賣LV並不代表你擁有LV"
台灣未來的發展不是服務業會佔蠻大塊的嗎?
那是否更應該去思考這個問題呢?
人生是自己的, 不是跟大家一樣就是好。
不知道是不是我比較怪,我在逛街的時候反而比較討厭店員過來, 也許是因為在台灣逛街大部分
的店員都會讓人有種很市儈的感覺, 問了第一句就開始接二連三講下去, 說了我先看一看之後態度馬上就變; 也碰過很多在逛店裡面的時候一直死跟在我後面的店員, 讓我覺得很像有個背後靈在後面跟著似的.
總而言之 台灣大部分的店家都給我一種一走進店面就迫不及待要向你推銷東西的感覺,
所以我在台灣逛街總是會刻意避開店員,等到我看到有興趣的東西我才會主動去找店員詢問.
不過這個問題真的讓我思考了很久, 為什麼在台灣逛街跟在國外逛街感覺會差這麼多?
我後來想一想, 在國外逛街,進去任何一家店, 店員會很輕鬆開朗不作做的口氣跟你打招呼,
也是會問你是否有要找什麼東西,如果說只是看看, 他們會報上他們的名字, 並說有需要幫忙在叫他, 一切的流程有點像是交朋友,但最主要的是他們營造的氣份是很輕鬆的.
就是啊~
“接待”,有那麼難嗎
客人一進店裡,就跟客人打聲招呼,問有沒有什麼需要的
客人說,只是看看
這就代表!他只是看看,有大於 50% 的機率,是不會買的!
為什麼,店員要跟在一個不會買東西的客人旁邊緊迫盯人
更不要像光華商場或NOVA那樣,一直在說:要找什麼嗎,幫你介紹比較快喔
拜託~逛街,不一定是要買東西才去逛街的好唄
我以前就這樣,客人說要自己看,我就讓他自己看
結果,店長或老闆一來,看到我沒招乎客人,臉就臭的跟什麼一樣
我說:客人說他不買,只要自己看看而已,他說有問題會問我
竟然對我說:不行,你還是要跟在他旁邊啊
幹麻!?
搶籃板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