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拍了相片就往iphoto丟,結果很慘
有時候演講請主辦單位拍,一次就拍200張
一次倒進去,一兩個月就幾千張,許多都是拍得很爛的相片(連刪相片都累)
後來我的方法如下
1 先開一個"未處理相片"資料夾
2 拍完相片後,整個folder(DCIM下面的子目錄)丟進去,寫一下日期及整個folder主題(所有相片放這裡,不要進到iphoto)
3 相機內的記憶卡重新format,以免同一張相片重新匯入一次,這樣相機部分可以繼續拍
4 重複2、3步驟,這樣子相機記憶卡保持最大容量,相片又不會全部匯入iphoto
5 有空整理相片時,在桌面上開一個"匯入iphoto"的資料夾
6 開啟Path finder(一個finder的加強程式) ,視窗配置如上圖,這樣在左邊視窗選擇要匯入的相片(可以依照時間排序,所以每個資料夾都會處理到),拉到右邊視窗"匯入iphoto"資料夾,批次處理每一個資料夾要匯入iphoto相片
7 將"匯入iphoto"資料夾,匯入iphot中
8 在iphoto中後製一下相片,拖到"加洗"的相簿中
9 按下"輸出....",插入記憶卡,就可以帶這些記憶卡中的相片去洗相片了 :>
這樣的方式,讓我可以有空的時候才處理相片,相機裡面的記憶卡隨時都是最大容量,老婆要我加洗相片時,也可以很快批次處理相片,臨時要到iphot找相片時也不會一大堆相片找不到,提供大家參考 :>
其實用iPhoto可以很方便
為何要做如此多事情?
相機接上電腦, iPhoto自動開啟
輸入完照片後, 選擇"Delete Original Photos"
這樣iPhoto就會幫你將Memory Card裡的照片刪除
根本不必再手動去format memory card
完成傳輸這步之後
就可以直接Batch Change Photos
其中可以編輯日期, 名稱等
不想要的照片可以直接刪除
如果不夠時間即時整理照片
可以在Event名稱加註"未處理完畢"等字眼
樓主所提到的幾點其實在iPhoto內都可直接處理
而且操作上更加方便快捷且直覺
(圖片預覽大小可即時調較, 不像在finder中icon preview限定了大小 - OSX 10.5 Below並沒有Quick Look功能)
(做錯了任何一步亦可用Undo或Redo去補救, 在finder裡則只可以Undo/Redo最後一步)
樓主所提供的方法令我想起了在Windows上的管理方法
其實在Mac上辦事, 應該是很輕鬆的才對
何必給自己這麼多工作做?
我這麼做的原因是,我在外面演講時,常常相機的影片識別人代拍得(有一次高達兩三百張)
有時候一懶,相機就一大堆相片
臨時要拍照時,記憶卡快滿了
一股腦匯入iphto,也沒有刪除,因此裡面一堆品質很差的相片(到現在還有以前沒處理完的相片一堆)
而且自己的習慣不好,DCIM檔案夾裡面還放了一堆別的相片
才想到匯入iphoto時應該要先處理
不過您說的很對,應該是一匯入iphot時立刻刪除
這樣的概念才對,謝謝您了
唉,真的是沒有抓到mac軟體精神
謝謝指教
to JSON
我自己目前還沒用過aperture
可能找機會再試試
感恩
"he that is good with a hammer tends to think everything is a nail"
Let's all keep an open mind and "if you think the solution is simple enough, make it simpler."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