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像我這樣的程序員,文字工作者來講,大視野的顯示屏必不可少。因為程序和文字,對於顯示器的色彩還原的要求不算太高,所以不必去選擇 Eizo,NEC 之類的專業級顯示器,那麼 Apple LED Cinema Display 就進入到了我的選擇範圍。當然,更是因為它是 Apple 自家產品,從外觀設計,到功能設定都與其它 Apple 設備有最好的兼容,而且它還擁有 2560*1440 的高分辨率,所以他當仁不讓的成了我的首選。需要註意的是,Apple Cinema Display 目前有兩種,一種就是稱作 LED Cinema Display 的,它帶有三個USB擴展位,一個 85W MegaSafe 1 接口和一個 Mini Display Port (輸出),
相對於 Apple LED Cinema Display (ACD) 外,則還有一種,就是稱作 Thunderbolt Display (ATD) 的產品,它帶有三個 USB 擴展位,一個 85W MegaSafe 1 接口,一個 Firewire 800 火線接口,一個千兆網線口,一個 Thunderbolt 雷電接口 (用於雷電菊花鏈,輸出) 和一個 Thunderbolt 雷電輸入接口。這兩款顯示器,在顯示方面沒有區別,主要的區別在於:1,ACD 的攝像頭為 iSight 攝像頭而 ATD 的攝像頭為 FaceTime HD 攝像頭。2,ACD 可以兼容所有帶有 Mini Display Port 和雷電接口的 Mac/PC,而 ATD 只能供擁有 Thunderbolt 雷電接口的 Mac 電腦。3,ATD 除了三個 USB 擴展接口外,還擁有火線800,千兆網線口和一個雷電輸出口。所以從功能來看,顯然 ATD 在作為 Mac 的擴展塢方面功能更強,但是兼容性不如 ACD 那樣廣泛。不過,我在這裏也還是要提醒下各位,不管 ACD 還是 ATD,他們都與老款的 iMac 設計相近,所以一樣存在內屏進灰的現象,但是不如 iMac 那樣嚴重。ACD,ATD 發生進灰的幾率要比老款 iMac 小的多。
因為無論 ACD 還是 ATD,1,都沒有辦法使用來自與 HDMI 端口的輸入 (當然,除非你舍得去購買昂貴的 HDMI 轉接 miniDP 視訊訊號轉接盒,大陸售價接近2,000人民幣),2,原生分辨率為 2560 遠超 1080p,這樣用來看標準高清片的時候,顯示器大部分都顯示無聊的黑色。所以,要是用來娛樂的話,顯然不適合。我就還需要尋找一臺標準1080P的娛樂導向顯示器。由於我對品牌有些要求,所以最後選定了 Eizo 2012年的新品 FS2333。這是一臺 Eizo 進軍家庭視訊娛樂的顯示器,23寸,標準1080P分辨率,e-ips 面板,原生 8bit 輸出,大視角,極快的響應時間,還有預設/內建的適合遊戲,影音的設定,雙 HDMI 接口輸入 (可通過隨機附送的遙控器切換輸入源),這所有的特性正中我意,所以也將它購入,作為主力娛樂顯示器 (連接 PS3,Apple TV)。
介紹完了顯示器,再介紹其它設備。其一是我剛剛入手的 2012 款 iMac 27 低配。這款全新設計的 iMac 是我盼望已久的產品,超薄的外形,一體的顯示屏(區別於老款,老款 iMac 的顯示屏和保護玻璃是分開的,中間有間隙,而新款的 iMac 外保護玻璃和顯示屏是一體的,即類似 iPhone 的屏幕設計,這種設計基本上杜絕了老款 iMac 進灰的可能),而且能通過 Target Dislay Mode 變身為一臺 Thunderbolt 顯示器 (只能通過 Thunderbolt 輸入)讓我對其喜愛有加。但是這一代的 iMac 最初並不能支持 VESA 標準的壁掛或支架裝置,所以我一直猶豫,直到上月 Apple 放出了 VESA 版本的 iMac,這就堅定了我入手的決心(本文後面我還要詳細說道我為何要等 VESA 版本的 iMac)。我對於 iMac 只定制了 1TB 的 Fusion Drive 和自行添加了 32GB 的內存,其它設置未動。因為 iMac 主要用於信息數據處理和服務器,所以配置並不需要很高。這裏簡單說一下選擇新款 iMac 的問題。首先,iMac 21.5 寸,是無法自行添加內存的 (當然,你如果對失去保修不介意,則可以卸下屏幕,拆下主板自行天健) 且只有兩個內存插槽,最高只支持 16GB 內存。另外,21.5 的分辨率是標準 1080P,對我來說,分辨率過低。其次,21.5 寸機型,如果你在出廠時沒有定制 Fusion Drive,則也不可能後期靠 DIY 對其進行改裝,這是因為不帶 FD 的 21.5 iMac 沒有刀片式 SSD 的接口。再來說 iMac 27,首先他能夠自行添加內存,有4個槽,最高支持 32GB。另外,即使你沒有選擇出廠帶有 FD 的配置,但是其主板上還是留有刀片式 SSD 接口 (據消息說,也有見過沒有的,這可能是人品太差了)的,可以自行 DIY Fusion Drive。還有一個可喜的消息是,不論哪一款新款 iMac,你自行更換其自帶 HDD 不會因為風扇以最高轉速狂轉的問題 (此問題在 2011 iMac 上是有的,因為自帶 HDD 帶有 Apple 自家固件,如果你更換掉,會導致主風扇狂轉)。但是我的建議是,不論你怎麼選擇,Fusion Drive 最好還是要選上,它的性能,穩定性非常不錯。說完了 iMac,再提一下我的 rMBP。我一直對於移動設備的性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這臺 rMBP 是最高配的定制款,2.7G Hz 的 CPU,16GB 內存,768GB SSD,讓我隨時都有充足的能力處理各項工作。需要提及的是,當你選擇 rMBP 時,由於它的內存是固化在主板之上 (類似 Air 的設計),所以無論如何你要選擇 16GB 配置,否則會後悔。另外 SSD 的話,是可以通過自己 DIY 更換的,我希望第三方廠商能夠生產出 1TB 的刀片 SSD 產品。還有一個事情,一般來說 rMBP 自帶的 SSD 其實都是三星 830的馬甲產品,但是在最近出廠的 rMBP 中也有發現部分裝配了產自 Sandisk (主控為 Marvell) 的 SSD,這款 SSD 的性能略遜於三星制造。
下面來介紹下 VESA 轉換器。為何我鐘情與 VESA 兼容的顯示器或一體機產品?如果你有使用 iMac,特別是 27寸 iMac 的經歷,你就會知道其實它的可調節角度很小,而且如果讓其轉下頭會費相當大的力氣,特別不方便。對比當年的 iMac G4 臺燈的可調節範圍簡直就是一種退步。我個人在使用這種蹩腳的顯示器時感覺非常苦惱,所以,我買顯示器也好,一體機也好,就一定要選擇能夠兼容 VESA 轉換器的產品。一旦兼容 VESA,你就有太多的支架產品可選,你把 iMac 掛在墻上也好,通過支臂支撐在桌面上也好,其調節角度和靈活程度都是原裝那個蹩腳的腿無法企及的。長時間的電腦使用,頸椎,肩部,腰部都會產生不適,但是使用原廠腿的產品,就那麼點可憐的調節範圍,你要不斷的去適應它。但是一旦換用可以靈活調節的支架,你就可以讓顯示器角度來適應你的習慣,甚至你可以站著工作(這在國外也漸漸成為一種流行趨勢)。除此之外,支架的靈活性,還可以讓你的空間多變,當你不想讓他們占據你的桌面時,你可以直接推開他們,當你瀏覽網頁刷微博時,你還可以讓顯示器90度旋轉,以便能夠更加舒服的瀏覽網頁。所以,支架對於原廠腿,可以說是完勝。但是,由於 Apple 精湛的工業設計,使得市面上大部分的支架產品從視覺上無法與它們完美融合,所以,給 Apple 產品選擇 VESA 支架就是一項兼顧實用穩定與美觀的工作。這時,大部分國產品牌,山寨品牌(山寨切不可選,否則會因為質量問題,危機設備和人身安全)基本就可以淡出我的視線了,這時經過大量的搜索工作,我認識了愛格升 Ergotron 這個品牌。我比較喜歡看尼基塔這個美劇,雖然劇情狗血,但是其“組織”指揮中心中,大量的愛格升顯示器支架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愛格升的顯示器支架產品,基本都是鋁材為主,並且表面多使用拋光處理(非一般品牌的噴漆處理,或陽極處理),使得其質量和外觀都達到一個較高的水準,而且其價格較為適中。所以針對我的設備,我選擇了以下幾款愛格升的產品,
愛格升 MX 45-214-026 (http://www.ergotron.com/Products ... DID/56/Default.aspx),這是一款大承重的顯示器桌面支架,可以用於支撐30寸及以下尺寸,重量在 13.6KG 之內的顯示器產品。由於 ACD 的重量為 10.7KG,所以使用它最為合適。另外,如果你有老款的 iMac 27 寸,且想要選擇支架產品,那麼這一款幾乎就是你唯一的選擇,因為它的重量達到了 13.83457KG (腿的單獨重量有 0.8KG 左右,卸掉腿後,基本就是 MX 的最大承重),目前桌面式支架只有 MX 026 這款能夠承受這個重量。而且從我自己的經驗來看,MX 是所有愛格升系列中,做工最精致,外觀最好看的顯示器支架產品。
愛格升 LX 45-248-026 (http://www.ergotron.com/Products ... ID/355/Default.aspx) ,這是一款雙頭顯示器支架,每一個支架都可以有最大 9.1KG 的承重,而且這個支架還送一個筆記本托架(單獨購買就需要人民幣400元),你可以使用這個支架,同時掛一臺顯示器和一個筆記本電腦,或者同時掛兩臺顯示器。LX 支持 27寸及以下的顯示器,而且調節角度較 MX 更為寬廣。如果你看了連接中的圖片,其獨特的支撐桿兒式設計,可以讓顯示器有較大的高度調節範圍和360度的旋轉範圍。它甚至可以為坐在桌子對面的兩個人同時提供顯示器支撐。除了這個特點外,LX 的另外一大特點就是組合方式靈活,從連接中你可以看出,其有兩個顯示器支架,其中每一個顯示器支架都由一個顯示器連接桿和一個擴展連接桿組成。你可以直接讓一臺顯示器通過顯示器連接桿連接到支撐桿上,然後把剩余的擴展桿加到另一個支架上,擴展其範圍。從後圖中你就可以看到。如果你有一臺顯示器和一個筆記本,那麼這個型號是你的好選擇,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新款 iMac 的重量控制到了 9.1KG 以內 (VESA 版本),所以 LX 可以完全勝任支撐新款 iMac 的工作。
愛格升 Neo-Flex 45-306-101 (http://www.ergotron.com/Products ... /en-US/Default.aspx),這是愛格升基於 Neo-Flex 45-174-300 (http://www.ergotron.com/Products/tabid/65/PRDID/9/Default.aspx) 和 愛格升 80-106-085 (http://www.ergotron.com/Products ... ID/482/Default.aspx) 的組合產品,用於作為平板電腦,iPad,iPad mini(需要自己在平板電腦支撐架部分加裝墊片),和其他類型平板電腦的支撐架。需要註意的是,1,此款支架是標準 VESA 口,在卸掉平板電腦支撐架後,可以兼容 22寸以下,重量在 8.2KG 以內的 LCD 顯示器。2,如果安裝了平板電腦支架,則可以兼容10寸及以下,重量在1.1KG以內的平板電腦。你還需要知道的是,如果你單獨購買 80-106-085 平板托架套裝,則除了平板電腦支撐架外,還有一個擴展連桿,它的作用是通過一段接在已有顯示器的 VESA 接口上,另外一端接在平板電腦支撐架上,將顯示器和平板電腦橫向支撐在一起(利用顯示器已有的VESA支架)。但如果你直接購買 45-306-101 套裝,則只有平板電腦支撐架而沒有擴展連桿。
在選擇好了支架產品後,那麼就要對已有的設備再進行一些準備工作,如果你是要架起新款 iMac,則你需要頂置 VESA 版本的新款 iMac,如果你是要架起老款的 iMac 或 ACD,ATD,那麼你需要先到 Apple 購買 VESA 轉換器,(Cinema Display VESA Mount Adapter Kit http://store.apple.com/cn/produc ... a-mount-adapter-kit)。此轉換器內有幫助你拆卸原裝支撐腿的工具,你可以按照說明書中的步驟完成拆裝工作。在準備完畢後,就要開始在工作臺上進行安裝了。首先你對你的工作臺也要做些功課,它的厚度不能太厚,否則支臂的夾具無法正常夾住桌面。其次,桌面材質要有足夠的強度保證,否則安裝完支臂後,輕則造成工作臺變形,重則毀壞工作臺。最後,它不能是玻璃材質,最好是木質或其它有強度又有韌性的材質。安裝工作最好有兩人一起完成,第一步是規劃安裝支臂,支臂的安裝位置對於你顯示器未來的活動範圍有很大的影響,如果你是初次使用,估計你要拆裝幾次才能找到合適的位置。另外,無論愛格升還是其它品牌的支臂產品,其真正的支撐力來源無非兩種,一種是愛格升常用的彈簧方式,另外一種則是氣棒方式。彈簧方式的特點是堅實耐用,可調範圍廣,氣棒的特點是使得支臂質量更加輕盈,國產品牌產品多用氣棒方式。在安裝完支臂後,一定要再三檢查所有連接點的螺絲是否緊固,另外支臂也最好都放到最高點,因為這樣,才能保證你在安裝顯示器的過程中,支臂不會猛然彈起造成事故。向支臂上安裝顯示器,最好有兩人合作,一人穩住支臂,一人將顯示器放在支臂的 VESA 接口上並對準螺絲孔位,然後完成安裝。如果位置不滿意,則最好先拆下顯示器然後再移動支臂,拆下顯示器的時候,一定要註意先將顯示器垂直推到支臂的最高位,然後將顯示器水平揚起後,兩只胳膊支撐住顯示器由另外一人拆卸,切記這步操作,不然如果你在其他位置拆卸顯示器,支架內的彈簧或氣棒或因為突然失去壓力而釋放,造成人身傷害!!!這裏筆者就不過多討論桌面的規劃問題了,下面放出筆者自己的工作臺照片,您一看便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