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本是一個相當重視PC效能的人,對超頻, mod顯卡相當了解的人,當然,也少不了愛玩3dmark的數字遊戲。
每天我開機只是為要打電動,或著是跟朋友聊聊天,不然就做作報告。
當換到MAC後,除了打電動之外,做的事情還是跟PC差不多。
但我開始會利用widget來聽廣播,打開photobooth來為自己的每一天作記錄。
現在一下課回到家,放下背包
搖醒電腦,啟動itunes,輕鬆而悠揚的音樂即在我耳稍響起。
拿出nano,接上電腦,即完成ipod與電腦的同步。
拿出相機,接上電腦,照片自動輸入與iphoto同步。
拿出手機,打開藍牙,今天新認識的朋友的電話自動傳入電腦。
打開ical,看看今晚是否有約會。
這些我在PC上也都做的到,不是嗎?
沒錯,但是我必須要自己去找“適當“的軟體來做。另外,之前在使用PC時的我並不會想這麼做。
以前的我一回到家
打開PC,先去看看最新研發的48 pixel shader的顯卡能在3dmark能拿多少分,再去盤算下一次換卡時,這張是否是勝任。
直到接觸mac後,我開始問自己為何總要走在cutting-edge?
一張high-end的顯卡和2.7ghz的athlon64為我帶來些什麼?
為什麼我老想升級CPU?
老實說我不知道。
我唯一可以想到的理由就是在3d game裡可以得到更多的frame per second。
我唯一想說的就是,其實mac跟pc的本質都是一樣的,只是在於他們focus的方向不太相同。
但是處在不同環境下會讓人做不同的事,產生不同的想法,進而改變不同的價值觀。
我問我自己,現在做的事情跟之前使用PC的事情不是相同嗎?
對。結果相同,但是過程不同。
我有更多新的想法。這是MAC帶給我的嗎?不是,這是我在mac上重新學習的過程中得到的。
我現在只在意我要去哪裡,我不再去在乎我要搭乘什麼樣的工具。
我認為pc跟mac間最大的差異在於:
windows是一個萬能的平台,是設計給全部的人使用的,可以讓各式各樣的人做各式各樣的事情。但如果一個人不知道他要去哪裡時,他會走失。
mac的設計主旨是:如何讓科技融入人的生活中,讓人的生活變得更方便,更多采多姿。
這也是大家對mac不像windows般複雜的解釋。
所以我認為如果今天你是想找個能讓你做任何事情的人,你可以選擇PC。如果你正在困惑如何利用科技來豐富你人生的人,毫無疑問地,你可以選擇MAC。
我是一個switcher,目前用了3天,而我給正在觀望或是在等待的人的建議是: 只要你讓心胸舒展開來,mac將會變得很簡單!
以上是我自己的看法。
要是在 Mac 上只有 iLife 可以用,而沒有機會"迷失"的話,那打從一開始我就不會考慮用 Mac。現在的 Mac 可以有很多的軟體可以選擇,系統和硬體都走向開放和標準,相容也提升起來,這也是很棒的呢,對小弟來說 Mac 就是台漂亮的 Linux :-)
過去 Windows 越來越像 Mac 那是 GUI 的部份;不過現在的 Mac 則越來越像 Linux,則是全面性的 :-)!
BTW, iPhoto 不是設計的很好的軟體,我覺得啦...
1. 不自由,寧可不方便。雖然,方便歸方便,但是它會讓你失去自由,綁住人就是難以接受的事情
2. 輸入照片的速度實在是非常非常慢
3. 會佔掉許多重複的空間!如果你用 iPhoto 整理原來硬碟上的照片,那麼他會多佔用掉至少一倍的空間,而且 iPhoto 不像是 iTune 一般,無法選擇不將照片複製到自己的 Library
還有,要享受 Mac 可能也需要懂得找到適合自己需要的軟體,這個部份,和使用 Windows 是沒有差別的!
對了,追求高科技並沒有什麼不好,Steve Jobs 也是個科技迷,要不是如此,恐怕也沒有今日的 Apple 電腦呢!看怎麼去追求高科技囉。所以囉,當科技的主人吧,不用只是一昧的追隨科技,也不用只是追隨 Apple。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