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n1900 wrote:沒東西.技術可以吸取幹麻會合併?只為了買西門子那幾個字?"BenQ有得到什麼好處嗎?"沒好處可以得那真是不知道BENQ想什麼只能說實在太有魄力了 BENQ太有魄力?是李焜耀太好高騖遠了吧!想要藉西門子來一圓自己的品牌夢~套一句他講的:「你們都不懂品牌啦」
vinceliao wrote:BENQ太有魄力?是...(恕刪) 藉由西門子一圓品牌夢有錯嗎?西門子的誘惑很大, 如果能順利接手成功, 得到的效益難以衡量,只是現在失敗了, 就成了落水狗, 但也不必窮追猛打吧?
Shin1900 wrote:好命阿不過他們上班時...(恕刪) "準時下班, 常常休假, 休假了沒代理人, 分工太細(每個人只懂自已負責的部分)."大概是跟西門子工程師合作的最大印象.那時很多人在罵EF81, SL91為什麼不在台上市,殊不知當台灣的工程師忙翻譯, 協助他們解中文化的bug時,他們休假的照休假, 一封信拖一兩天才給你確認, 真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監啊!西門子到了UMTS(3G)的時代, 因為整個solution給Qualcomm包了 (since SXG75),連他們自己人也不太了解整個軟體的架構, 若說他們的技術多先進,說實在的差異並不大.德國/波蘭工程師或許素質好, 但是台灣工程師加班的精神,克服了技術上的落差, 甚至解了很多德國無法解的performance issues.真不知該說是台灣人命苦, 還是德國人命太好...
Antony應該是BenQ的員工吧...我前面也說過,西門子當年虧損連連,虧到已經拖累整個集團的獲利表現,當時的執行長也是飽受壓力,本來就想收掉手機部門了!但礙於德國工會的力量以及其原本所擁有的強大品牌價值...就採取送嫁妝賣品牌的方式,這是西門子的策略上的成功!也就是說,今天明基買了西門子失敗,換做是其他廠商買下,也是買主倒楣。還有,西門子手機市佔率下滑,本來就是併購西門子之前,就活生生的事實...另一個原因,BenQ太過於樂觀...以為買下去就能擁有全世界,而慘遭滑鐵盧。但說實在,併購之前,Siemens銷售有很亮眼嗎?BenQ mobile也因為投資西門子的失敗,在德國受到不少的批評...歐洲市場也做不成了,原本的客制化手機廠商也不想再跟他們合作。BenQ實在是有得有失阿...撇開西門子不談...其實原本BenQ的設計團隊是富有源源不絕的創造力的,但卻因為上面決策者的"執行力"不足,沒有辦法獲得很大的起色。一個有特色的產品設計出來了,卻用"時間、金錢"做第一考量,量產時...就被Cost Down了........產品量產時第一想到的事,就是:有沒有人買?明基一路走來沒有幾款高階的產品,給人感覺的特色就是平民、樸實...甚至缺乏感動產品配色也不大膽,清一色都是"黑"...不過這也沒辦法,光在台灣賣手機也是沒什麼市場...只希望經過一段日子,還能看到明基有那股向前衝的力道。但如果認為手機是不賺錢的產品,那就主攻液晶產品方面吧!明基的液晶產品真的很棒,希望他們能夠專注在有口碑、逐漸起色的東西。
我以前的老闆是德國回來的他說過跟美國、日本與德國客戶談生意的模式美國人很乾脆,在會議室談OK的東西,基本上就可以簽約日本人在會議室談OK的東西,一定還要去酒家談才能簽約(日本人好色果然是有名的)德國人在會議室談OK的東西,去酒家談還不能簽約他會跟你說:我要回去再考慮看看如果不是這麼龜毛,搞不好德國人早打贏WWII了
mo1241 wrote:我以前的老闆是德國回...(恕刪) 沒吧= = ~~~打輸是因為日本白木的關西吧= = .........我還認為當時德國打的超級迅速~乾淨~俐落!!!她幾天內就把法國打下來了說= = ~~~~徳國人個性會那麼龜毛的原因...還真的有可能是因為當時打2次世界大戰打的太爐莽了~~因為有了這個爐蟒的例子....有可能才造就今天他們的龜毛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