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

最新消息!明基要放棄德國手機廠(相關消息請統一在這一篇討論)



德檢察官著手調查明基是否違法

---明基停止投資德國的手機子公司明基行動通訊(BenQ Mobile),並向法院聲請破產保護,可能面臨觸法的問題;八日的「南德日報」報導,慕尼黑檢察署正著手調查明基是否違法。---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61107/5/67rh.html
這樣子看來.我的BenQ P51可能等到年底都變成泡影了,BUY 不到了嗎
這種國際官司.....我覺得BENQ可能會有些吃虧..
原則上....在板上討論的各位大大...
相同都是希望能繼續使用"德國製造"的手機~
相對的~也是希望K.Y能加油囉~(這樣我才有西門子可以買~不過前面掛個BENQ就對了XD)
洪爐之火鍊真金~寒梅傲雪花更香─意由心轉、相由心生─
經營品牌本來就是一條不歸路..

明基是一家上市公司
明基的股東們, 如果對明基的品牌路不認同, 可以在明基宣布BenQ品牌時選則賣出持股..
明基的股東們, 如果對明基併購Siemens有意見, 也可以選擇賣出持股...
以KY 0.56%的持股,如果股東對明基的路線有意見,又不願賣出持股,
可以考慮將KY的董事長職幹掉,以KY的低持股是很容易的..

所以, 大家事前對KY都是抱以厚望, 希望能夠成功帶來豐厚的利潤..
事敗, 打落水狗的批評聲不斷, 不過是成王敗寇吧了..

很多事不看好是因為它不容易, 不是因為它不可能..

施振榮當時含淚賤賣德基給張忠謀, 還不斷感激張忠謀救了他..

對於比黃金還貴的TFT LCD,施振榮也勸KY考慮最好不要..
友達的成功證明了KY的能耐..

有人說KY對不起台灣的股東, 這實在不是公平的事..

KY選擇做一件不容易的事, 原因是他看到一但成功可以擺脫鴻海的威脅..

股東們選擇支持KY, 是因為股東們認同這個邏輯..

錯估形勢, 吞下慘敗, 但事後的批評便成了沒意義的廢話..

至於不是股東的旁觀者, 根本只是看戲的路人甲..
許多的評論就像是評論三國誰才是真神人般的高調言論,
吹噓罷了!!

也有人批評KY只有0.56%股份...
0.56% X 260億 = 1.456億

以一個碾米廠出身的農家子弟而言, 你還要他怎麼樣..

我也認同經營"品牌事業"的確是件值得鼓勵的事, (但是如果像王X燦這樣的經營"品牌", 就不值得投資了..)

有人會說, 你不認同明基做品牌, 那就不要投資. OK. 股東可以賣股, 但員工呢? 有多少人在這一波資遣中失業, 有多少單親媽媽失去了工作?
在明基內部工作, 才知道老闆心中根本已經沒有股東及員工, 只有媒體及爭權, 看看王X燦去了德國做了什麼事, 只看到他在媒體上大談闊論, 但德國卻是愈虧愈厲害... 若不是董事會不同意再投資德國, 若不是貸不到錢, 若不是連台灣的資遣費都要去借錢, 明基會在九月底停止投資德國嗎? "壯士斷腕"實在是太過抬舉了...."認清事實"才是真象....
引述
你可以找出一個比ky能力更強的嗎...
以一個碾米廠出身的農家子弟而言...

哇 這麼強 何不去選總統
就是搞不懂為什麼有人可以一直把project搞爛 把產品作爛 卻還一直往上升官發財

btw 根據我對農業社會結構的了解 碾米廠的子弟 算是農業社會中的有錢階級 換句話說-紈絝子弟 也可以 並沒有什麼好拿來說嘴的
lhsin wrote:
哇 這麼強 何不去選總統
就是搞不懂為什麼有人可以一直把project搞爛 把產品作爛 卻還一直往上升官發財
btw 根據我對農業社會結構的了解 碾米廠的子弟 算是農業社會中的有錢階級 換句話說-紈絝子弟 也可以 並沒有什麼好拿來說嘴的


在這邊批評別人的決策是很簡單的
不用虧錢 也不用付出代價 簡單得不得了

我很好奇的事這些人面臨同樣的狀況的時候
他們的選擇是當個太平官呢?
還是尋求更大的突破與冒風險

太平官人人會做,冒險犯難的人不是每個人都行。
Caliber wrote:
經營品牌本來就是一條...(恕刪)

照閣下的理論,
李焜耀現在還是董事長, 表示股東及董事會認同他的作為,
小股東不爽可以賣掉明基股票, 不可以批評明基經營階層,
否則就是 "事後的批評便成了沒意義的廢話."??

"至於不是股東的旁觀者, 根本只是看戲的路人甲..
許多的評論就像是評論三國誰才是真神人般的高調言論,
吹噓罷了!!"


如果我不是明基的股東, 我就不能在這個網站討論明基的事?
例如閒聊八卦討論區裏, 常有人訐醮在路上遇到不守交通規則的人,
照閣下的說法: 不是苦主也不是兇手的話, 就不該發表意見囉??
動力研究室裏, 大家討論舒馬克和阿龍索誰比較厲害, 也是"吹噓罷了"??


三年多前買了第一支siemens 6688i,雖然跟它在一起的時間才短短的六個月,
UI的設計在兩週內就改掉我使用三年nokia的習慣,及體驗出什麼叫"商務型"手機.
現在看手機一說要商務型的手機,店家就推PDA手機(對小弟而言有太多多餘功能了)

看到benq買下siemens那一刻,一是為國產品牌高興,一是為siemens有人支持而高興.
但依月前的情形看來,我可能再也找不到當初使用6688i那一份感動了.. .
MaCO .. ^^
品牌服務絕非台灣唯一選項
http://www.digitimes.com.tw/n/article.asp?id=FE8E656E91F379DB482572260047C756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曾說:「台灣產業競爭力逐漸流失,是因為太多人變得眼高手低。」

---苗豐強內心想說的是,台灣發展品牌要從根本做起,要有好的產品、服務及管理,才談得上要去進一步發揚品牌,否則最後恐怕只是打爛自家招牌,比不去搞品牌還更糟糕,

---當政府或企業畫大餅、講願景時確實很誘人,但是否真的有足夠實力去執行,這問題才是最關鍵,若沒有真本事、準備不充分,最後必定是跌得鼻青臉腫。

---至於跳不出什麼框框呢?就是把眾所周知的創意當作是創意,過度表面化,反而輕忽創意的本質是差異化及更優質化。

---全球有很多相當賺錢的公司都是只做製造,誰說代工製造就沒前途,所以品牌服務並非是唯一選項,重要的是要有差異化及更優質化,企業如此、政府政策亦是如此。
  • 3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