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螢幕比較小,為了讓視線平行地面時能看到螢幕中間、鍵盤較低方便打字,其實應該是把螢幕放置處突起,這樣桌上要放東西也比較方便
我曾用過一款電腦桌,從中午用到晚上,手就痛到受不了,跑到賣場買個置腕才解除警報,但是手肘還是痛了三天,可見鍵盤槽這個設計多麼不符合人體工學,也許短期沒發現,長期下來慢性傷害發作時更難醫療
可是現在螢幕較大,而且鍵盤槽太小,一些人體工學的鍵盤如微軟4000、較高的滑鼠如饅頭鼠、軌跡球…等都不方便放進去,而且沒有放手腕的地方,手肘長時間出力懸空,而且滑板大都只能放鍵盤,滑鼠只能放桌上,這樣使用更加重肩膀的負擔,因常要上下大輻度動作,要把鍵盤放桌上不是沒位置就是太擠滿,而且同樣沒有置肘的空間
如果找滑板比較大如上的,仍會有不夠穩定的非安全感,而且深度不夠,其實我是比較愛麻將桌的深度,一來太佔空間,加上更不穩定,只好放棄
現在上班都用辦公桌,蠻大一張就只有桌面、桌腳,置物櫃另外買,要搬動時也比較方便,桌子已夠重了,電腦桌還加上一堆隔間、滑板,搬動時即累又危險(放鍵盤的滑板會不預期跑出來
可能是對電腦桌累積多年的怨念,找半天找不到能讓我滿意的桌子,也許最後還是自已DIY比較好

PS我覺得電腦週邊應該是指電子產品,像電腦桌這種產品如果去居家房事版,那邊的人可能又不夠常使用電腦,如果理解錯誤,請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