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儲存媒體: MO

(以下憑印象寫出, 如果有誤, 還請指正)

目前的主流儲存媒體: 硬碟, DVD(CD), 隨身碟(讀卡機+各種卡), 軟碟(還有很多人用)
如果說到 ZIP , 可能還有些人知道, 說到 MO , 大概已經被遺忘了.

其實, MO 本身有良好的保存性, 但是, 除了保存性外, 其他方面都比不過其他媒體:
1. 比單位成本: 硬碟 > MO > 隨身碟 (不含 MO 機的話)
2. 比速度: 硬碟 > MO = 隨身碟
3. 比交換的方便性: DVD(CD) = 隨身碟 > 硬碟 > MO
4. 比耐用: MO > DVD(CD) > 硬碟 = 隨身碟

以前的硬碟大約只有 500M~8G , MO 是 640M , 當時 CD-RW 還沒出現,
MO 機和 CD-R 都上萬元, MO 片 $300~$500 , CD-R 片 $50~$300 ,
所以經常性的讀寫, MO 還有一定的市場, 而 SCSI 環境下, MO 也可以當成開機碟使用.
(註: MO 有分 3.5" 與 5.25" , 而以 3.5" 較常見, 所以介紹就以 3.5" MO 為主)

但是 MO 的關鍵技術在 Fujitsu 手上, 但是 Fujitsu 本身的機子品質並不好,
其他廠商如 Olympus 的機種卻少見, 於是整個成本都無法壓低.
CPU 和南北橋晶片也越來越快, IDE 迎頭趕上 SCSI 的市場,
當 CD-R 機器逐漸跌破 $5000 , MO 卻還是 $7000~$8000 遊走,
CD-R 片也降到 $10~$50 , 加上網際網路(Internet)開始盛行,
各大學都有管道可以下載東西, 燒成 CD 交換的比例也比較高了.
而且 IDE 燒錄機已經和 SCSI 燒錄機平分市場時, MO 卻還死守著 SCSI 不放.

於是 MO 的市場開始萎縮了, 幾年後, Iomega 打著 ZIP 名號出現,
由於 ZIP 主機便宜(約 $3000), 片子貴(約 $200~$500),
所以小量的常更換的資料(100M/250M), 許多人會考慮用 ZIP .
加上當時還有 SyQuest , Castlewood , Imation 等競爭廠商,
相繼推出更高容量的抽取式磁碟, 所以有些人甚至會以抽取式磁碟當系統碟,
每片磁片裝不同的作業系統(Windows, OS/2, BeOS, Linux, etc.)
(註: 許多抽取式磁碟都比 ZIP 早, 但是在台灣普及是 ZIP )

慢慢地, Windows 更普及後, 這些抽取式磁碟的空間已經不夠了,
而且也出現了一般磁碟的問題: 怕溼氣, 怕摔, 怕高溫, etc.
抽取式磁碟的市場也開始萎縮, 變成硬碟為主, CD-R 為輔的局面.

MO 雖然還是沒有消失, 也總算順應民意, 有了 IDE 界面, 有更高的容量(1.3G, 2.3G),
但是失去的市場, 卻再也難以收復, 於是, 硬碟還是市場的主流,
DVD 也取代了不少 CD 的市場, 再來, 隨身碟也出現了, 從 8M 一直發展到 2G 以上,
3.5" MO , 卻還是以 640M 為主, 1.3G/2.3G 的價位降不下來.

雖然, 大約 8 年前的 MO 片內, 486 時期抓的 winsock , netscape 3.x 都還在,
也可以正常讀寫; 但, 廉頗老矣....
2005-08-16 21:5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主流儲存媒體
我個人感覺:
MO 可算主流儲存媒體(機房,伺服器,繪圖工作站),Tape (磁帶)(機房,伺服器)也是主流儲存媒體,只是運用層面不同罷了.
但時代潮流風水是會輪轉的,我不敢想像十五年之後什麼又是主流.....
MO在工作場所仍在使用 是我看過與感覺保存期限最高與穩定的儲存周邊 寫入之後 幾乎不會壞
我有一片230MO儲存我很久之前的資料 放了快十年 最近找出來仍可讀寫資料
那時候 公司在地下室 颱風天進水30公分 桌下的電腦 MO ZIP 硬碟 軟碟 CD-R 都進水
只有MO跟少量CD-R還有救 自行拆開沖洗擦拭之後 MO全部可以使用 CD-R壞一堆 ZIP 硬碟 軟碟壞光光(CD-R真的也怕水 泡泥水一晚壞一堆)損失慘重


可惜是讀取機器MO本身很容易壞 寫入速度超慢
但MO片儲存真的是讓人覺得可靠 真的覺得如她本身的廣告 寫入的資料可以放50年
(讀取機器早就壞了)

現在還是有人將資料使用MD儲存使用 MO跟MD是相近的儲存設備
MO 真的是一個好的儲存媒體,穩定/保存性佳,可惜是握有專利的廠商沒有好好去經營,導致這個媒體逐漸淡出市場...

個人一直偏好可重複讀寫的礎存設備,早期用磁帶機,後來用 MO,有了 CD-R,一定挑可重複讀寫的機種(CD-RW),現在用 DVD-RAM(帶殼/不帶殼都有),不為什麼,只因為喜歡可以隨時刪掉不要資料的主控權(我知道,很可笑...)

MO 抽屜還有一疊,機子倒是早掛了,後來網拍上又買了一部更高容量 2.xG 的 IDE 介面,加上 USB to IDE 的外接盒,到還方便使用,但是後來卻整個袋子搞丟了 ...

目前主流還是 DVD-RAM,帶殼的 DVD-RAM 用起來感覺很像大片的 MO,穩定度也還不錯,不帶殼就比較容易刮傷(我習慣不太好,會隨手放在桌上,久了就一疊片子,彼此磨來磨去刮傷了...),連買 NB 都刻意另買 Slim 的 DVD-RAM 來換掉原來的 DVD-RW,自己想想,都不知道為何這麼堅持要 DVD-RAM,有點好笑 ...
DVD-RW跟DVD-RAM很環保 不像-R燒過的舊資料 不需要保存舊丟了 -R很浪費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