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也是好現象.有競爭廠商才有進步
最近看到有些大大在E8400的AMD的4核選購中掙扎
甚至許多人覺得E8400效能比較好
我想這.......看個人的需求怎麼使用吧
當然以我來說手上沒這實際硬體也不算什麼咖好像沒什麼說服力
超頻者天堂那上個月有下面這測試文....
現在如果到電腦賣場去,大概可以看到多核心版本的CPU已經晉升成了市場的主流,連電視台一堆購物頻道在賣PC或NB的,也都會把雙核、三核、四核...之類的給特別貼上個斗大的標示,「多核心」這樣的架構儼然已經是一般使用者的必備要件,以往的單核心加上HyperThreading技術已經是過期的產物,雙核基本上是起跳規格、甚至玩家應該從三核著手,畢竟3>2,多了一核可是讓多線程應用的優勢更加明顯。
也會有玩家認為,那乾脆直接選4核的不是更好嗎?比雙核還多一倍,效能應該會更突出才對...,是的,按照多核心較佳的角度切入來看,3>2、那4>3不是嗎?但是4核的價位也比雙核高出許多,隨便看看市售版的4核心處理器,一顆Q9300就要賣到近8,000元台幣,大概是一般雙核的2~3倍價格,如果比上AMD的Phenom X3 8450的價位,也有Double的價差,多這一核心的代價還真不低。
對於大多數的使用者來說,雙核心的架構已經可以讓玩家應付絕大多數的使用需求,當然對於一些重度玩家來說,4核心的版本當然是絕佳首選,不過,如果可以取個中間值、那三核心的Phenom X3就是個絕妙好物;剛剛就有提到過了「3大於2」這樣的概念,這在Phenom X3的身上除了硬體設計比雙核心還要多出一個核心外,Phenom X3的價位取向也擺在與對手的雙核心差不多的Level上,買東西大家都知道要物美價廉,選CPU也不外乎是類似的道理,多了一份、價格不變...,這種好康可只有AMD有提供。
Intel推出了新的E8000系列除了將製程提升到45nm等級外,也順便的全面提升了匯流排的速度,達到了FSB 1333,再者,核心版本改進到了Wolfdale、L2 Cache也上升到了6M,相較於Phenom X3 8750來說,承襲的是Phenom X4的架構設計,雖然採用的核心為Toliman,但是還是同屬於Phenom的版本之一,外頻雖然仍維持200MHz,但是透過內建記憶體控制器的設計,在運算處理的執行上顯得更為直接;比較一下兩者的快取設計,E8200的L1 Cache為2x32K+2x32K、而X38750則是3x64K+3x64K,E8200的L2 Cache為6M、而X3 8750則是3x512K,至於X3 8750獨有的2M L3 Cache當然是E8200欠缺的,這部分倒是X3 8750佔上風些。
在Phenom系列的設計上,把原本的HT提升到3.0規範,這也讓CPU的頻寬可以拉高到1800MHz,不讓Intel大打FSB 1333MHz的旗幟,而雖然目前AMD僅在Phenom X4上頭才推出Black Edition黑盒版,但是已經可知道的Phenom X3的可超頻性頗佳,一但未來AMD開放Phenom X3的限制,相信Phenom X3的競爭優勢會更明顯。下面也把對比測試的兩款版本作一個簡單的規格列表,有興趣的玩家可以自行參考。
有別於上次對於Phenom X3 8750本身效能表現的探討,以及對照Intel Core 2 Duo E6600的比較,X3 8750所帶來的高效能表現可以說是令人滿意的,而且也讓玩家們清楚的知道Phenom X3在超頻的部分也有著不錯的好表現,這一點可以說是替Phenom X3加分的特色,基本上,無須大動作的變動其他周邊,透過AMD不斷改進的OverDrive程式,可以輕鬆的調整最佳化的頻率組合,甚至透過BIOS的調整就可以輕鬆達到2.8GHz以上的工作頻率,這對效能的提升可不只是一點點,而是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這次的主角雖然仍是Phenom X3 8750,但是對決的對手卻不一樣,對上頻率更高一籌的Intel目前當紅主力E8200,從前面的一堆測試中,也不難發現Phenom X3 8750一樣老神在在的硬壓E8200一籌,當然,透過強大的AMD 790FX平台的加持,可以讓Phenom X3 8750發揮更優異的表現是可預期的結果。
那場景轉到最新的3DMark Vantage上頭呢?會出現怎樣的效能差異呢?從下面的數據比較可以看到有別於3DMark 06的情況;在效能的對比上,3DMark Vantage顯然對於多核心的支援性要優於3DMark 06這款前代的測試軟體,雖然說都是採用了相同的HD3870顯示卡,不過在數據的表現上,三核心架構的Phenom X3 8750顯然在CPU的成績上佔了比較高的優勢,這也導致了總成績分數的差異。
從Performance的P模式測試中,X3 8750有P4237的成績、此時的CPU score也有5973的高分,反觀E8200在P模式下的表現,得分P3815、CPU score為5593,以比率計算的話,P模式下的得分X3 8750高於E8200約11%左右的效能、而CPU score的部分也有7%左右的勝出幅度。
在新版的PCMark Vantage上面可以發現到測試的部分更廣泛,而且導入了更多有關多媒體方面的模型,這對了解硬體配備在實際使用上的表現有著蠻寫實的體現(其中包括了像是Music、TV and Movie、Communication、Memory、Productivity等多角度的測試),從長條圖的數據可以看到X3 8750略為的小幅領先E8200,事實上兩者的成績差異極小,而這樣的數據也表示了在這方面的應用上,Phenom X3 8750與E8200兩者的表現算是伯仲之間,不過,Phenom X3 8750多了一核、而E8200則是在頻率上佔了上風。
有別於上次對於Phenom X3 8750本身效能表現的探討,以及對照Intel Core 2 Duo E6600的比較,X3 8750所帶來的高效能表現可以說是令人滿意的,而且也讓玩家們清楚的知道Phenom X3在超頻的部分也有著不錯的好表現,這一點可以說是替Phenom X3加分的特色,基本上,無須大動作的變動其他周邊,透過AMD不斷改進的OverDrive程式,可以輕鬆的調整最佳化的頻率組合,甚至透過BIOS的調整就可以輕鬆達到2.8GHz以上的工作頻率,這對效能的提升可不只是一點點,而是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這次的主角雖然仍是Phenom X3 8750,但是對決的對手卻不一樣,對上頻率更高一籌的Intel目前當紅主力E8200,從前面的一堆測試中,也不難發現Phenom X3 8750一樣老神在在的硬壓E8200一籌,當然,透過強大的AMD 790FX平台的加持,可以讓Phenom X3 8750發揮更優異的表現是可預期的結果。
事實上如果要仔細探究AMD為何將Phenom X3拿來與Core 2 Duo對打的理由,除了AMD本身對於Phenom全系列的定位也逐漸的因應市場求而調整外,當然也是希望可以提供使用者更具優勢的產品,看一下目前的市售價格就可以知道,說了一核的Phenom X3 8750賣價比起E8200可是還要低一些,大約有5-6%左右的差異,但是兩者所能夠提供玩家的功能與效能表現,相信從前面的實測大家可以知道孰高孰低...,真要把AMD骨子裡的想法套句白話一點的說詞,其實就是:用三核打雙核,頗合古人的作戰方式,以上駟對敵之中駟,焉有不勝之理。
以上只有截取部份重點.詳文來自超頻者天堂
整體上來說AMD三核似乎不輸雙核E8200
測試軟體的不同也有所差距
當然英特爾超頻的潛力目前來說是AMD還無法比擬的
但也需求相當匹配的週邊.每顆CPU的體質也不是絕對性的
目前的環境來說.以我需多功不需飆使用需求下.在E8200的價位內......我還是會選擇HD9550比較實惠些
或許很多人早已看過這篇了
不曉得看完這篇各位有沒有什麼不同的想法或是選購新PC上改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