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目前服務於某間台灣大廠公司,不方便寫出名稱,發表這邊文章目的,是看到網路上很多人留言說當初因為聽了店員(業務員)的話,而導致買了不適合自己的產品,所以想讓大家知道,一般店家是如何給使用者洗腦的。
最重要的是自己買東西,一定是事先作功課,不要呆呆的直接進去店家給業務洗腦,不管是品牌,價格,規格,競爭對手等資料,都是要花點時間作功課。如果不是電腦科系或是平常有在玩電腦,建議找個懂一點的朋友一起去。
一般來說,經銷商(店面)會賣的東西有幾種:
1. 清自己倉庫的庫存,店家有自己的庫存,若是使用者沒有特定機種需店員介紹,通常以清庫存為主。想想看,為什麼要清庫存?有可能是因為價格高,或是不好賣,或是故障率高,沒知名度等...
2. 檢好賣的賣,每個品牌,每個機種,對經銷商的利潤並不一定,舉例如果賣A產品的利潤只有10%,而賣B產品有20%,店面業務員當然會跟你推銷他們利潤好的。
3. 好賣的賣,就是屬於低價機種,且沒太多技術性,給店家衝量用。
洗腦過程有很多種,舉例:
1. 如果你一進店面,想買A廠牌的A產品,但店員可能會告知你,那個A廠牌的A產品昨天才有人拿回來維修,建議你不要買,改買B廠牌的某產品...
2. 業務員如果要推銷B產品,當你詢問A產品時,故意報價很高,但是跟你推薦B產品,讓你覺得A跟B價差很大..
歡迎大家踴躍揭露店家的手法,讓我們能安心買東西...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