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K遊戲
- 4K剪輯 (可能少許 8K剪輯)
- 程式編譯
- 輕量 AI 運算 (LLM 之類的)
最下方有我做的一些思路和研究,希望能給遇到同樣問題的人和要給我建議的大大一些參考。小弟在決定自組電腦前對的CPU GPU型號什麼的完全沒有一個概念,如果我研究歪了希望能得到指正


這邊是文字版:
CPU:AMD Ryzen 9 9900X → 13,750
主機板:微星 B850 GAMING PLUS WIFI → 6,490
記憶體:十銓 T-Force Delta RGB DDR5-6000 CL30 32GB (16GBx2) ×2 → 3,299
SSD:WD_BLACK SN850X 2TB → 5,288
GPU:華碩 TUF Gaming RTX 5070 Ti OC 16GB → 34,990
PSU:海盜船 CORSAIR RMe Series RM1200e 金牌 1200W → 5,760
水冷:微星 MAG CoreLiquid E360 → 3,790
機殼:MONTECH KING 95 PRO → 4,440
以下是一些我的思路:
首先我的配單是參考Huan的影片的配單去改的,我的思路是組一台當下CP值高的電腦並保留足夠的擴充性為以後的更新做準備,因為我覺得以換代的速度來說,追求高階零件低CP值很不划算。


CPU:7.5/10分確定,關於CPU我研究了很久,以CP值來說,我選擇了 7900x 9700x 9900x 這三個CPU,並在他們之間考慮很久

我看了很多評測,以遊戲來說,效能幾乎沒什麼差 (差幾十fps),至少除非真的要追求極致的話,那就會去選9800X3D或以上了,但那就不是泛用型CP值的選擇了。
但如果考慮其他用途,多核心就很重要了:
多核效能優勢的工作
多核效能指的是 CPU 可以同時運行多個執行緒的能力。對能有效「平行化」的工作,多核 CPU 可以顯著加速。
典型場景:
影音剪輯 / 轉檔 / 渲染 🎬
像 Adobe Premiere Pro、DaVinci Resolve、Blender、3ds Max、Maya 這類軟體能分配工作到多核心並行。
程式編譯(例如大型專案 C++、Java、Android 開發)
編譯器可將不同檔案同時編譯,大幅縮短時間。
3D 渲染 / 模擬(建築、動畫、工程模擬)
特別是用到 CPU 渲染(V-Ray、Corona、Arnold)時,多核心表現更關鍵。
科學運算 / 資料分析 / AI 訓練 🧪
機器學習、科學模擬(氣象、流體力學)、大數據處理都能充分利用多核心。
伺服器 / 多工環境(虛擬機、遊戲伺服器、資料庫)
一台機器同時跑多個服務時,多核能分攤工作。
直播 + 遊戲同時進行
遊戲吃單核,OBS 編碼吃多核,兩者加起來需要均衡。
依我的需求,我最終放棄9700x了,雖然很多資料都顯示9700x雖然只有8核心,但很多工作其實都不會輸12核的7900x和9900x太多,比如說 Gamer Nexus 在2024年的這份測試:

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也有遊戲的表現。我放棄9700x的原因是因為我覺得12核還是勝在穩定,畢竟很多9700x和9900x的討論其實大家的留言都滿保守,也滿兩極化的。
放棄了8核的9700x之後,在9900x和7900x之間, Gamer Nexus 有給出評價,9900x提升不大:

不過要記得他是2024年9月做出的判斷,我最終選擇9900x的原因是因為價格波動,這一年來,9900x的價格降了滿多的,沒錯,我單純只是因為價格下降感覺有賺到,所以選擇9900x,不過另外倒是還有9900x耗能比較少的原因。



不過如果追求極致CP值,倒是應該選9700x,和9900x大概差3000元。
主機板:4/10分確定,我完全小白,Huan推B850,我就在B850裡面選,除此之外,我只知道我要找ATX的,然後應該沒有什麼擴充需求,就這樣,選這塊板子只是因為價格合適,規格應該也是我要的,而且選的人很多而已,這部分我倒是很需要建議。
記憶體:4/10分確定,完全小白,Huan推L30適合遊戲,價格也適合,選的人也很多,就選這條了而已。除此之外,因為64G是我的夢想,所以想上64G

SSD:4/10分確定,完全小白,只是因為價格應該合理?選的人也多,7000 mbs 應該足夠應付大部分4K和輕量8K剪輯了,所以就選這個了。
顯示卡:6.5/10分確定,上週還是完全小白,連顯卡命名規則是什麼都不知道,選 5070 ti 只是因為很多人都說這張的CP值是當下最高的。而選 華碩 TUF Gaming RTX 5070 Ti OC 16GB也只是因為很多人選而已,還有就是我記得之前誰說過,次旗艦一般都是CP值最高的卡,所以才選 Tuf,對華碩沒有特別感覺,選哪張希望能給我一些建議。
電源供應器:電供倒是有研究了一下,我請AI算了一下,遊戲或運算的時候大概是565W,



這張顯卡官網上是推薦850W,但我因為前面提到的保留擴充性的想法,所以選了這顆1200W的電供,預計的565W剛好也在這顆電供的甜蜜點上,紅線是115V,黑線是230V

除此之外,9900x和5070ti都算是目前滿省電的型號了,再加上電供能提供的90%以上轉換率,也算是我這樣組的一個小爽點吧,畢竟我預計會滿常使用這台電腦的,我也算是個標準的能不出門就不會出門的宅男了。
另外關於散熱器和機殼我都沒什麼研究,大概3/10確定而已,散熱器只是單純看它評價不錯,而且很多人選,液冷感覺比較帥,對溫度控制應該也比較好,機殼的話,只是覺得既然都要自組了,就組海景房吧,畢竟海景房確實漂亮XD,而海景房裏面,MONTECH KING 95 PRO 應該算是CP值較高,評價較好的中階海景房機殼了。
大概就是這樣,如果有什麼問題或建議我會很感謝的,畢竟是80k的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