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的電腦組裝

廢話前言
自從上大學那個暑假幫高中同學組了不下20台電腦之後, 工具人的血液便一直在我體內流竄. 不過這幾年多半是我幫忙開立或是檢查菜單, 沒甚麼機會也懶得再幫忙組了, 直到上個禮拜我媽突然打電話來說家裡電腦不行了. 當下我的反應是嗯一定又是主機或是螢幕的電源線被踢掉這種level 0的bug,

但我媽突然說: 欸家裡的電腦也蠻舊了, 不然就換了吧?

如果我當時在喝飲料, 一定會上演飲料噴出嘴的戲碼. 我們家的電器都是能用就用, 能壞不能換. 要換新的這種話要從我媽口中講出簡直比登天還難, 正當我還在處於驚嚇的時候:

"欸可是如果換新的, 我想要換小台一點的"

喔? 難得我媽這種電腦白癡居然有這麼明確的要求. 原來她是看了我老家鄰居的家裡裝了一台ITX等級的主機放在電視旁用, 覺得搭配大螢幕用起來挺不錯的, 退休後的她更忙, 還當上了一些老人活動的企劃, 需要常打word甚麼的. 不過預算這關, 老人家通常會丟出一些涉世未深的數字......

“兩萬塊內可以搞定嗎?”
"喔簡單啦, 我來處理"

於是久違的DIY, 而且是我不太熟的ITX DIY就上演了....

正文

整理我娘的需求如下:
- 體積要小
- 可以上網, 更具體地說是可以支援無線網路
- 兩萬塊內
- 打文件, 上網, 看Netflix用
- 回老家的時候有電腦可以讓我玩遊戲 (偷渡個人需求)

最後整理出菜單如下:
CPU: 5600G - $8270 (沒搶到罰站屋$7999……)
MB: B550I AORUS PRO AX - $5790
RAM: 手上原本的AORUS DDR4 3600 8G*2 - $0
PSU: 全漢 金剛彈 350W - $1590
SSD: 手上原本的SM951 512G - $0
CASE: 聯立 TU150 - $3100 (我娘覺得外觀好看)

總計: $18750

其實以我媽的需求配11400 + B560 or B460 應該綽綽有餘, 但因為私心想上AMD + B560 ITX選擇實在不多 (共碩的B550-I幾乎要跟CPU一樣貴了.....), 所以最後還是選擇了5600G + B550. 板子我花了蠻多時間看的, 最後選擇了大鳥鳥的B550I AORUS Pro AX, 因為看來看去只有這張板子符合我的需求:

- ITX (廢話)
- 直出式電源 (非Doubler or Parallel)
- 至少60A的每相供電 (這張到90A)
- 至少六層板 (這張是八層板)
- 支援無線網路

後來發現G排的ITX板幾乎都是直出供電, 在產品頁上也有很明確地標示, 也就是不透過Doubler或是並聯的做法, 算是最理想的供電設計. 我翻遍了共碩的B550-I和龍龍的GAMING EDGE的產品頁(包含英文版......), 實在無法確定這兩張的供電設計究竟為何.

再來是板層, 之前跟一位在業界的大哥聊過, 板子越小板層數越重要, 因為原本板子上的空間很小, 電子零件彼此的干擾跟大板比起來會更嚴重, 所以板子越小板層數就要越多, 讓走線可以再寬裕些, 板子才會比較穩定, 時脈也比較容易拉上去. 一般來說低階主板的板層數大概是四層, 六層大概是最常看到的, 八層相對來說算多的, 再上去就比較不常見了, 除非是筆電內的主機板,才會做到十層或是更多。

好了廢話不多說, 來看照片

全部排排站 (拍了才發現忘記電源.....)
久違的電腦組裝

處理器 - 5600G
久違的電腦組裝

主機板 - B550I AORUS PRO AX (本人真的很小巧)
久違的電腦組裝

大片的SSD飾板兼散熱片
久違的電腦組裝

VRM的散熱是使用熱管 + 鋁擠
久違的電腦組裝

CPU附近使用了不少鉭質電容, 用料不錯
久違的電腦組裝

I/O蠻多的....夠用了
久違的電腦組裝

最多支援兩根M.2 SSD (另外一根在主板背面)
久違的電腦組裝

第二根SSD在板子背面
久違的電腦組裝

SSD & RAM (嗯我外觀真的沒在顧)
久違的電腦組裝

安裝示意圖
久違的電腦組裝

整機圖
久違的電腦組裝

最後不免俗地跑一下分數

CPU效能: Cinebench R23 單核分數 1423 多核 10535 小輸CPU Monkey上的成績 但還可以接受
久違的電腦組裝

PCMark 10 分數 5748
久違的電腦組裝

x264 Benchmark 張數52.81, 編碼速度22397.58 kb/s
久違的電腦組裝

3DMark我只跑了Fire Strike, 畢竟用內顯玩遊戲不用期待FHD以上.....
久違的電腦組裝

實際用Metro Exodus的benchmark去跑, FHD畫質普通平均FPS只有20, 不太行
久違的電腦組裝

畫質要調到Low平均FPS勉強有45, 但畢竟這台電腦平常是老媽在用, 就這樣吧 XD
久違的電腦組裝

試跑邊緣禁地3, 1080p, 畫質低, 平均張數約34, 還可以接受
久違的電腦組裝

全軍破敵傳奇: 特洛伊的三個場景測試張數都在40以上, 最高到56
解析度1080p, 畫質中等
久違的電腦組裝久違的電腦組裝久違的電腦組裝

最後讓它跑個刺客教條: 維京紀元試試....但顯然有點強人所難
1080p, 畫質最低, 張數不到30
久違的電腦組裝

總結
組裝電腦真的是一件很神奇的事, 即便已經組過不少台電腦, 但自己組的時候還是會沉浸在彷彿小朋友第一次拿到玩具的那種興奮感, 然後當組完了按下電源鍵成功進入BIOS的時候彷彿有種整個宇宙被我拯救了的感覺。現在身邊的年輕人對電腦組裝越來越陌生, 實在是有點可惜啊, 希望有更多新血可以加入這個圈子~
2021-12-14 23:21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電腦組裝
很不錯的分享文
baloney wrote:
廢話前言自從上大學那(恕刪)

我也是時隔十年後才組了一台電腦,科技的進步真的是令我驚訝
也隨著收入的增加,愈發起想要組裝信仰主機的想法…
無奈現在漲的太多,只能看看明年是否有機會。
機殼是不是大了一點,沒有使用可以搭配ITX用的小機殼嗎?
東方浪人 wrote:
我也是時隔十年後才組(恕刪)
用這個機殼,為何要選 ITX 板子阿。

板子不僅較貴,且沒擴充性。
如果沒打算加購顯卡,主機板我會考慮去找有發票的礦渣基本都半價,省的錢拿來增加記憶體或CPU預算

組apu,如後續確定不裝顯卡
那不如直接買品牌小電腦
多買了記憶體.SSD跟win10,而且小台非常多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