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oC程式編譯,目前在i5 2400上執行,兩個agent同時執行,跑一個pipeline完成通常要兩小時以上。code放在SSD上加速效果不明顯,快不了幾分鐘,幾乎都用CPU效能。密集使用時,大約會有16小時以上CPU使用率幾乎都100%,I/O卡住才會停下來。
2. Windows檔案分享,原有HGST 4TB SATA硬碟,會移過去安裝。
3. Redmine Server,跑MySQL與Web server,沒什麼效能要求。
4. 備份,用FreeFileSync或robocopy之類複製,頂多7Zip壓縮。
既有鍵盤、滑鼠、螢幕沿用,除了裝機、維修外,都用vnc連線,目前不需要顯示卡效能,選一個有D-Sub最便宜的卡。
作業系統可能用Win10 Pro/Server standard之類,OS自備,同規格也打算另外裝一台跑Linux,用途一樣,多執行Git server、CI/CD server & agents。
工作用,使用壽命大概都要用八年以上,不買正規Server等級是因為比較貴,某屋也沒什麼型號可以選,現在要省錢自組。舊機放冷氣房使用,除了壞硬碟外沒有其他零件壞過。
------------------以下選擇考慮點-------------------------------------
很久沒裝過AMD系統,CPU本來想選3950X,但價格較高,要PBO自動超頻穩定跑個五年以上,是不是還要買更貴的主機板與散熱器?因為不需要無線網路、2.5G乙太網路等電子花車功能,不曉得選ASUS ROG Strix X570-F Gaming或TUF同定位的板子?只要可以用PBO自動超頻穩定即可,夠用即可。
新的Ryzen 5900X或5950X也要上市,如果來得及沒太貴,應該買新的。
散熱器我自己是用利民Silver Arrow IB-E Extreme,有一個風扇會卡到芝奇記憶體,改用Archon IB-E X2應該夠3900XT~3950X正常使用吧。利民 Thermalright TFX 散熱膏不一定會買。
SSD用火梭魚 FireCuda 520 1TB PCIe 4.0當系統碟,另一個M.2 SSD放要編譯的程式,如果預算不足可能只會裝一個SSD,程式都放在系統碟上跑。目前使用量大概跑2.6萬小時,寫了140TB以上,FireCuda 520 1TB的TBW規格有1800T,應該是夠用到淘汰為止。
機殼需要安裝比較多3.5" SATA硬碟、CPU風扇要夠高,選擇不多,換酷媽CM 690 III會貴一點。硬碟的部份有風扇直吹,目前散熱良好不超過攝氏40度C的硬碟,穩定性比沒吹風扇的高很多,沒吹風的硬碟已經壞50%。
電源原本打算用海盜船HX750,但沒裝耗電顯示卡與很多硬碟,用RM650X應該也夠。
額外買的風扇裝機殼上方散熱,不過看某屋自己的開箱似乎是舊款,只有120mm的螺絲孔,無法裝140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