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與AMD的合作

未來的 IBM POWER 7 的CPU"可能"支援AMD Opteron 的主機板~
這是我去翻文章找到的,AMD在2006年有個"Torrenza計畫",此計畫能可讓其他廠商能夠透過HyperTransport介面直接將它們的技術連接到AMD 晶片上。IBM和AMD關係又不錯,"傳聞"IBM工程師正在測試把他們的CPU接在AMD的主機板上面......

到時是不是有比較便宜的"超級電腦"可以用?? POWER 6 的時脈都到 4.7 GHz 了,POWER 7 應該可以破紀錄...

不過很難講啦,可能跟我想的不一樣,可能是放在AMD主機板的"伺服器"裡面,一般家用電腦還是無緣享受到 POWER 7 的極速快感......

我附了個檔案,檔案裡有3篇相關文章 ((當然不是我寫的)),有興趣的去載下來看看吧~

還有,有錯誤的地方請各位大師指點一下~ 謝謝

附加壓縮檔: 200804/mobile01-92b16c19231db18cd155c6e44e95896c.zip

文章中有錯的地方也請各位指點出來喔~
2008-04-29 17:59 發佈
這已經談很久啦~~~
只不過AMD的開發一直在延後
所以等產品出來再說吧
頭一次在政治文裡回與政治文無關文章被停權~~~~
對於合作一看法,是有可能

但於IBM 與AMD Opteron 的主機板可以互通個人持保留態度

首先要解決FlexIO跟XDR問題
這並不是在晶片上加入HyperTransport就能解決了
這兩者在記憶體上就有極大的差異
HPC很少會採用混合型的模式,資料交換時可能會出現問題

雖然Los Alamos lab也有這樣混合架構
但就我所知Cell部份是負責高度複雜運算,Opteron則是通用運算

再者是
在HPC領域中,這類非通用型計算的處理器大多不會有好的結果
拿Cell來說,SPE是採用極簡化設計,分支預測並沒有加入
這對程式設計師是一個很大的負擔,

當然時脈的演進並不是唯一的效能指標
Cell在一般User,在多媒體運用也許較有發展的空間!


kazami wrote:

首先要解決FlexIO跟XDR問題
這並不是在晶片上加入HyperTransport就能解決了
這兩者在記憶體上就有極大的差異
HPC很少會採用混合型的模式,資料交換時可能會出現問題


Power7是內建記憶體控制器的嗎? 我很少看到有人在討論Power7,所以不知道Power7是不是有內建記憶體控制器。
如果Power7是內建記憶體控制器,那會內建XDR還是DDR?還是會有兩個版本?畢竟Power系列也不僅用在高階HPC,也有一些p series的中低階伺服器,如果都是使用XDR,雖然XDR效能很高,但容量價格比應該很低,在一般的伺服應用上,若以XDR作為主記憶體,容量勢必遠低於使用DDR2/3,IBM會不會獨斷的使用XDR個人採保留態度。




kazami wrote:

再者是
在HPC領域中,這類非通用型計算的處理器大多不會有好的結果
拿Cell來說,SPE是採用極簡化設計,分支預測並沒有加入
這對程式設計師是一個很大的負擔,


Cell是Cell,Power7是Power7,在IBM的產品線中倒是分的很開,應該沒有這個問題才是。
如果要在HPC上使用Cell,那用AMD FireStream or nVidia CUDA也是同樣的意義,就處理效能來說Cell並不一定能強過FireStream or CUDA,價格上也是,我想這個部份不太能拿來比較。



另外想請問Itnaium未來會與有可能Xeon共用晶片組嗎? 或者是有可能會混搭嗎?

kivava wrote:
Power7是內建記...(恕刪)


關於Power 7部分,本人未去查正是否會延用POWER家族規格
也沒辦法確認是否為Cell基礎延伸,但Cell是Power家族延伸

但國外有消息指出可能為多核心且異質性的架構
(也許指的是Opteron+Power Who knows?)

我也認為IBM不會只採用DDR或XDR
因為PS3是XDR,則Roadrunner應該也有支援DDR規格

Cell是Cell,Power7是Power7也沒錯
但國外也開始這樣混合式的HPC架構,是為Cell還是Power鋪路呢?

GPGPU與SPU在雙倍精度效率很差,比較部份我未去查證
但目前都剛起步,距離通用運算都還有一段路要走
看用途在何處,FAH算得快,但我想掃毒不一定也會快吧!

另外,有趣的是PS3+RSX,CBE架構可以達到100Gops/sec
結合GPGPU與Mutli core平台的架構,IBM也許有了不錯的經驗
未來2010年CBE架構,2 PPE+32 SPE單一晶片的1TFlpos,也另人期待

規格揣測點到就好,廠商說變就變

至於國外採用混合的架構,可能會有
1.資料交換比以往更頻繁?
2.GPGPU與Mutli core要如何資料交換與溝通?
3.一台主機是否可提供更多匯流排滿足高速網路及GPGPU,以處理資料
4.軟體支援?
若上述問題發生,可能會有反效果

說到Itanium與Xeon,想到IA-64跟X86就很微妙
天阿~
果然發現到神人好多阿!!~
在下該還要再多多學習了~
IBM BladeCenter QS21是以獨立的主機方式當作運算節點與其他General Purpose運算節點作結合,中間以InfiniBand or Ethernet互聯,相較於FireStream與CDUA均是以PCI-Express與主機作連接,
Cell Blade對I/O的需求應該比其他高的多。

小弟覺得QS21可安裝Linux當成獨立的運算節點,比較容易再不更改架構的狀況下加入目前的正在使用的HPC提昇運算能量。但採用FireStream or CUDA的運算節點,可在單一節點上加上1~4個FireStream or CUDA,運算能量應比Cell Blade來的高,不知道kazami兄覺得哪種連接方式較適合HPC呢?
kazami wrote:
對於合作一看法,是有...(恕刪)


Power7 可能會是史上第一顆具有可程式指令集的 CPU.
依目前的設計來看他是純Power 系統結構而非 PowerXCell 系統結構.
至於CPU 結構應該維持純Power結構而非 PowerXCell!
記憶體部分應該會使用 DDR II or DDR III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