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woru.liu wrote:不過市面上80%機殼 usb槽都是偷料得...(恕刪) 應該不是偷料不偷料的關係。USB的標準規格就是每一個Port供應最大500mA。如果有設備吃電兇,超過這個數值,有可能接上去根本就不能動。所以這種線提供另一組接頭,裡面的D+/D-是空的,只有+5跟GND有拉出來,專門用來接在其他USB Port饋電用的。話說,這種線我以前在這一篇也有用過,現在還在服役當中。
吃得兇 要兩條是沒錯啦 但是接看看就知道 特定吃得大的單獨接在 前製面板 兩條不夠力 轉起來 有氣無力...換比較好的機殼 就輕鬆自在...接在主機板上 更是輕鬆...線材類偷料都是偷再看不到的地方線比較細的大陸拉貨機殼...根本沒辦法提供理論上應該提供的電流常常會發生 明明那裝置裝主機上 只要一條線 裝到前面板就是要2條 不見得會動
kaworu.liu wrote:線材類偷料都是偷再看不到的地方線比較細的大陸拉貨機殼...根本沒辦法提供理論上應該提供的電流常常會發生 明明那裝置裝主機上 只要一條線 裝到前面板就是要2條 不見得會動...(恕刪) 前面板的USB通常是由機殼上的連接線接在主機板上的排針座上,延伸到機殼前方。如果機殼前方USB Port推動力不足,這有兩個點可以思考:1).主板排針座上的USB推動力原本就不足2).機殼USB Port有問題這個很好區別。只要找一條排針座轉USB,可以裝在機殼擴充槽後擋板的那一種,有些主機板買的時候就會附,把它插上排針座,用那個來接USB設備,看看能不能推到500mA。如果可以,但接回機殼連接線就是不行,那問題就是出在第二點。反之,如果不行,那就是主板這個USB排針座本身推動力就不足了。這個你可以參考看看。另外,USB的穩定性,特別是USB High speed,幾乎都是取決於線材的抗干擾特性。從排針座拉到機殼前方的USB座,座是焊在一塊小板子上,還有連接線,這兩者的高速特性就是個關鍵。很多時候,特別是舊的機殼,並不支援高速傳輸的抗干擾要求。舊機殼裝上新的機板,即便是機板支援USB High speed,前方的USB還是無法達到High speed,頂多是Full speed,甚至是根本就無法動作。這個跟推動力無關,而是和高速時的穩定性有關。這個只能說機殼的USB port並不支援USB 2.0 High speed,接著再來區分到底是機殼太舊還是偷料,不該一下子就認定為偷料。另外,手冊也要特別注意看。機板後方的USB座鐵定是支援High speed的,但有些機板的USB排針座是需要BIOS設定或是Jumper調整,甚至是掛上Driver後,才能夠支援到High speed,否則預設值只會支援Full speed。這也有可能造成插在機殼後方的USB High speed可以正常動作,但接到機殼前方就只剩下Full speed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