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了將近兩個多月才寫的開箱文
因為工作平時太忙一直挪不出時間
自國中時期就想組電腦 但礙於資金問題
直高中時期時 自組了人生第一台電腦

當時是2011年的1月份
規格配備如下
CPU:INTEL I5-2400 3.1Ghz / 6M Cache
MB:ASUS P8H67-M / LGA 1155
RAM:Kingston DDR3 1333 4G * 2
SSD:Transcend TS32GSSD25S-M 32G
HDD:WD 1TB 藍標
VGA:MSI N460GTX Cyclone 1GD5/OC
音效卡:ASUS Xonar DG
螢幕:Chime 光羽翼23LHi

之後需求量比較高 除平常上網外,因本身有在外拍,需要修圖、轉檔、影片剪接、,遊戲部分,幾乎單機大作和線上遊戲都有接觸、也需要開實況、聽音樂、寫程式、因都是同時進行的,CPU已經不堪負荷了

因本身是MIS,當然選擇廠牌和型號不馬虎,每次購買一個零件都是到處找廠商報價比價,所以購買地點都不太一樣,後來是看上ASUS的,深深吸引住阿~~還有曜越TT系列的設計,所以在去年就陸陸續續將零件一個一個換掉,終於整台電腦都換上ROG和曜越了

以下是更換的時間表 詳細會在後續開箱說明
(2015年2月)
1. ADATA SP900 128G
2. MSI GTX970 GAMMING 4G DDR5
3. 希捷1TB 資料碟
4. 曜越TT波賽頓鍵盤及閃獵滑鼠 鼠夾和鼠墊
(2015年4月)
1. ASUS ROG XONAR PHOEBUS
2. ROCCAT 德國冰豹 Kave 5.1 環繞音效耳機
(2015年6月)
1. ADATA SX900 256G
(2015年7月)
1. SAMSUNG 28" U28D590D 4K UHD
2. TT 曜越 550W 80PLUS 金牌
(2015年8月)
1. TT 曜越 V41 四大六小開窗電競機殼
(2016年1月)
1. ASUS 華碩ROG Matrix GTX 980 Ti
(2016年3月)
1. Core I7-6700K 8M 4.0Ghz
2. ASUS 華碩 ROG MRXIMUS VIII HERO
3. 金士頓 DDR - 2666 8G*2
更換後的規格統整
CPU :Core I7-6700K 8M 4.0Ghz
主機板:ASUS 華碩 ROG MRXIMUS VIII HERO
記憶體:金士頓 DDRr - 2666 8g*2
音效卡:ASUS 華碩 ROG XONAR PHOEBUS
顯示卡:ASUS 華碩ROG Matrix GTX 980 Ti
硬碟:WD藍標 1TB 3.5吋 SATAIII(資料碟)
硬碟:希捷 1TB 3.5吋 SATAIII(掛載碟)
SSD:ADATA 威剛 SP900-128GB SSD系統碟
SSD:ADATA 威剛 SX900-256GB SSD遊戲碟
耳機 ROCCAT 德國冰豹 Kave 5.1 環繞音效
電源 TT 曜越 550W 80PLUS 金牌
機殼 TT 曜越 V41 四大六小開窗電競機殼
鍵盤 TT 曜越 波賽頓POSEIDON 青軸全背光
滑鼠 TT 曜越 閃獵THERON電鏡雷射滑鼠
鼠墊 TT 曜越 澳洲版鼠墊
鼠夾 TT 曜越 Tt eSPORTS Galeru 鎖護者
螢幕 SAMSUNG U28D590D 4K 28吋顯示器

而此次開箱重點於顯卡、螢幕、主機板、音效卡、記憶體和CPU的部分,其餘的會用簡短說明帶過,有興趣朋友可再另外查詢
從顯卡開始 去年1月將MSI GTX460 換成MSI GTX970 主要是為了GTA5上市的準備、後來因為出現4G的BUG風波,發現遊戲玩久之後會開始卡頓現象,但找不到原因,尤其是換了4K螢幕之後,更是卡死,所幸在今年1月將卡脫手,投入ROG的懷抱


會選擇MATRIX其實早在1個月前就慢慢先做功課了,發現他是時脈最高的,超頻模式下最高可到1317Mhz和貓頭鷹系列一樣,至於波賽頓的980TI明顯就低了些,記憶體時脈也是波賽頓7010MHz低了10Mhz,且個人是不玩水冷的,又想要有ROG的LOGO,就非MATRIX莫屬了,加上看了版上個開箱文,二話不說在元旦當天先去拿了


這是970最後一面和980TI的合照,拍完變包裝好寄出去了

首先是ROG家族的合照

那火紅的包裝和那敗家之眼真的令人心中的小惡魔熊熊燃起



顯卡盒子後說明 顯示LED的附載程度 待機 低負載 中負載 高負載
另外還有一個除雙功能 (這個在台灣似乎派不上用場



基本個規格數據,最大可以支援到5K

打開上蓋 猛獸們靜靜地躺在裡面

產品設計包裝上都有個共通點,都是有上蓋加上一個透明蓋和雙層的設計,上層為產品本體,下層為配件和明書

顯卡和音效卡配件,還有送戰艦世界的虛寶,不知道能換到甚麼,照著上面的步驟去官網登入,就能換到禮物
暑假都能去登錄兌換
顯卡部分有 使用說明書、驅動光碟、ROG貼紙、兩條雙6Pin轉8Pin的電源轉接線
音效卡的部分則有
使用說明書、驅動光碟、與一條6pin電源轉接線、光纖接頭


現在防塵塞應該都使屬於標配吧


I/O配置分別為 2個DP 和 2個HDMI 和1個DVI

上方的LED指示燈

拉進來看 蓄勢待發的敗家之眼 顯得相當熱血 背光顏色則會隨著GPU的負載程度而變化

ASUS MATRIX黑化鋁製金屬背板 有抗板灣的效果

出廠是2015年11月 似乎是剛發表後的首批產品
後面會有一些測試結果,再來看的是音效卡的部分


唯一特色是有多一組線控盒,接到音效卡上可以直接拉到桌上做音量大小聲和靜音的的切換,且還有麥克風的功能
遮蔽蓋有著敗家之眼和華碩的的LOGO,主處可以阻抗外來的電波造成的雜訊,相當貼心的設計,在高階的主機板上也可以看到

如果盒子本體能夠發光的話就更好了 我是個名副其實的發光控阿~~
但因本身我的喇叭就有線控盒,加上我有外接麥克風,所以這組就沒用直接收進盒子裡了

上方一樣有負載顯示的LED指示燈 低附載為藍色 高附載是紅色 主要會判斷推動的耳機阻抗 (果然符合我的胃口)
並且另外需要接入6pin的電源 獨立供電可以達到更穩定的品質與效能喔~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