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不才,自學電腦組裝維修,一切都從56k數據機網路時代開始
直到單核時脈遇到技術瓶頸前,對於電腦產品的技術進步,真的嚇人
新買不到一年的電腦零組件,就又會想讓人馬上換掉,完全跟不上,新技術量產發售
宛如前些年來的智慧型手機,技術不停的翻倍成長
看了以前電子技術這麼嚇人的成長,可比工業時代
電腦迷、3C迷們應該這些年來也看到技術的躍進,不再是大步
這些年,看了最討厭的就是OS的步進
其實電腦都很快,SSD出來前,主要是硬碟拖整體
SSD後,扯電腦後腿的,就是一家獨大的OS系統
滿希望GOOGLE,跳出來作個桌機、筆電的OS
打趴WINDOWS的高姿態
它從 win95 開始,後來進入 NT4、NT5(W2K)、NT5.1(XP)、VISTA、7、8、10,整整 20年。
為了相容舊代的軟體,一些早期的爛設計、安全性隱患的不良設計,就一直留著。比方說:
● reg 機碼,即使把軟體砍了,仍在機碼中殘留一些垃圾,甚至惡意的啟動碼。
然後不論那一代的 windows,都沒有內建 regclean 清除,或保護提醒 的功能,這才是神奇。就是不肯承認 reg機碼是爛設計,一直逃避,不願面對事實。
● 不監控靜默安裝,開啟一個軟體,然後那個軟體去背景下載安裝另外一堆軟體(大陸惡意軟體很常見),這樣竟然也行,windows 絲毫不阻擋。
● 軟體安裝目錄與設定檔存放目錄,沒有一個強迫性的統一規格。
雖然後期有一些規範,軟體裝在 Program Fiels 中,資料與設定檔放在 User/使用者帳號/AppData 中。
但規範只是參考用,沒有強迫性,軟體作者並不一定要參照那個規範。比如把一些檔案塞到 Windows/system 中之類的,塞入系統核心目錄中,這樣竟然也行,windows 也是絲毫不阻擋。
雖後來有 UAC(SU 機制),軟體嘗試寫入系統核心目錄時,會問一下,但啥說明也沒有。就只顯示:此動作需要 admin 授權。但軟體幹了什麼事,需要 su 授權,一個說明都沒顯示,又夠扯的。使用者當然也是不清不楚,就隨便亂按允許了。
此外 windows 的軟體安裝/移除,從來就不監控,都是讓軟體作者自己提供 unInstall 程序。系統不內建一個比較強力的移除監控,像有些第三方移除工具,會把安裝過程中幹了什麼事,全部紀錄起來,移除就能非常完整乾淨的移除。但 windows 內建並沒這樣的監控。
導致很多時候,移除都是不乾淨的,所以很多 windows 用久的人,都知道若非必要,絕不安裝軟體,只用綠色版的。
反觀 Android 這類現代的作業系統,就沒這些缺點。
Adnroid 上你移除一個軟體,一定是完全乾淨移除的。
開啟一個軟體的時候,也不會背景下載安裝另外一堆軟體,如果進入安裝程序,就會跳出安裝界面,問使用者要不要安裝。說明核心有在監控保護安裝。
基本上是綠色軟體的概念,一個 *.apk 是一個軟體,同時也是安裝包。不是可執行檔,所以不會亂來。額外的數據包是寫在資料區。
還有豐富的 Lanucher(桌面啟動器)可以選擇。類似 Linux 下的 xwindow 有豐富的 桌面環境(Gnome、KDE、Xface4、LXDE....等等的,可以選擇)
Windows 就那萬年一種桌面環境,無法更改。雖可以安裝第三方的桌面,但都不穩定。它核心本來就沒提供那種功能,所以第三方的都不穩定,而且數量罕見。
然後直到現在也沒一個 官方的軟體中心(視窗的,非磚塊牆),就是類似 Play商店、或 Ubantu 軟體中心/新立得 ....之類的,可以很方便的看軟體介紹,管理紀錄下載安裝。windows 視窗軟體,大都要靠使用者,自己去蒐集來安裝。
如果微軟有一個軟體中心的話,不僅使用者方便安裝軟體,也才能驗證軟體是否符合設計規範,安不安全,能不能乾淨移除。
更進階可以同步備份,重灌或換台電腦,一鍵全部還原軟體佈署環境。
其實它這個也是歷史包袱,因為 windows server 有一個 AD軟體派送(但要使用者自行佈署,非微軟提供軟體中心)。如果微軟出官方軟體中心,那 家用版 與 server 版的差距就會大幅減小。
它就是太多相容性歷史包袱,不想辦法改善。且放不下,不肯把 server版功能,下放到家用版。不與時俱進,才會一直喪失佔有率。
最重要的視窗桌面不顧,不進化,視窗才是它本行。反倒往錯誤的方向去搞,弄什麼磚塊牆的,不務正業。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