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大學四年都是用筆電,所以第一次組電腦許多事情,不是很瞭解,希望大家可以解惑。
需求:之後要念資工碩班,會因計畫更動,需求改變,但期望是可以跑雙作業系統 win8+ubuntu,
希望是ssd當系統硬碟。
電腦使用上的問題:根據四年使用筆電,較常見的問題是。
1.觀看高畫質影片推不動。
2.只要跟「模擬器」有關的事都做不來,用virtual box跑ubuntu 不行,
開android模擬器也不行。
最近有用到ubuntu下的ns-2 也是模擬器,有種看到模擬器就會恐慌的病了。
3.每次灌雙作業系統,都搞不定一開始的windows的mbr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名稱,
或者就是ubuntu的開機選單,所以不知道可不可以是 ssd for win8 ,
一顆硬碟專門練習ubuntu可以瘋狂重灌,在一顆是硬碟存資料,共三顆硬碟,
實體上的區隔。
敘述的不是很好請多包涵,不知道以上述的需求,癥結點是在於cpu還是記憶體或者顯卡,
各位大大可以給我個清單,並告訴應該把哪些部分需要提昇。
在補問一個笨問題,希望有人來糾正我,
組電腦是選了一個cpu之後根據"角位"找對應的主機板,記憶體都可以插?
然後接一接硬碟們,把這些東西都放進機殼加個電源供應器就可以了?
現在的無線網路模組跟網路卡那些都是在主機板內了?
或者告訴我可以從哪裡開始下手,充實基礎組電腦的知識。
大學四年只會理論,實際的電腦硬體真的很不熟,謝謝各位耐心回答。
ChunTseLin wrote:
背景:大學四年都是用筆電,所以第一次組電腦許多事情,不是很瞭解,希望大家可以解惑。
電腦使用上的問題:根據四年使用筆電,較常見的問題是。
1.觀看高畫質影片推不動。
2.只要跟「模擬器」有關的事都做不來,用virtual box跑ubuntu 不行,
3.每次灌雙作業系統,都搞不定一開始的windows的mbr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名稱,
在補問一個笨問題,希望有人來糾正我,
組電腦是選了一個cpu之後根據"角位"找對應的主機板,記憶體都可以插?
然後接一接硬碟們,把這些東西都放進機殼加個電源供應器就可以了?
現在的無線網路模組跟網路卡那些都是在主機板內了?
或者告訴我可以從哪裡開始下手,充實基礎組電腦的知識。
大學四年只會理論,實際的電腦硬體真的很不熟,謝謝各位耐心回答。
1) CPU 買好一點的, 最好是 i5-3470 或以上
2) RAM 的話基本上只要是 DDR 3 桌機規格的都可以裝, 不要買到給筆電用的東西就好
3) 組裝電腦的難度和作塑膠模型差不多, 然後不需要膠水
4) 基本知識可以 Google, 租書店看, 或是圖書館.
有圖會比較好, 也不建議在論壇上一直問 FAQ
原則上你的狀況預算許可的話, 找一下版上一堆 20,000 元左右的單. 這類文章很多
預算 10,000~15,000 的話, 就直接買品牌電腦的 i5 型號就好.
那範圍的預算下變不出多少花樣.
不是以遊戲為重的話 20,000 預算的主機就很夠了.
更不可能會 Ubuntu 跑不動
(不需用模擬, 另外裝在一個 USB 裝置上用它開機後直接跑就好,
至不濟隨便拿些廉價無 OS 品牌機或自組機或舊機專跑 Ubuntu 也行, 反正這 OS 免錢)
SSD 的話, 就你的需求來說不是預算上的優先選項
兩個os分開灌 只是在灌的時候另一個硬碟要拔掉 不然會很麻煩
然後開機進bios選哪顆硬碟開機
覺得麻煩就virtualbox 不怕弄壞電腦 也不用拆來拆去
而且要用win8雙系統還要考慮uefi
你也可以筆電用ubuntu 然後桌機用win8 再用dropbox之類的東西做資料交換就好了
也不怕打架
先隨便開一張 os先不加 有要玩virtualbox 記憶體再多加一支
有問題再改囉
處理器 CPU Intel 第三代Core I5-3470四核 3.2GHz(Turbo 3.6GHz)/HD2500(數量不足.限搭機),
主機板 MB 華擎 B75 Pro3-M/M-ATX/1A1D1H/4*DDR3/前置19Pin U3【紅綠配省100】, $2290 ★
記憶體 RAM 威剛 DDR3 8G-1600單支【整組搭購價.限一組】, $1600 ★ 熱賣
內接硬碟HDD|固態SSD Toshiba 500G 32M/7200轉, $1520 ★
燒錄器 CD/DVD/BD LITE-ON iHAS324/24XDVD燒錄(黑), $489 ★
CASE 機殼(+電源) 黑魅騎士 Ostrog-紅框 / 顯卡長 28.5cm.風扇高 17cm / U3內置.透側面版【獨家】, $1290 ◆ ★ 熱賣
電源供應器 戰斧 450W 82+銅牌 / 五年保固.三年免費.一年換新【紅配綠 折200】, $1890 ★
TDP耗電194瓦 含稅 現金價:16349 紅綠配現省 390 現金優惠價:15959
每個人經濟能力不同,認定的"合理",也不見得相同。有的人 2萬元都嫌貴,但也有人花10萬元買電腦的....
不告知預算多少錢的話,網友難以幫配單。
如果預算不高,AMD 的 APU 可以考慮(A10 的佳)
虛擬化-硬體加速 技術
除了常見的 AMD-V、Intel-VT
(兩者是差不多的東西,只是名稱不同)
AMD 平台還有一個:IOMMU
能實現讓 VMM 從硬體層面直接存取硬體,虛擬效能會更好
這個功能若是 Intel 平台的,需要頂級晶片組才有提供,就是:昂貴的高階伺服器主機板才有提供。
而 AMD 平台的,家用的 9XX 晶片組(AM3+ 腳位),以及廉價的 A75/A85 晶片組(FM2腳位),就有提供了。
不過 IOMMU 這玩意好像在高級的虛擬化才用的到,比如 XEN、EXSi ...之類的。
一般用的 VirutalBox、Vmware Workstation/Server,用不到 IOMMU。但 AMD-V 對於虛擬加速,還是有很大幫助的。
「IOMMU(Input/Output Memory Management Unit)」是已經發展多時的技術,和CPU上支援的AMD-V Pacifica,或是更為人知的Intel VT(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不太一樣,IOMMU是北橋晶片內建的技術,目前用在虛擬機器的環境上。技術面來說,是虛擬機不用從軟體層面去管理裝置,從硬體面的IOMMU去存取DMA remapping或類似的裝置定址技術,比純軟體環境的效率會再好一些。
虛擬機器的運算需求,是由CPU獨立承擔,由於作業系統指令從虛擬機器端轉到實體系統,再到達硬體層面,效能上會大打折扣,所以兩大處理器廠商AMD與Intel都開發了CPU專用的虛擬技術,但解決完運算效能低落的問題之後,接著就是儲存裝置I/O部份,指令原本若需要存取儲存裝置,需要透過hypervisor(或是被稱作virtual machine monitor、VMM)去跟實體裝置溝通,但如果可以簡化hypervisor存取實體裝置所需要經過的節點,直接跟系統下指令,效率就會變好,這點Intel已經有了VT-d(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 for Directed I/O)技術,目前只在商業平台的Q57晶片組,以及最頂級的X58晶片組內建,AMD方面就是主打IOMMU,底層原理可能不盡相同,但是最終目的是一樣的。
資料來源:
http://www.techbang.com/posts/3651-gossip-amds-new-3a-platform-scorpius-what-the-stuff
IOMMU 並不一定每塊主機板 BIOS 都有選項可以開啟。如果是針對這功能去買的,要注意挑一下。
我現在用的主機板 華擎 A75-PRO4-M, UEFI BIOS 中有 IOMMU 支援的選項。但華擎的板子,風扇溫控轉速功能很爛,只支援 4pin 的 pwm 風扇才能調轉速。
************************************************
電腦組裝,去買本最新版的 "PC DIY 自己組電腦" 系列的書籍來看就好了,要買那種彩色圖片,圖文並貌的,比如 2013 年版的。或者去圖書館借,看免費的。
想了解目前市面流行的電腦零組件,有什麼型號,價格多少。可以上"原價屋"、"欣亞" 的網站。他們有方便的線上購物系統,可以查詢零組件價格。
以樓主你的應用來說,要偏重於磁碟 IO 速度、RAM 大小。
RAM 至少要 16GB 以上。
虛擬機或模擬器,都非常吃 RAM。模擬一台電腦主機,至少要給 2~8GB 的 RAM(看模擬什麼作業系統)。
目前 RAM 價格大漲,比半年前貴了兩倍,此時此刻大肆添購記憶體,並不划算。所以先至少 16GB(8GBx2條)擋著用,以後等記憶體降價再擴充。有錢的話,也可直接 32GB 到頂。
有多餘的記憶體,可以開 RAMDisk,把記憶體空間當磁碟使用。
RAMDisk 的讀寫速度在: 3~11GB/s (看硬體平台)
應用舉例:
把光碟 iso 放在 RAMDisk 中,在去掛載為虛擬光碟機。安裝 OS 會比較快。
如果 RAMDisk 夠大,有 10GB 以上,甚至也可以把虛擬機的虛擬硬碟直接就在 RAMDisk 中,那個安裝速度才叫猛,開機也是瞬間的。
如果一天到晚在測試不同 OS 的,這可節省很多時間。
系統磁碟當然是要 SSD。
包括虛擬 OS 系統,放 SSD 也會比較快。節省實驗時間。
目前新款的 SATA3 SSD
單顆 "連續讀寫速度" 約在 讀 500MB/s、寫 200MB/s。
4K 讀寫速度則是硬碟的百倍以上
推薦一次買 2顆 組 RAID-0 加速
比如假設:
SSD 128GB 單顆是 3千元
SSD 64GB 單顆是 2千元
那買 SSD 64GB 的 2顆,去組 RAID-0,總容量 128GB
表面上會比 128GB 單顆的貴 1千元
但組 RAID-0 加速,連續讀寫速度,會增加為 2倍左右
讀接近 1GB/s,寫接近 500MB/s
4k 讀寫,則是沒有變化
RAID-0 無法增加 4K 讀寫速度
總之就是:
RAM 鐵定要 16GB 以上。品牌不重要,買便宜的就好。
SSD 要 2顆組 RAID-0。
看是要 64GB 2顆(總容量 128GB)
還是 128GB 2顆(總容量 256MB)
硬碟也要一顆,不然影片沒地方放。有錢直接買 3TB 的,才夠裝,影片才能看到爽。不然至少 2TB 的。1TB 的單位價格太高不划算。
單位價格就是說:平均每 1GB 要多少錢
比如:
2TB 一顆是 3000 元,3000元/2000GB= 1.5元/GB
3TB,4000元/3000GB=1.3元/GB
1TB ,2000元/1000GB= 2元/GB
由此可知,1TB 的平均 1GB 要 2元,最貴,最不划算。
RAM 和 SSD、硬碟都買了之後
看資金剩多少,在去挑要什麼 CPU
或者說:看剩下的錢,買得起什麼 CPU + 主機板
如果選用 Intel 平台的,要注意主機板晶片組
B75 晶片組,只有一個原生 SATA3
由於需要 2顆 SSD 組 RAID-0,所以要買原生至少支援 2個 SATA3 的晶片組主機板。
AMD 的話,APU 平台的主機板,都支援 5個 SATA3 以上,便宜又大碗。
看有沒有要打電動,如不打電動,直接用 CPU 的內顯即可。無需額外購買顯卡。
CPU 塔型散熱器,建議最好也買一個,無論是用 AMD 平台或 INTEL 平台。因為長期操電腦,散熱好才能維持穩定。
機殼的話,買電源供應器下置型的,可裝 12CM 機殼風扇的。
*********************************************
Ubuntu 有 「wubi」 的安裝方式
先裝 windows
然後在 WINDOWS 中,把 Ubuntu ISO 檔,掛載為虛擬光碟,裡面有一個 wubi.exe。
用它去安裝 Ubuntu,就能變成雙系統。
電腦開機時,會有選單,可以選要進入哪一個系統。
要移除 Ubuntu 時,去 windows 的 [新增/移除程式],可以看到有一項目 Ubuntu,點選移除,就可以把 Ubuntu 移除掉。
wubi 實際上會在 C:\Program Files\ubuntu (NTFS 分割區)底下,建一個巨大的映像檔,該映像檔的大小,等同於 wubi 安裝 ubuntu 時選擇的硬碟容量大小。
當多重開機,選 ubuntu 開機時,會去自動掛載那個映像檔(ext4 檔案系統)。
wubi 算是半虛擬,只有磁區是虛擬的(掛載的),而硬體則是直接使用電腦的硬體。
因為檔案系統是虛擬的(在 NTFS 磁區上,掛載 ext4 映像檔,會經過 ntfs-3g 層),所以沒有實體磁區安裝的速度快,但好處是方便。
不過要論最方便的,直接用 VirtualBox 去模擬,最方便。省的在那一天到晚重開機。
且等待虛擬機安裝、開機、更新...之類的,無聊還可以 HOST OS 上個網、看個影片。
三萬內預算,以下是藝人店菜單
機殼再自己挑一咖
電源供應器 海韻 S12II 430W (430W/80+銅/雙路12V 17A[30A]) 五年免費保固,九十天換新 1 1880
顯示卡 技嘉 N210D3-1GI (1GB/核心590MHz/記憶體1200MHz) 1 1190
主機板 華碩 P8H77-V (ATX/4*RAM/2*PCIe x16/U3S6/HDMI+DVI+D-Sub+DP/19pin) 1 3590
處理器 Intel Xeon E3-1230V2 4C8T/3.3GHz(Turbo 3.7GHz)/L3快取8MB/無顯示核心【搭機價】 1 6900
內接式HDD / SSD硬碟 美光Crucial M4 256GB /mSATA/讀500MB/寫260MB/三年保固 1 5999
內接式HDD / SSD硬碟 【欣亞團購】WD 藍標 1TB(WD10EZEX) /7200轉/64MB/二年保固【2顆分享價】 1 3940
記憶體 美光Crucial DDR3-1600-8GB【原廠100%模組】☆7/7~7/11限時↘ 2 3598
小計 27097
Win8 要開Secure boot,再裝UBUNTU很困難
不需要幫自己找麻煩
我猜你的筆電大概太弱,所以才跑不動那些,再不然就是CPU沒支援虛擬技術或是你沒啟用
安裝好Win8之後,先裝Virtualbox跑Ubuntu看看吧
不過NS-2還是得裝在實體機的Ubuntu
SSD整顆給Win8當系統
Ubuntu 不需要裝SSD上,裝HDD上開機也很快的
ChunTseLin wrote:
感謝大大的回復,完全看的懂你所強調的,如果大大有空以兩萬到三萬的區間,以不超過三萬的話,
大大會怎樣配呢!
如您所說基本開銷
RAM 的意思就是 DDR3 8GX2 雙通道? 約三四千?
ssd 64G * 2 組raid 0 您說的 4000
2TB 3000左右
cpu塔型散熱,機殼那些也是必備條件,這樣算下來一萬多,剩下的怎樣配比較好呢?
可以幫我開一張規格嗎?
因為價格因為接近三萬邊緣,可以讓我參考就是cpu選擇幾個選項其他不便的,
如果再加個便宜的獨立顯示卡,有意義嗎?
謝謝大大的意見,等下可能就會去組裝了,感謝!!!
3C的世界裡,別滿腦子只想著"超值"。就像無線網路一樣,別人推薦的,只適用在他家的環境,到了你家又是另外一回事。小烏龜牽到北京也不會變成千里馬。
不過先考慮你要玩遊戲所以先配上660(這張是單機遊戲的入門卡)
再來PSU 如果沒有顯卡 可以降成戰斧450 或是TR2 甚至 Smart 430W也很夠用了
SSD 是為了讓你資料讀取速度更快所以配一個
不過自組電腦需要可以除錯的能力
產 品 名 稱 數量 單價 小 計
Intel 第四代Core I5-4570四核 3.2GHz(Turbo 3.6GHz)/HD4600 1 6200 6200
華擎 B85M Pro4/M-ATX/1A1D1H/U3S6/前置19Pin U3/Intel Lan(紅綠配省$100)註冊送NBA2K13 1 2690 2690
威剛 DDR3 8G-1600單支【整組搭購價.限一組】 1 1600 1600
PLEXTOR M5S-128G(9.5mm)/讀:520/寫200/同步/三年保 1 3190 3190
Toshiba 1TB 32M/7200轉(單碟1T) 1 1900 1900
LITE-ON iHAS324/24XDVD燒錄(黑) 1 489 489
技嘉 N660OC-2GD/2G DDR5【紅綠配省400,再送坦克世界US$50 加值券】 1 6390 6390
黑焰暗神 Hoplite ST/ 顯卡長 28.5cm.風扇高 17cm/ U3內置.SSD*6/透側【紅配綠 折90】 1 1690 1690
曜越 Toughpower 550W GOLD / 80+金牌.全日系電容 (TP-550P) 1 2590 2590
含稅 現金價:26739 紅綠配現省 740 現金優惠價:25999
ChunTseLin wrote:
因為價格因為接近三萬邊緣,可以讓我參考就是cpu選擇幾個選項其他不便的,
如果再加個便宜的獨立顯示卡,有意義嗎?...(恕刪)
獨立顯卡,看你有沒有要打 "重量級" 遊戲?
其實現在 CPU 內顯都不弱,尤其 APU 的,內顯的效能等同於市價約 1~2千元的低階顯卡。
會有需要額外獨立顯卡,只有兩種情況:
1.無內顯的 CPU,比如 Intel E3
2.想打"重量級"遊戲,需要中高階的顯卡。
*************************************************
以下兩張單供參考:
※ AMD、Intel 平台各一張,看喜好哪種的。
※ 皆不含機殼。
※ CPU 皆已配目前該腳位最高規格,以後無需升級 CPU。
AMD 平台(APU,FM2腳位):

特點:
● A10-6800K , 4C(4核心),TDP 100W

● 記憶體 16GB
不採用 DDR3-2133 超頻記憶體,因為沒有 8GB 單條的,且價格較貴。
考慮到以後擴充性,採用 DDR3-1600 8GB 單條 * 2條。還有剩下 2條空的槽以後可以擴充到 32GB。
或者如不在意現在記憶體貴翻天,直接來個兩組,衝到 32GB,也是可以,預算還剩很多。
● 128GB SSD * 2顆(組 RAID-0,總容量 256GB)
● 硬碟 3TB(單碟1TB的比較快)
● APU 有內顯,不需額外購買顯卡。(內顯等同於市價約1~2千元的低階顯卡效能水準)
● 搭配靜音的塔型散熱器,增強散熱穩定性+靜音。
● 電源供應器挑一個 C/P值看起來不錯的,80Plus 銀牌
轉換效率一覽表:
白 → 銅 → 銀 → 金 → 白金
● 主機板音效晶片 ALC892,音質還行。輸出感覺有耳擴效果。
****************************************************
Intel 平台(第三代,1155腳位):

特點:
● E3(XEON 系列),就是俗稱的:i5 價格、i7 效能。
4C8T(4核心、8虛擬執行緒),TDP 69W

是目前第三代 1155 腳位,市面可買的最高規格。1155 腳位的 i7,好像都沒賣了。
目前 Intel 主推的新一代是:第四代,1150 腳位。
雖說買 第三代 1155 腳位,以後沒有升級性了,但較便宜。
反正主機板也不會太貴,就算數年後升級砍掉重練(連主機板一起換),也不會太痛。
● SSD 改成 64GB * 2顆(組 RAID-0,總容量 128GB)
因為 CPU 比較貴,大幅吃掉了預算,考慮到還要挑選機殼,買鍵盤、滑鼠等周邊配備,SSD 下降容量,來節省金額。
其餘配備都和上一組 AMD 平台的相同。
● 主機板用 H77 晶片組
因為要組 SSD RAID-0 的緣故
B75 晶片組,只有原生 1個 SATA3
H77 晶片組,才有 2個原生 SATA3
Intel 晶片組比較吝嗇,SATA3 給的較少。
牌子型號的話,是看那片比較便宜,音效晶片也還行。
● HD7750 顯卡一張
因為 E3 沒有內顯,所以必須搭配獨立顯卡。
挑省電的 7750。
完全無風扇、巨大散熱片的靜音版。會比有風扇的版本貴一些,但好處是顯卡本身零噪音。
7750 顯卡不算低階了,應付一般遊戲已經足夠。
但如果未來有需求要打超級重量級大作遊戲,也可以換成更高級的顯卡。
***********************************************
機殼總覽 -原價屋
以上兩張單皆不含機殼。
機殼是個人喜好,自己挑一個看順眼的吧。
挑選機殼,要注意幾件事:
● 尺寸,有分 ATX(大板子)和 Micro-ATX(M-ATX,小板子)
ATX 的機殼,可以裝 ATX 或 M-MATX 的主機板。
M-ATX 的機殼,只能裝 M-ATX 或更小的 ITX 主機板。
由於上面兩張單都是 M-ATX 主機板,機殼要選 ATX 大型,M-ATX 中型,都沒差。
如不在意太大佔空間,ATX 全尺寸的散熱會比較好(內部空間較多)。
● 可安裝的 CPU 散熱器「高度」
就是機殼的寬度。單子上都會註明可安裝的風扇高度。
上面兩張單,採用 高度 16.2 CM 的散熱器。
所以機殼要挑可安裝風扇高度 16.5 CM 以上的。
● PSU 電源供應器下置型的佳。
所謂的下置型,就是說:電源供應器安裝在機殼下方。是新一代的機殼設計。
這樣的好處是:不會去抽內部熱風,PSU 才不會溫控風扇提高轉速狂轉,製造噪音,且對 PSU 的壽命也比較好(電容怕熱)。
舉例:

↑ 這種就是下置型的,較理想。

↑ 這種是傳統上置型的,不好。不建議買這種的。
● 硬碟安裝槽,側向的佳(較好裝)
舉例:

↑ 這種就是 "側向" 的,安裝硬碟時,與機殼呈 90度插入。
可與上面兩張圖比較,上兩張那種是傳統裝法的。那種的不好。
側向的較好裝。插入硬碟時,比較不會去卡主機板。或者要拆線什麼的。
● 後機殼風扇,要 12CM 以上的佳。
前風扇是吹硬碟的,裝不裝都無所謂。不裝可以比較靜音。
不過後風扇(排出機殼內部熱風),一定要有,12CM 以上的佳。
鍵盤的話,推薦:羅技 K310 (可水洗鍵盤)
還不錯打,也不難看
重點是:可水洗。用髒了可以拿去洗。
*****************************************
※ 安裝注意事項:
基本上買整組的,不必自己組啦。給店家免費組就好了。
但由於沒買作業系統,所以 windows 要自己灌。
本來這也不是什麼難事,不過因為要把 RAID-0 的 SSD 當系統碟,需要先把 SSD 組成 RAID-0。
● SSD 注意一定要插 「SATA3」 的槽,才能發揮它應有的速度。
● BIOS 設定中,SATA 一定要使用「AHCI 模式」(不是 IDE,也不是混合,就是純粹 AHCI 模式)。才能發揮 SSD 的速度。
● BIOS 設定中,SSD 那兩顆,要額外使用 RAID 模式,組成 RAID-0。這部份參考主機板說明書。
灌 WINDOWS 時,硬碟先不要接,接那兩顆 SSD 就好。
可能要先準備好 RAID 驅動程式(主機板官網可以下載),放在隨身碟之類的。
安裝 WINDOWS 的過程中,若提示需要安裝驅動,就插入驅動。
選擇分割區時,觀察 RAID-0 是否有正確組成,正確的話會只顯示一顆硬碟,而容量是那兩顆 SSD 的總容量。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