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然是騙人的

事實上只是簡單的新電腦開箱而已
雖然以前有過買電腦零件升級or修理電腦的經驗
不過這算是我第一次完完全全從頭到腳自己辛苦組出來的電腦
架構也從以前的775換到1155
基本上這篇文算是給自己一個紀念
這也是第一次寫開箱文 文筆不好請多包涵
先列出菜單

CPU Intel Core I5-3570K 3.4GHz(Turbo 3.8GHz)
主機板 華擎 Z77 Extreme 4
記憶體 正創見 DDR3 4G-1333*2
硬碟 WD 1TB 黑標
散熱器 保銳 T40-TB 散熱器
顯示卡 微星 R7850 Power Edition
螢幕 AOC i2353Ph
機殼 聯酷 PC-K9X
電源供應器 全漢 金鈦極 400W 90+金牌
聯酷 PC-K9X
很有質感的機殼
比起市面上一堆「洞洞機」好太多了
加上鋁殼爽度極高


附上兩份說明書
其中一份是多國語言 另外一份專門是繁體中文
不得不為聯酷說


漂亮的髮絲紋路
沾了好多指紋 總不能叫我戴手套裝吧


全黑化爽度極高
個人不喜歡側透版 但我覺得根本一整個台客的感覺
所以不選擇PC-K9XW

個人相當喜歡的PCI卡榫
因為是金屬製 而且抵住擋板的部份是一整塊金屬面
相當堅固而且有力


華擎 Z77 Extreme 4

很普通的附件
但是SATA線居然只有給兩條 實在是太小氣了!!

不過包裝上頗用心 四周都有好好的作保護


頗有質感的散熱片 上面還有貼保護貼

個人很喜歡散熱片上面的刻字 設計感十足
旁邊的金質固態電容好多 爽度極高

雖然我不懂這樣是好是壞就是了

放上去的樣子

這時候就需要用的機殼上的附件-主機板專用手轉螺絲
個人第一次看到這種設計 一般來說都只是普通的十字螺絲而已
而且最貼心的是 他還有附4個長螺絲
在安裝不好裝的地方 這種設計就相當的重要
(不過說實話全部都給長的不就好了...)

對我來說 主機板這3個點是最難搞的地方
有時候懶得的拆散熱器跟記憶體 這時候長螺絲的作用就很方便了

全漢 金鈦極 400W 90+金牌
這款6大保護都有 加上又是金牌
只差沒模組化而已 價格相當不錯
好不好見仁見智 我個人是蠻喜歡的

保護做的不錯
通常兩千元的中價位Power都不會刻意設計外觀
不過我認為這款設計還不錯

嘗試拍一下他的紋路質感



還有額外附4條魔鬼氈來整線
還有意義不明的貼紙 不曉得要貼在哪


現在手轉螺絲好像變成標準配備了
不過凸起來那4點有點不習慣

Intel Core I5-3570K 3.4GHz(Turbo 3.8GHz)

驗明正身的貼紙

驗明正身2

1155腳位
旁邊的金色電容爽度極高


保銳 T40-TB 散熱器
當初會選這款理由很簡單 就是單純他有附送兩顆風扇
保銳靜蝠可是要價兩百多塊的阿

4根熱導管分兩邊出去

熱導管直接接觸CPU面

使用附贈的散熱膏 隨便點5點

正創見 DDR3 4G-1333*2

沒研究 鎂光顆粒是好還是壞?

簡單安裝一下


微星 R7850 Power Edition
高效能低耗功率的好卡

包裝1

保裝2

當初看看網路上的圖片本以為是塑膠殼 當初覺得很好醜
實際開箱才知道他是金屬殼 還有一點金屬拉絲質感
其實設計感還是不錯的
不過這兩個風扇看起來很廉價就是了

但最重的的是 這張卡很安靜 所以我選他


側面 有三隻熱導管
一隻手會抖怎麼拍都拍不好


裝機進度

地上一團亂


WD 1TB 黑標
綠標的名聲太響亮了 我絕對不想買

大致上快裝好了
不太會整線
初步就先這樣 懶得用了

個人非常不喜歡這款主機板為什麼要把SATA插孔設計成側入
在安裝時非常麻煩
個人習慣裝硬碟要從正面裝 因為我懶的開另一邊的側版
要裝硬碟還要開兩邊的側版不覺得很麻煩嗎


24pin跟USB3.0走背版再繞回來前面
右上角的是光碟機

機殼前面版腳位、除錯燈號、還有主機板的開關跟重開機鍵

機殼背版走線

個人很喜歡聯酷這個設計
不用再綁束帶 整理起來很方便

裡面塞滿了線材

最後組完搞了好幾個小時
累都累死了 也顧不得拍照
後來手機補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