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愛心!二手舊電腦也可以幫助偏遠地區學童

行政院環保署發動二手電腦回收轉贈作業來幫助國內偏遠地區的學童學習數位化與資訊化的技能,此計畫可以幫助減少國內數位落差(Digital divide)的現象,希望各位有愛心的大大可以將家中塵封不用的老舊電腦捐贈給環保署,讓它們發揮最大與最有愛心的效能,感謝。
活動網址 http://www.istec.iii.org.tw/
2006-08-08 17:26 發佈
來不及了...
去年公司有一批(50台左右的PIII)
15"以上螢幕
結果...送給報廢公司處裡了...
可惜
sapdavid wrote:
來不及了...去年公...(恕刪)

太可惜了,20台以上似乎有到府收送。
下一批大概是後年...
至少一百多台
不知道那時候還有沒有這個活動
當然啦...我要還在那裡當資訊部主管才算數
這主題有點舊了,剛翻歷史不小心翻到,哈。但剛好最近到蘭嶼國小進行資訊志工服務,所以看到這篇主題手邊剛好就有些文字想說可以來分享一下。(潛水好久第一次發文^^a)

近來國家推展縮減數位落差計畫,剛好指導教授對此計畫相當熱衷,因此我們實驗室也有一支名為e-Eureka的資訊志工團。

以下為指導教授所描述的一些關於此主題的心得:
------------------------------

e-Eureka資訊志工團經常在不同的偏遠地區舉辦資訊教學,同時也幫當地去訪視、檢測、修復當地的資訊設備。其實,大多數地區都有可以使用的電腦教室與相當的資訊設備。部分地區的電腦設備甚至比都市內的小學還要好。這當然是各政府部會與社會各團體努力的結果。

最近也經常聽聞有許多團體想要送「二手電腦」到偏遠地區。可是,

「送來的電腦比我們現有的還爛」

「為什麼不送新的電腦」

「不要再送爛電腦過來了」

這些話不知道大家聽過沒有?

當然,施與受雙方都是對的。只是像大多數的慈善與公益團體一樣,施的一方有著滿腔的熱誠。但是只做到前半段的「贈與」(或叫做愛心的發散)。往往缺乏事前的調查、思考與事後的追蹤與檢討。


有幾個值得深思的現象:

有些贈與單位將一大批二手機器直接運送到接收單位,也不管當地是否需要?有些贈與單位甚至要求接收單位要負擔運費與運送人力。偏遠地區已經經費短缺了,運送經費與人力的耗費是一個大負擔。儲存空間更是問題。更令人氣結的是有些贈與單位抱持著「要送東西給你就要感謝我」的粗魯心態,要求發新聞稿、感謝狀等等

有些贈與單位只提供二手機器,不保證可以使用(反正東西要送你,我已經仁至義盡,你該偷笑了)。

接收單位往往只能笑著接受。因為這些人通常比平地都會人憨厚,不好意思冷水。也不願意被人冠上「不知足」、「肖擺」的大帽。沒有人力處理的情形之下,只能盡量找空間「供奉」起來。幾年過去了,有些贈與單位還要求查驗「使用成效」(公部門尤是如此)

「機器送來的時候,已經很老舊了,又不能用」

「早就壞掉拿去丟了,還要察看」

「把我們偏遠地區當作什麼?」

這一點,和我經常說的「只辦一次的唱唱跳跳的夏令營」有相同的心靈迷惑--收穫最大的,其實是「施」的一方。因為滿足了施與者心靈上的成就與虛榮。對於接收的那一方可以發揮多大的效果,其實大多數的人並無法獲知也不會思考。



------------------------------
以上,
分享這些文字並非有意潑各位善心人士冷水,只是在您正在思考想捐出老舊電腦時,請再思考一下,這些設備是否真的能發揮它的效用呢?您應該也不希望您的愛心最後只讓對方供奉在倉庫長蜘蛛網吧!
^^"

e-Eureka資訊志工團 http://www.johnw.idv.tw/eureka/
說的沒錯...
其實有些鄉村的電腦因為有補助款,
反而比都市的學校還新XD
公司行號捐電腦可以抵稅
所以很多都卯起來捐
又可以做公益
又可以抵稅
又可以處理不要的電腦
真是一舉多得
我的公司也有送二手電腦至偏遠地區
結果被對方嫌太舊(我們已測過可用的電腦)
所以現在寧可請資源回收公司處理
也不再去作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SSC wrote:
這主題有點舊了,剛翻...(恕刪)

我同意SSC的說法
在下是任教於偏遠地區的教師
本校常收到許多善心人士的贈品
其中不乏舊書回收之類的
當我們收到時
真的是困擾
因為都一堆破舊不堪的書
那種感覺好像是幫人家解決問題的
因為偏遠
大家印象就是物質缺乏(不否認有)
但是最起碼誠意放在哪裡?
有心幫助學童跟解決府上麻煩物品可不一樣
其實受到捐贈的一方感受的出來的...
(別誤解為 好心還被人嫌?)

不過不是以偏概全
還是很感謝社會團體的資助
因為學童們可憐的真的很可憐.....

但換個角度想
當學童老是有東西是人家送的時候
往往忘記要珍惜
這是我們當老師很頭痛跟生氣的
往往衣服跟鉛筆等剛拿新的就亂丟
反而不學會感恩
把人家送東西給你視為理所當然
很可惜的是
整體的結構之下
大多數的人心裡想的是"反正會有人送東西來"
影響的是日後得過且過
不力爭上游去爭取

要送不送很簡單
要收不收很複雜

結論:
學校教育要加強感恩惜福
捐贈人士勿拿很破爛的物品跟人說"我好心送給你的 要收下喔..."

那有機會到底要不要幫助別人?
當然要...
存好心 做好事 當好人

以上言論
僅代表個人立場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