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M01神人大家好
這是我來此發的第一篇分享文章~
SO 應該很爛~
我要發的文章是關於自組的電腦 (廢話~ 詞窮了抱歉

關於之前在M 01 請教過一篇關於跑虛擬機器要使用的CPU
VM+錄影CPU執著
那在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後
總配備如下
價格PO大概給參考(太詳細好像會被罵==! 如有任何宣傳嫌疑~ 我會拿掉)
$$
AMD ATHLON II X4 640 四核心處理器(盒裝) 3300
Topview EA200W 20吋寬LED背光200萬比1超薄邊框液晶 3300
華擎 ASROCK 880GMH/USB3 R2.0 主機板 3200
WD CaviarBlack 640GB 64MB高效能硬碟機 WD6402AAEX 2200
Winchip永采科技 DDR3-1333 2GB桌上型記憶體 2000
iCute西華 終極動力400W 電源供應器 1100
杰強 幻象2000 750
ASUS 華碩 DRW-22D1S DVD 燒錄機 (IDE介面) 750
iCute西華 12cm風扇濾網 200
總計約17000
來自於 構物忠心
機殼就是買空間很多實用那種==!
如果有人說很貴~ 抱歉地區偏遠~

話說那塊主機板我在這期的電腦王(應該,是站在7-11看的==)
光花賣2500!!! 囧很大
如果有人問濾網怎回事
就是~看看有沒有不一樣摟~ 這種測試發的起XD
那來貼貼圖杯~
那其實我真的沒啥工具~
相機也是跟人家借破破爛爛的~
SO如有傷到眼睛~請直接"回覆"
阿~不是~ 我發帖請耐心看完~
不過隨便看就好
相機實在太破
有些真的不是手晃的問題
開始!!
發光AMD~

有外殼的記憶體,外面那個是硬的塑膠殼,直接!!黏住!!
拿到時蠻傻的~
但想想反正他永久保固,就不拆了

傳說中黑牌高效能640G 好像也沒多強的硬碟,讓我後悔怎不買2顆1000組RAID

好心的幫我撕開蓋保固章

再來是POWER 意外的送2組螺絲,話說這顆沒PLUS
對不起小弟沒$$

反觀宿舍掛網一堆,我....無奈

再來是今天的第2主角 ASRock 880GMH/USB3 R2.0
因為已經有人發過開箱文爾且畫質比我好

USB3&內顯超級裝機好版ASRock 880GMH/USB3 Rev2.0

由此圖證明是放很久的東西

made in china good 恭喜中國慢慢成為第一強權

一樣附上一張海報~

高空全景照

幫忙翻譯:在台北設計的!~ 果然是台灣人設計的~多功能、實在,能用就好的感覺~

節電設計~ 這年頭主機板上表達的資訊越來越多了
當然省電軟體IES我有裝也有開
不過來抱怨一下只有2段真是沒啥用的感覺,往下看就覺得還是技嘉好

在這邊要做一下更新
這塊主機板只支援1個USB3.0
不知道為何,應該是電力供應不上去,但好像也不是這樣
恩首先先拍張擋板看看怎說~ (注意因為這是組好後才注意到M01有它的開箱文,我在挑的時候就注意到它只有一個USB3.0 ,所以此圖是用我的手機補拍,很糊請見諒)

上面可以清楚(阿不是~ 是大概~)可以看到有一個只支援USB2.0
我也實際拿StoreJet 25D3 測試
真的那個是2.0~ 閃耀著紅光~(話說看了一下現在的價錢比我買時砍了一半=口=)
這裡有個疑問
USB2.0 頻寬的"理論質"為480Mbit=60Mbytes每秒
為何實際上只有30Mbytes 足足砍掉一半=="
是故意分割讀寫嗎?
然後再看看
USB3&內顯超級裝機好版ASRock 880GMH/USB3 Rev2.0
的56樓
雖然理論值算起來還是很高 但實際上.....StoreJet 25D3 的測試結果

經實驗證實:不是電力不夠,根本就是晶片問題
速度真他的夠慢==
年中幫忙組的GA-880GMA-UD2H
瞬間讀取能到200M 然後慢慢到100M (WIN7 X64 檔案總管傳檔測試)
應該不是StoreJet 25D3被我操到變弱了=="
所以~想要實現高效能請別挑便宜貨=="
再來是我有再跑去買一條SATA2 排線
跟華擎送的比較一下

送的那條應該是SATA1
外面買的POWERSYNC 標榜SATA2
在經過實際測試
發現
除了POWERSYNC的SATA2 比較細、柔軟外~~
速度沒差~

貼一張簡單的測速

因為我不知道有甚麼軟體能測SATA頻寬,SO無法得知送的是否SATA1
問題2來辣^^~ 有沒有人知道呢? 感恩~ 能做為以後組電腦的參考
第2主角廢話完了
就進入主題吧~
膠帶裝風扇!!
前提:我是學電子的,家裡都是文科組的,所以沒啥鑽孔機壓...的
今天的主角:杰強 幻象2000
因為都很普通,所以只來張正面照(這樣會不會太過分??)

便宜貨,前面板是扣上爾以,改天不爽用力踢就開了XD

再來把4片面板拆掉(拍的圖好像誤刪了,借用拆3片的)
這種便宜機殼不錯的地方大概是光碟機檔板吧
很不喜歡類似套裝電腦用的機殼

再來是今天的風扇2兄弟8+12CM和200塊濾網 , 看起來很有質感

這張應該有晃到~ 抱歉拍的時候看不出來~
風扇很重蠻有質感的,不愧是送的

再來要將12CM放在前擋板,拿出今天的第1工具-膠帶

先用膠帶固定在機殼上

再將底部黏緊

全黏起來 (蠻醜的)

整面

再來是裝濾網先割開小洞

濾網近照

裝上後格外好看

再來是8CM登場
圖很少沒啥好看的==!
首先先放在北橋與南橋散熱的上方

接著直接用膠帶黏住XD
這樣2個散熱就解決摟~

然後是要接線時突然發現..... 2PIN! 果然是有質感必須的代價

8CM裝在裡面以後要裝顯卡也是一樣,拆掉再黏一次就OK了
一次能對3方散熱感覺真好~
圖沒了好少~
抱歉了這是第一次分享~
拍圖時只想到要這應該需要,下次以量多為主(再做刪減)
其實圖少了一些,看來相機的主人沒全部留著
會這樣設計是12CM作對流與隔離灰塵用,8CM為主要散熱
組好後拿衛生紙看看風是否照著我想要的跑~結果OK
側面我也用紙板擋起來了,好讓風是由前方到後面~
在翻一翻M01的文章後,有人回說這張溫度很高~嚇了一跳
北橋的溫度在SIW和AIDA64中都是80幾度(應該是誤判)
後來有再到BIOS看是30度 (不拍圖了因為沒相機拍了也很糟)
話說我再找監測軟體時使用舊版SIW正常顯示
EVEREST則無法判別主機板=="
整個傻掉,免費的還更行
雖然SIW提供的資訊不詳細,但很足夠 果然是免費軟體的首選壓
M01的人都蠻強的
去研究研究USB3.0 感謝大家耐心觀賞~
對了忘了補
膠帶因為撕掉後會有殘膠,因此嚴重不建議常拆裝的人弄,要常拆請用~~裸測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