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案
PC買來一直用,除非故障或工作需求才對硬體升級
優:可以省下許多費用
缺:零件老舊無法拋售
B案
固定週期對硬體做升級
優:可以享受比較新產品的效能,汱換下來的零件也較容易拋售
缺:可能要額外支出費用
從以前我一直是以A案方式為主
一台PC可能用了三~五年之後再做一次整體升級
但最近突然有一個新的想法(也就是B案)
當一台PC買來使用了大約半年
就會對某些零件做更新~像是主機板、顯卡、硬碟、螢幕
就以產品生命週期來說
舊有的零件在拋售上(跳水)會比較容易
但是每次就必須支付新購買零件與舊零件的價差
每次的價差加總起來「或許」不會跟一次總升級相差太多
而長期下來的優勢在於
我可以比較容易使用到新產品帶來的效能
但是付出的金錢其實是差不多的
大家有什麼想法呢
B到不能再B再換A方案
這樣下來不但可以一直享受高效能,舊零件在市場也比較好賣
我通常是把想賣的先擺在網拍上但是繼續使用,等到有人買我就當天換新零件
這樣元零件不但不會放著長灰塵,而且資金也可以馬上一進一出。
2600XT->3870 (剛好3870跳水又有人想買)
E6550->Q8400 (擺到Q9550下架才賣出去...)
P35-DS3->EP45-UD3R (有人想買純粹換爽的)
DDR2 1G*2->DDR2 2G*2 (DDR2跳水的時候連主機板一起賣掉)
其實想想這樣開銷還蠻多的....
個人習慣應該是偏A為主(B為輔)
我的PC少說也都用5-6年以上
習慣用好一點零組件然後用很久
像最近之前P4 478主機版壞掉
才又花5千多重組繼續延長其產品生命週期給父母使用(主要換全新華擎P4i945GC主機版 約1千9)
像我撿別人洮汰的中古二手技嘉i-RAM 約才1千5(當年全新要4千多)
讓舊P4主機DDR400記憶體能有所歸宿當SSD再利用(另外還要搭配銀欣SST-HDDBOOST硬碟加速器與舊希捷梭魚 160G 7200轉SATA硬碟連結合併作開機系統碟用)
ASUS PhysX P1物理運算加速卡 約1千多(當年全新要8千多)搭配ATI 低階入門 HD HD5450 GDDR3 1G顯卡(個人現役主機升級桃太下來的)
如此也能讓P4舊電腦玩新的小遊戲和藍光高清影片應解撥放
連P4 478 3.4G HT的CPU也是之前升級留下延用的
至於現役已用3年Q6600的SG33G5M主機 (初組近3萬加上至今升級應快破5萬吧)
之前陸續也作的一些升級
如記憶體升級道DDR2 8G雙通道(原海盜船DDR2 800 4G則轉給新生P4主機用)
顯卡也從HD5450低階遊戲卡換成FX1800中階繪圖卡(現階段個人玩遊戲需求已很小)
硬碟則從7200轉640G(後來移去做網路磁碟陣列機用)和WD萬轉300G迅猛龍(從VISTA系統碟變成資料碟)到現再用的X25-M G2 80G SSD作W7系統碟用
個人預計還要再用2-3年才會想組過新機吧(估算約2012年左右)
現再使用效能已經相當夠用滿意阿
呵


shawme wrote:
可是大家這樣跳水花的...(恕刪)
東西賣得出去是不會比A方案多
但是新品已買...舊品賣不出去屯在家
你就知道浪費的錢有多少了
但是以小弟個性都是先賣出去後在買新品
不過換到最後還是會停住的
畢竟有些產品差價真的很多
且你會考慮是真用的到那些....還是換下去只是純爽度而已
例如小弟的電腦來講
以MB來說
X58 MSI PRO-E → ASUS P6T → MSI 日蝕 → MSI X-POWER
從PRO-E換到最終X-POWER
中間差價至少虧了有4.5K左右
本來還想說要不要衝R3E...
但是想想R3E對小弟來講實際需求用不到那麼多
換了就純爽度而已
所以X-POWER就夠了
手邊這台920主機
目前就只剩CPU+鍵盤沒動...其他全換透透了
換到最後連滑鼠喇叭都更新了

不過預計最近要來入手機械鍵盤了
而CPU目前還堪用就先不換了
不然是挺想換6C12T的U

不過小弟算了算...
從一開始的配備到現在手邊這台
中間差價或許都能買一塊5850的顯卡了吧
也或許能買聯力的X系列機殼或海盜800D了

當然這都是小弟嚐鮮及愛玩的後果拉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