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了當時頂級的16MB RAM跟Q牌火球720MB硬碟
還有當時速度最快的Creative 4X CD-ROM...
結果用了大概兩年,因為受不了不能玩3D遊戲的誘惑
於是開始了無止盡的升級...
到最後只剩下主機板、CASE沒換,其他的幾乎都換光光了...

CPU升級成K6-450,RAM撐到64MB,硬碟換成10G,光碟機變成BTC 52X
苟延殘喘的跑Win2000 Pro...
現在拿來上網遇到PChome或者是 Yahoo這種眼花撩亂的網頁就會lag到不行...

後來上大學又花了六萬多弄了台也是當時最頂級的PIII-500E,128MB RAM
主機板MSI BX-Master,內建Promise ATA-66晶片
連同主機板原本的IDE插槽,最多可以同時接8顆IDE硬碟...

還有傳說中前無古人的ATI MAXX雙晶片顯示卡...(當時要價8900.-)....

CPU還OC 700,也在水冷剛開始發跡時,去弄了一個水冷系統....

剛上大學的前兩年也幾乎可說是獨步全校...
我敢說第二,沒人敢稱第一啦~~

但是兩年後,一堆學弟以更低的價格,組出一台又一台的P4
我知道,又是該升級的時候了....

但是我是不喜歡換主機板的人
於是我透過轉卡(Slot-1 to 370),升級到C-1.3G (圖拉丁)
由於主機板只支援AGP 1-2X
我又換了一張ATI 9000 PRO (一張才3000元,把MAXX巴假的...

不過換卡的主要目的,只是因為MAXX Only Support Win98....

SD RAM也撐到了768MB
這樣升級之後,我也趕上了XP之列了.....但是效能還是敬陪末座
不過也撐到了今天...

雖然,半個月前主機板電源濾波電容爆過漿
但是被我土法煉鋼亂焊一個同容量的電容給修好
最近也開始怠工了,硬體開始越來越不穩定
想想這台已經撐了六年,是時候該退休了
但是仔細想想,第一台K6-450也還沒掛阿
而第二台雖然有時候關了機,就要賴床賴好幾次才肯正常工作
只要不關機其實也還OK...
假如我又買了一台新電腦,那麼前面這兩台要做什麼用....?
前面兩台電腦,含升級費用大概逼近13萬吧....

我知道灌個Linux可以做很多Service,但是我只做家用並不需要service誰阿...
這時,我想到了--「分散式運算」
假如有一個系統,可以動態的分配Group的硬體資源來做運算
那麼新電腦買回來,舊電腦也能,繼續服務,到它們闔上眼為止....

關於分散式運算...

我所知道的就是「尋找外星人」最有名
但是兩年前不是有個什麼Net Grid炒的火熱嗎?
微軟不是也說要搞一個更強的Data Grid嗎?
為什麼最近都沒什麼消息了呢?
對了,Windows 2000有一個Data Center版本也支援分散式運算
但是可以在這麼低階的舊電腦來使用嗎?
而且可以run 一般的win32應用程式嗎?
假如有大大有使用Data Center的經驗,或者是其他分散式運算的經驗
可否分享一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