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探討如何讓電腦輸出的音效品質更...

電腦這種東西~ 要打敗那種電路單純的CDP,擴大機之類的...

真的是很難~ 但本人認為有些方法還有些疑問...以下皆是本人看法...

1.發燒線能改善電腦聲音...?

不僅是電源線... 排插壁插專線.... 當然都可以改善...
是因為電流有特性... 而通常小黑線銅純度不夠... 所以特性會混亂...
混亂易造成人聲不清楚之類的問題... 通常要開得非常大聲自己才會滿足...

另外就是線的粗細...
線越粗聲音越全面.... 全面就是人聲之外的其他樂器都會聽得到...
但有時也會讓人聲變得不明顯...

越粗的線通常低頻聽感就越明顯... 因為低頻變的鬆散...
但這樣通常較容易好聽... 小黑線也有粗細的... 拿來接一下就知道了...
小黑線 = 貓子聲是沒錯的... 容易只聽到高音...

另外越粗的線需要越長... 因為特性轉換需要長度....
還沒有轉換得很夠的話.... 比如小黑線剪成10公分去接電腦.... 那個會相當的"衝"
也就是很刺耳...

還可以探討線的芯惢粗細... 還有內外部的結構... 銅的材質.. 都有影響...

2.盡量單純好像比較容易好聽

電腦內電磁波是很大的問題....所以近來有音效卡都會蓋上一層銅蓋...這是一種方法...

不過有人喜歡用數位輸出丟出去讓其他機器來解... 我想這是避開電磁波的好方法..
因為電路短小受到的影響面積也小.... 但內建通常受到的影響還是比音效卡來的大...
所以一般都用音效卡去數位輸出....

不過我自己本身反對這種做法.... 假如是解碼器 -> 擴大機 -> 喇叭
請問經過那麼多電容.... 那麼多元件真的是好處嗎?

擴大機跟解碼器還要接兩條電源線兩條訊號線... 那四條線真的也很正面嗎
不認為這樣就會好聽.... 線也許都很高級.... 但是三種特性的混合...
真的會很容易表現出訊源的變化與細節嗎? 這樣只是個不靈敏的設備吧...

所以我比較支持用音效卡或者是不用外接電源的USB音效盒....
這樣單純好聽的機率好像真的比較大... 而耳機也比喇叭來的大....

3.Power挑單路12V 主機板挑相數少 CPU挑單核 RAM不搞雙通道 善用Ramdisk 硬碟不搞Raid 顯卡用內建...既然電磁波會影響... 那麼我們就讓電路更單純...

以我個人使用過的POWER來說.... 多路跟單路好像真的有差....
一個有經過分流器的樣子... 所以聲音不直接.. 單路會有那種衝得出來的感覺~ 源源不斷..

另外POWER不要選模組化的.... 多一個接頭... 聲音會有很重大的影響...
更別提他會氧化...

主機板相數越多溫度通常越低沒錯... 但是整個電路就越來越複雜了...
況且每個元件的特性又不可能一模一樣... 光是主機板底下的跟電源線的距離就不對了...
多相也會讓聲音更全面.... 背景音會比較明顯... 換來的結果也容易人聲不明顯..
每個相數都是一張嘴巴.... 華碩的還有32張嘴巴... 多嘴好聽!!!?

4核的CPU跟以前的P4比較.... 不管怎樣說都是P4比較好聽.....
一個聲音檔案介入了四個核心... 好像不好聽...

RAM搞雙通道也會比較不單純.... 既然每個記憶體體質都不一樣了... 聲音又如何單純?

RAMDISK是因為他根本不用經過硬碟的電源線跟訊號線... 自然好很多...
更別提傳統硬碟有物理性噪音.... SSD會比較好一點....

硬碟也有體質差別 RAID有速度沒單純...

顯示卡會把POWER電源佔走超多.... 這樣容易讓其他電源不穩定或者扁掉... 全部都被他吃走了...
所以內建也許比較好....
2010-05-04 12:21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音效品質 電腦
4. 不超頻不降頻 不加壓CPU
電壓對聲音的影響也很大.....
影響是這樣的

超頻 不加壓 = 低頻消失
不超頻 加壓 = 低頻增加
降頻 不加壓 = 低頻增加

問題就來了~ 超頻後要加多少電壓誰會知道...

之前還有人提出來最好降頻.... 我覺得好像不太對...

測試結果真的感覺官方預設頻率比較容易出現好聲音....
不過預設電壓也許有點高.... 因為大多數人都要用.. 自然要高點讓一般人不會用到一半當機...

5.省電技術(C1E ,EIST,C-STATE)
這兩個的確影響相當大.... C1E會讓電壓上下... EIST則讓頻率....

我個人認為都關掉比較好聽....

CDP跟擴大機內部的電壓跟電流不太可能隨時都在變....
而CPU的訊號強度會影響到音效卡...

現在主機板有好幾個電源供應相數.... 吃越大相數會越多... 通常待機- 2~4相 滿載 = 6~32相
容易造成"聲音會隨著你電腦工作量而變化音色".... 真的有聽出來= =

AMD的省電技術是啥我就不知道了..

6.機殼擺放 機殼厚度 堅硬度....
機殼擺放以主機板平行地板比較容易好聽.... POWER也是...

擴大機還有CDP每一台都是平行於地面... PCB這種東西還是會受到重力的影響
更別提值立的情況下~ 版子的上跟下的受力程度會差很多

機殼厚度最好有一定的程度... 不然高音會飄....
如果主機板值立 也就是垂直於地面.... 那麼高音會過尖也不知道為啥....

機殼越是兼固越好.... 電容電感電阻之類的元件在運作的時候都會有"薇震動"...
如果機殼越堅硬... 那會讓這個震動變小.. 照理說聲音低頻會變沉.. 低頻不鬆散...
如果機殼很薄很會晃... 那會讓這個震動變大... 照理說低頻會變鬆散... 高音會飄...

未完成議題
1.POWER應吃多少百分比發出的音效才最好? 越低越好嗎?
2.POWER本身的電源轉換率也是越高越好嗎? 對音效而言?
3.POWER的瓦數越大越好還是越小越好?對音效而言?
4.主機板上的固態電容是否還是輸電解電容? 低頻響應還是輸?
5.水火線應該經過的路徑要相同?
6.EVGA&DFI主機板上的數位供電!!? 對音效真的會正面?

以上都是個人的觀感~ 有錯請見諒! 歡迎指教! 探討會改變音色的因素!
gouki201 wrote:
不過我自己本身反對這種做法.... 假如是解碼器 -> 擴大機 -> 喇叭
請問經過那麼多電容.... 那麼多元件真的是好處嗎?

怎麼感覺上玩音響的人還是用類比的想法在搞數位...?
isamuplus wrote:
怎麼感覺上玩音響的人...(恕刪)


因為類比跑不出數位.... 數位也跑不出類比...

就很像之前有人在討論.... 為啥光纖線會影響到音色...

明明只有傳0101.... 那差距哪裡來的呢?

不說RCA數位.... 光纖數位也是...


所以音響行的東西很多只是騙人的.... 只有純度跟隔離才是真正的...
沒有哪台機器哪條線就能通天遁地的...

有就好了! 不用太好!
這種想法真的是正確的!
聲音喜好種類不同
我個人是比較喜歡這種以數位輸出之後 交給解碼器去解碼 然後用最短的線讓音響輸出聲音
如此可以排除電腦直接輸出類比音源的顛壓問題 只需考慮解碼器與之後的類比問題 這種情況的失真度比較低
不過聲音出來就跟用內耳耳機聽CD一樣 聲音很冷 沒有黑膠的溫暖 需要在解碼器部份做些調整

當然也有人想要用電腦去模擬類比輸出
就如樓主擔心的事情一樣 由於電腦中的電壓造成對類比輸出的影響太多
就連多插入一個USB裝置 都可能影響整體電壓讓聲音有些微的干擾
電壓方面必須要獲得更穩定的控制

感覺上的確有用數位裝置去思考類比問題的矛盾
                              彈幕濃!
skiiks wrote:
聲音喜好種類不同我個...(恕刪)


我也覺得為什麼數位線就不能沒有音色變化....

好比光纖就容易冷.... RCA比較暖...
所以一般人還是建議溫暖的RCA比較容易好聽..

不過線這種東西... 太短真的會容易速度快... 不知道你說用最短的線是哪個部份...
短當然染色少... 但是好像容易染色不完全變衝... 也就是高音偏多偏亮... 這要注意!

不過造理來說~ CPU超頻應該對數位輸出也有音色變化... 感覺不太可能沒有

探討這個是為了好玩! 這種東西真的也很深澳就是了... 怎樣都可以影響到聲音...

主要是用耳機來做測試.... 比較容易聽出變化
gouki201 wrote:
因為類比跑不出數位.... 數位也跑不出類比...
就很像之前有人在討論.... 為啥光纖線會影響到音色...
明明只有傳0101.... 那差距哪裡來的呢?
不說RCA數位.... 光纖數位也是...

有很多理論是很有趣的,舉例來說:
gouki201 wrote:
4核的CPU跟以前的P4比較.... 不管怎樣說都是P4比較好聽.....
一個聲音檔案介入了四個核心... 好像不好聽...

這是很典型的瞎子摸象式結論。

我們先不要管P4的分時多工行為,還有HT超執行緒那些。
單純來看一個聲音檔案介入四個核心就好。

嗯?這個推論好像很合理,四核心的機器會用四個核心。
就像一台車載四個人,四個人都能開到車一樣很合邏輯。

那我們是不是可以合理推論,只要一台車上有四個人,這
台車就會有四個人開?

所以台灣車禍這麼多的原因就是車子上載太多人啦,不管
怎麼說都是一個人開一台車比較安全...對吧!


片面的了解會導致錯誤的結論,而且會存在明顯的矛盾,
就像數位線的討論,吵到最後還不是因為大家都沒搞懂線
以外的架構...
gouki201 wrote:
電腦這種東西~ 要打...(恕刪)



我個人是有用過發燒線來試(便宜的線材) 先從電腦接擴大機(高數位傳輸線=便宜的線材),再用發燒線接喇叭但感覺上有比一般的線材好,但聲音比平常還尖,

如果超頻的話那是真的就如你所說的沒那麼好...不知道為什麼??

加裝USB裝置時也是如果吃電大音質會有差,但我有加裝電源穩壓器,就比較好一點了....但...要用好一點的穩壓器...
isamuplus wrote:
有很多理論是很有趣的...(恕刪)


這種東西本來就沒有個標準... 所以只是提出來稍微探討一下....
也沒說這是肯定的所以打上了"好像"

數位線會造成差別的部份好像也不只是線體之外唷?
有用過比較粗的光纖線嗎? 雖然RCA會更明顯....

有趣所以有討論空間... 這的確是在討論數位跟類比還有物理性交錯的結果....

矛盾是矛盾 真正的類比也許是以前的黑膠跟錄音帶那種吧...

謝謝回應了!
foxa39 wrote:
我個人是有用過發燒線...(恕刪)


嗯! 指的應該是喇叭線吧... 裸線直上通常都會有鎖的力道問題...
如果鎖不夠緊... 聲音就會變成很吵雜...
鎖太緊... 高頻延伸就會上不去...

可以試試看... 音場會因為力道而有所改變....
音響行老闆只會說 " 這個力道要靠經驗 " 講這種話~

不過聽起來比較好~ 但有點尖的話... 有可能是線體本身就比較亮的音色路線...
又或者比較粗但是又不夠長.... 相較於原本的原廠黑線?

擴大機可以坐個很簡單的測試... 可以把擴大機放在桌上跟地上... 又或者手拿著...
聲音都會有大改變.... 很好玩... 會讓你思考哪個最好....

超頻當然建議還是不要... 但也許可以降點壓....

USB跟主機內部的風扇應該都有影響.... 攝取額外電源的部分還是越少越好...

不過我是蠻想知道... USB跟風扇哪個影響比較大... 蠻難思考的..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