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與建議] 技嘉 X58-UD7上身

以下話很多
==============================================================
原本就有一台 i7-920 的實驗機器,但由於原本被我充當IBM SPADE實驗用的另一台主機被

我家親愛的小弟因功課上需要第二部輔助機器在上周帶去用後,

原本滿心相信可以使用VMWare架起環境的我在這個禮拜嘗盡了苦頭,

當我跑Segmentation和notation實驗時,VM就得乖乖不要動

跑了VM後,又得分配四個核心和6G記憶體給虛擬伺服器用以模擬雲端運算時的環境,

就是同時做兩個目的時,就會讓電腦異常的令人厭惡的慢..更不用說我可以藉此在一個禮拜

內摸到時間把太空戰士13給玩到第十一章...這樣的幸福我不敢享受太久

就在今天上午和兩位教授討論完研究進度與發表細節後。

我的敗家因子就趁著這個勢頭爬了起來。「好吧,在弄一台機器來,維持原本的分工狀態吧」

這麼的告訴自己,就開始列起需求..並且相當有效率的就這麼出去把需求換為實際的產品了

當然由於原本就有許多的零件可用,這次採購就沒有完整的採購。

原本就有藍海450w的power、Coolermaster COSOMOS 1000的機殼、以前汰換下來的

nV 6600,由於跑雲端運算時完全不會消耗到顯示卡的運算資源,因此很理所當然的我就讓上述設備

成為我的雲端運算主機,並且將原本的i7 920 + MSI Eclipse SLI與之搭配,但由於我原先預計要

採購的金士頓DDR3 2000 6G組合,在宏名那完全沒有存貨,因此原先的記憶體就先暫時讓現在的主機

來使用。

在開始說之前,我很想小小的抱怨一下,這些聰明絕頂的工程師,怎麼沒人去測試實際安裝和實際

介面全面使用的狀態下,可能會有甚麼狀況嗎?後面我會講這次組裝遇到了甚麼狀況

想到這裡就覺得自己應該也要檢討一下過去寫過的所有的程式,是否都足夠人性化。

講了這麼久,終於講到正題了。 這次採購的項目有

Gigabyte X58A-UD7 + WD 1T FALS硬碟 + i7 930

搭配原有的

GTX 260 * 3 + DVD R/W + BD Reader + Coolermaster 1250w power + RV02機殼

分配就大致底定。

這是原本的主機配置,目前這些裝置將大部分移往原本的Cosmos 1000機殼,這部分我就不多做介紹


首先先來看看這次採購的項目


看起來主機板的用料還不錯..加上有USB 3.0與虛榮的SATA 3

和另一部機器剛採買時的價位又差不多,感覺物有所質

接下來就是小抱怨了,單價這麼高的主機板,怎麼裡面只有這麼一丁點配件


多給幾條SATA線、eSata線麻,這版子都這麼高貴了,而且,怎麼會只有2 way SLI和 3way sli的橋接器
Crossfire的朋友的橋接器呢?怎麼沒有附,看了一下手冊,還真的只有這丁點東西

接下來要請各位朋友原諒我,上機的照片我還沒有拍足,電腦現在已經在燒機了,但是這個版子的設計
是另類的對3 way sli也是有懲罰的...

以下是我有拍的了了幾張照片
預備上機的大集合

已經就定位的CPU與記憶體



由於最後一個PCIe x 8的位置設計靠近IDE和擴充的USB排線插放位置...

因此當放上第三張顯示卡的時候,以GTX 260的肥胖身軀,果不其然的就壓到了,

並且使得金手指之間並沒有辦法正確接觸,因此進入作業系統時是無法偵測到的。

直到我拔掉上述兩個東西後,顯示卡正確的插入才能夠正確的偵測到第三塊顯示卡。

這是我比較在意的問題,

再者,我在這個版子上看到了許久不見的軟碟機排線的插槽,這....我真的很久沒用軟碟機

也很久沒看到這個排線插座了...這是貼心還是復古呢?

雖然還沒有拍上機照,但是我還是有做一些簡單的測試..

這是原本Windows 7內建的評分工具得分
[分享與建議] 技嘉 X58-UD7上身

對照於原本的大概就是記憶體和處理器沒超頻略微落後0.1分,顯示能力略增0.1分。硬碟得分上是一至的

但使用上的感覺很明顯的感覺得出來黑標的硬碟比綠標得快多了

稍晚燒機完畢在放上諸如3D Mark的對照測試圖,回顧比較一下

i7 920 + MSI Eclipse和 i7 930 + GA X58-UD7的差異吧

2010-03-28 3:09 發佈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