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ARM CPU & Intel MID & Intel CULV的差異

ARM CPU是不同於x86架構,是個嵌入式應用。
我知道ARM主要是用在行動市場如:手機、PDA等。
那ARM的架構跟x86架構有何差異?ARM CPU跟x86 CPU的差異是在那?

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
CULV(Consumer Ultra Low Voltage)
ATOM for NetBook
以上這三種是Intel針對小筆電市場所推出的。
我知道ATOM是採取三顆IC的架構,那MID與CULV也是採取三顆IC的架構嗎?還是像Capella採取二顆的架構!

請問要如何去分辦這三種平台?
從功率消耗的話,誰比較低?
低功耗是否等於續航力?


Franco
2009-05-13 14:32 發佈
簡單的回應你的問題:

ARM:為Advanced RISC Machine縮寫,中文翻譯為 "進階精簡指令集機器",從字面上不難看出.這是使用RISC
指令集的處理器架構.主要特點是節能,低耗電..所以多適用於嵌入式系統設計,如一般手持式裝置(PDA、 手機、多媒體播放器..等)中就經常見 到這型處理器.另外,Marvell的XScale架構和TI的OMAP也是屬於基於ARM設計的衍伸產品..

與X86處理器差異:X86處理器指的就是沿用X86指令集的處理器,向前相容性一直都是x86架構的發展的重要動力
而x86指令集最大的特色就是使用可變指令長度的CISC指令集.也就是說ARM與x86最重大的 差 異來自使用的指令集架構不同.

比較CISC與RISC指令集: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複雜指令集,特點是指令數目多而複雜,每條指令字長並不相等.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 )精簡指令集,這種指令集的特點是指令數目少,每條指令都採用標準字長、執行時間短等..這兩種指令集的發展各有其因素及背景,但不可諱言RISC的設計思路,對指令數及定址方式都做了精簡,使實作更容易,指令執行程度更好,編譯器的效率也更高.
所以近代x86處理器在基於CISC指令集架構,為提高效能便以RISC指令集作為設計原則,對流水線處理最佳化
然後將簡短而且長度統一的精簡指令組合為超長指令,每次執行一條超長指令,就等同並行執行多條短指令。


MID(行動上網裝置)
MID的概念可以說是來自於Netbook,但更加的精簡,比較類似於PDA與UMPC之間的產品,觸控螢幕為最主要的輸入裝置,搭配5~7吋的螢幕,以及無線網路(WiMAX、WiFi、HSPA)上網裝置,期望以x86的架構呈現,可搭配Linux或是Windows XP的作業系統。然而x86的架構是非常消耗電力的。也是目前發展瓶頸之一,因為如果配以較大的電池將不符合英特爾所設定的500克~700克目標
CULV
介於一般筆電以及小筆電(Mini-Note/Netbook)間的產品,去年的EeePC熱潮,主要因低價且續航力較佳是讓很多消費者選擇購買的主因..然而廠商為了將產品特色突顯.必須加入原本不具備的功能.但不能捨棄目前的優點..於是因應這樣的市場需求,INTEL開發CULV作為解決方案,是一款介於一般筆電及ATOM 之間的處理器..主要將搭配顯示螢幕大於10吋以上的機型,效能優於ATOM而續航力比普通筆電長..與INTEL 之前的ULV(超低電壓)處理器技術類似.ULV處理器晶圓製程完全相同,只是完成後對各裸晶進行測試,其中功耗、散熱體質較佳者,即被歸類為ULV
ATOM for NetBook
這個應該不用解釋吧..

這三項行動運算產品...是INTEL目前針對各個層級的市場需求所開發出來的產品..也都具備新一代行動運算所必需的特質,省電及無遠弗屆的網路功能.這三種平台的功耗無法直接比較..除了因為並沒有相同的耗電評量基礎..況且用途功能性也不完全相同..比較耗電量沒甚麼意義.....'

要比較耗電量應該從完整平台耗電量作為評量基礎,會比較接近實際使用時的耗電表現..

處理器功耗一般會分別測量閒置及高負載運作時的功耗表現,透過這兩項功耗量的綜合了解,才能完整呈現出整體處理器的耗電量...

以上對您的疑問僅就我所知部分回答...若有不足錯漏..歡迎指正之外也還請包涵..謝謝
謝謝你的解說。讓我有進一步了解。
感恩。
Franco
可以外插問一個問題, INTEL T, P系列的CPU的功能和INTEL CULV一樣嗎?

似乎目前廠商都開始研發CULV CPU的NB(12~15吋), 這樣效能可以和T, P系列相抗衡嗎?

還是只能往文書處理和一般的多媒體(看720P和1080P影片)發展囉?

希望前輩可以替小弟解惑, 謝謝!!
CULV市場定位似乎是要塞在一般筆電以及Atom中間的
畢竟市場操控不當讓Intel被自己的Atom砸到腳,正規市場吃了一大塊營收也損失了

CULV效能差於一般筆電CPU,但比Atom強很多
省電比Atom差很多,但比一般筆電用CPU還好
但CULV是拿現有筆電架構改的,幾乎和一般的筆電一樣

CULV是要打低階市場,然後在佔有率上搶回Atom吃掉常規筆電市場的那一部分
既然是低階應用那也不可能會有一般筆電等級的效能,一定會比較低

(要那種一般筆電等級效能、卻又要超省電超小的話......
以往的常規ULV CPU筆電都是12吋以下6萬臺票起跳的頂極品
當然Intel也不可能笨到放棄這種頂級市場......畢竟又小又效能超強實在太吸引人
但是CULV也是用一般CPU改超低電壓的,只是他是用賽揚之類低階品來改而已)
咦~這是什麼?能吃嗎OuO!!!
夢夢狐 wrote:
CULV市場定位似乎...(恕刪)


那~
就算各家廠商推出CULV CPU+獨顯得NB, 其效能也是無法和T,P系列比擬, 對嗎?
那假使一般的文書作業和簡易的3D軟件處理和遊戲, 是否已經足矣?

謝謝賜教!!
旅行的騎士 wrote:
那~就算各家廠商推出...(恕刪)


3D軟件和遊戲,這個連高階筆電都不一定給到你

看你的定義, 低階CULV暫時只有單核的產品現世, 如果有獨顯,遊戲和3D虛理能力都會大大受制於CPU,
不過倒是影片編碼可靠GPU解碼到達一定的效能水平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