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覺得不錯了啦!沒給你養蚊子算屌到爆了.......還會弄個一棟讓你逛.....要是早期橋拆了.....管你去哪裡....現在比較文明很多了........你看對岸拆了還不知道要去哪哭勒!說拆就拆.....有東西在ok.....如果說要有代表性的建物出現.....還是那句話....錢的數量...決定一切的力量.....
我只有一個意見....以前在橋下的舊光華時代,通道很小很擁擠,這一點目前的2與3樓到假日雖然通道比較寬,但是依舊很擠~這是沒變的。但是舊光華的動線沒設計卻意外的好...從右邊開始一直走最後會由左側出來整個剛好繞一圈,但是新光華大樓的動線實在是有夠GY,我要下樓都還要繞個一下到另一側,要逛同一樓層也是挺不方便的。
新光華的確問題很多, 但是也有它的優點, 至少比起假日舊橋下和鐵皮屋那種擠到不行的狀況, 我想新光華大樓還是有舒解這樣的狀況, 整體環境也比舊橋下要舒適的多, 不過最讓人垢病的也的確是動線問題...當然這也不能完全怪電扶梯設計不良, 不管是用交插式的還是現在這種並行的, 都會遇到人堵在電扶踢口的問題, 換成交插式的只是變成剛上來的人和要再往上的人撞在一起而已, 其實不能解決問題, 小弟的看法是..也許當初為了外觀的美感, 弄了一個小中庭, 可是卻把整個大樓一分為二, 造成一個B字形的窘境, 平心而論如果真的要發揮集中商家和方便購物的功能, 中庭根本不要, 讓樓層是一整面的空間, 成一個"目"字形的方式, 逛起來會更讓人愉快, 也不會造成大家都堵在B字的那一直線上...大樓外觀像現在以廣告覆蓋突顯電子商城其實還不錯, 秋葉原會讓人那麼有感覺是因為那邊不是只有"一棟"而是幾十棟排在一起, 數大便是美, 感覺自然不一樣, 就像八德路上的店面很漂亮嗎? 其是會讓人有感覺只是因為一整條路上都是賣3C的招牌, 才讓人有那個fu的吧...再說到一樓用餐區也是個敗筆, 這種東西應該弄在頂樓, 讓大家逛完上去吃個東西再逛下來, 一樓則像現在另一邊的專區一樣, 提供大廠做為像百貨公司一樓化妝品專櫃一樣的擺設, 樓上人氣較少或是空著的地方可以出租為倉庫或維修中心, 商家店面大小不一, 也很難看, 應該統一店面大小為二三種size, 落實中央人潮多和角落人潮少的租金分級, 提供優惠價格給商家租店面, 提升各樓層使用率以上個人小小意見, 請各位指教~~
日本的秋葉原雖然蓋的漂漂亮亮,但是大多是大型連鎖店的店面其實每次要去挖寶我都是去逛巷子裡的小店,比較會有新奇的東西當然比較一般的電子產品去連鎖店買就一應俱全了。至於光華新天地,給我的感覺跟以前的舊光華的店家差不多,只是樓蓋的比較大(又醜),不像舊光華那麼擁擠。光華新天地塞進了更多的店面,但是對八德電子商圈的發展是不是會更好呢?但看著周邊的地下電子廣場漸漸沒落以前TVBS樓下的電子商場也變成順發(當然,順發沒有什麼不好,只是本來這裡有很多小店可逛)感覺如果商人們再一直去擠在光華新天地,以後八德電子商圈會越來越難逛離台北秋葉原的目標只會越來越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