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city520 wrote:
很多時候是收到物品才...(恕刪)
PS:請大家往這個方向去討論,假使今天你買一咖機殼,已經有外箱包附,裡頭本身也有防撞及保護措施,不需再花人
力去包裝,但要花時間成本去寄送,拍賣上標示要收250元運費,沒有提示郵寄或宅配或貨運行寄送,你直覺收這麼多
會是以哪一種方式寄送???收到後如發現是以郵居80圓包裹(5KG內)寄送,你認為是合理的嗎?
我覺得沒什麼不合理的,只要東西沒有損壞,且準時寄到
畢竟賣家已經先說明運費就是250了
你在購買時應該就會想到售價+運費對你而言是不是划算,是不是最低價
你購買時考慮的是總價,不是單純的商品價格,不是嗎?
A:商品1500+運費1000
B:商品2050+運費150
C:商品2500+運費0
我想在正常的情況下,大家會選B吧
很有意思
開版的論點理論上是正確的,但卻不完全對(更不用說您的文章語氣就已經對這行為散發明顯反感)
您堅持要把總價切成售價與運費,而且您認為運費不該被賺
(我知道您是對玩弄文字遊戲的行為反感,認為【這裡便宜但改成那裡加錢】的文字陷阱是不對的)
但,事實上~
只要是公開且透明的交易,交易本身就沒有問題
資訊充分揭露的前提下成立的買賣契約是沒有瑕疵的(你情我願啊)
很簡單的道理
賣方要賺錢,但是要賺多少是賣方的自由
同樣,買方要省錢,要不要購買則是買方的自由
今天假設我的商品成本$500,運費成本$80
我要商品賺$300運費賺$20是我的自由(要不要買消費者自己決定)
或者我也可以商品賺$1000運費賠$80還是我的自由(要不要買消費者自己決定)
又或者我要商品賺$100運費賺$500依舊是我的自由(要不要買消費者自己決定)
說不定我就是懶啊,或者我就是痛恨打包啊,所以我就堅持運費要多加啊
總之
只要賣方事先充分告知買方正確的資訊,那麼要在那個地方賺多少都沒關係
這種東西沒有合不合理,只有值不值得啊
在另一個角度舉個例子:
今天我想要到巷口的商店買一包米
如果叫個小學生去,我可能只要請他喝一瓶養樂多
如果叫個國中生去,我可能要請他喝一瓶可樂
如果叫個大人去,我可能要送他一本壹週刊
如果叫王永慶去,我可能要花100萬台幣(可能還不夠…不!是肯定還不夠

您看,一樣是到巷口的距離,對不同身份的人就有不同的"成本"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