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fsoso wrote:這券如果是替代消費就没有乘數經濟效用(就是花在你原來就要買的東西上),所以券一定要拿,然後花在日常用品上再把你自己的2000錢存起來喔。。。這樣很完美,多存了2000元 賣保險的很常講這種話術,不要騙人沒過出社會,不論領或不領,政府都在用你妳繳的稅金玩這遊戲
cchh543 wrote:最小面額200元, 不找零, 200元便當我真的吃不起 用信用卡刷卡消費在折抵就沒找零的問題,但一般小吃、便當店不能刷卡、行動支付...也是白搭所以請你天天吃超商便當...1450開始出現護航帶風向了...講理不過還加人黑名單...笑死...就這點程度的網軍...
梨子爹 wrote:花一千元買到三千元的(恕刪) 有法有破上有政策下不會有對策嗎今天真的不想花錢那券給有利可圖的人直接變現也是一樣拿1千換3千券拿3千券換2千現金最後把2千現金存回銀行3千券店家拿去跟政府兌3千最後就是那些人賺走,根本沒刺激到什麼
梨子爹 wrote:2009年馬英九政府舉債858億發放每人3600元的「消費券」,但台灣人超愛存錢、用來買必需品減少花費,最後替代消費竟然高達70%,僅增加0.28的經濟成長率。 不要說馬英九發消費券 僅增加0.28的經濟成長率要先去看看經濟成長率是怎麼算出來就知道 經濟成長率要增 是多麼不容易的事
久賭必贏 wrote:剛剛查了一下"電商"...(恕刪) 三倍券是否是好政策可以討論,但是政府的原意要振興經濟,為何要振興?就是受疫情衝擊的產業需要振興,那些產業呢?當然是旅遊業、實體店面、百貨與夜市....最不受到衝擊的就是電商,反而電商在這一波疫情應該是受惠的!所以屏除電商也沒有不對!電商沒有店租、店員,就算衝擊到應該也是輕傷,零售業與旅遊業在這一波商得蠻重的,是該振興一番。當然另一個目的就是你能出來走走,有益健康外還會多消費!
虛無漫遊 wrote:可以買電腦但是不用去那邊東西沒便宜3000買不了什麼 真的便宜的地方幾乎都是電商平台,霞皮這種c2c也更是一種電商抱歉,這次大而有為的政府設下限制,不能抵用3000是買不了什麼,但抵用券不是只叫你買3000的東西,你想買多少都可以,不過這次只能抵2000(不是3000喔,別忘了裡面1000原本就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