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 3.0 相容於 USB 2.0 & 1.0, 因此功能及應用上不會差太多, 只是速度及電壓的提高而已.然而電壓的提高似乎只夠支持2.5 硬碟, 3.5 硬碟或燒錄機仍需外加電源, 還不是最終產品, 應該還會有下一代產品, USB 3.5 , USB 4.0?未來主機板應該都會內建 USB 3.0, 因此 USB 3.0 外接卡將如同 USB 2.0 外接卡, 讓舊電腦能夠升級使用 USB 3.0.
現在講這個好像都是無濟於事,等3.0實際測試效能出來再說吧~1394比 2.0快又穩,也沒見到有多少外接硬碟廠商使用,最多就是拉高價格......不過1394還滿多nb有內建的喔~esata速度也很快,但一般nb很少有作外接.....還不是一樣等出了再說吧~在多的心理數字效能也只是數據,實測出來再說吧以上失業再加上感冒.......有點頭暈~有冒犯請告知~謝謝---------------------------------------------------------------------------------------要用到usb3.0幾乎pci的介面全部都要淘汰了吧~雖然已經差不多了速度差太多了,等到市場化的時候搞不好已經民國100年,價格降到一般人可以接受的範圍又是102年。5年之後絕對不會有版主所想的速度問題。
usb 3可以同時雙向那就和以前 D+ D- 不同不就是兩線 獨立 使用類似 PCI-EXPRESS 每條線都是 單獨的 channel不過 電壓是多高 ??要跑 5G bps 電壓高那 io current 會超大的 還有 noise至於偷工減料最常看到是 bit error rate以前測過 國外 INTEL NEC 都很好台灣做的 error rate就偏高 因為 chip 問題但是 這和 pcb layout 也有關 須要 打 tdr還有 usb 3是 8b/10b 還是換其他編碼對 ic 來說 會使用 10bit 表示 8bit 那多的是 overhead 但是會對 bit error有幫助實際上 沒到 5G扣除 io bus 可能真的傳就差很多usb 3 specificationhttp://www.gaw.ru/pdf/interface/usb/USB%203%200_english.pdfUSB 3 說明www.usb.org/developers/presentations/SuperSpeed_USB_DevCon_Keynote_RavencraftRajagopalan.pd看speci 後 usb3 connector 類似以前 USB 1.1/2.0 但是 原來 4 pin pin1 ~4 是vbus d- D+ GND 不變但是 usb3 在這connector薄薄的 pcb 後多了 5 pinRX- RX+ GND_drain TX- TX+ Shield原來 pin 變多了 而且 TX 還有 RX 都和以前一樣 differential pair ..我還以為可以單線因為 hi speed signal 且如 usb 拉如此長 cable 要使用 differential pair做 current driving 方式會比較好至於 eye pattern 看到 +/- 電壓是 200mv以前 ethernet PHY 還使用 3個 level 來表示信號不知道 ethernet 10G bit 是否出來了 ??
USB3.0 只是一條USB介面的全新高速公路,路比以往更寬,現在的硬體或許在上面跑是大材小用,不過以後的設計,龐大資料量的轉移,難道不會有更新的設計來因應這個USB3.0嗎.例如,說不定以後一隻隨身碟就有百G,,等再結合了USB3.0,他就不僅有USB介面的方便性,而USB2.0頻寬的不敷使用,也獲的了改善。當然,現在主機板還沒有USB3.0的接頭,以後呢。對USB3.0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查看看USB3.0主導人裏面有那家公司,就了解我的意思了..哈哈.. 早期我玩過40MB的硬碟,現在隨便一支隨身碟,都比我早期的硬碟還要大。USB3.0,在我看來,只是USB介面的再進化,USB的方便性看看目前有USB介面的產品就可想而知,種類繁多。 USB3.0普及了,他的應用領域我想改變不了多少,之前看到有人說,那乾脆顯卡也來個USB介面,說實在的,我笑了..最後我要說的是... 有SATA介面的大姆哥嗎?? 為什麼沒有.. 要拿這二者來混為一談..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實用上是各有千秋吧,當然也是會有重疊的部份,畢竟只是二個都只是資料傳輸的規格。
低調的阿辰 wrote:USB3.0 可以用...(恕刪) USB 3.0 可以向下相容 USB 1.1 與 USB 2.0當然USB 3.0 的傳輸要搭配 USB 3.0 的裝置才會有感覺..至於 PIN 數, 樓上有朋友已經說了, 完全正確~a8552065 wrote:1394比 2.0快又穩,也沒見到有多少外接硬碟廠商使用,最多就是拉高價格.........(恕刪) 說到這個, 這兩天小弟才跟協力廠凹到一個 IDE TO 1394 的磁碟陣列主機,別問我為什麼不拿 SATA TO 1394的, 因為小弟手邊一堆捨不得丟的 IDE 硬碟...至於這個"老"產品, 價值多少, 不了...等協力廠從倉庫裡拿出來後, 再問問~shuiyuan wrote:就會看到一堆自以為是專家的人.(恕刪) 這一槍打到很多人囉, 難道不怕打到手上正在DEMO的朋友嗎??
我覺得除了理論跟實際的種種"原因"導致速度差異另一個問題是,硬體想要標上USB 2.0只需要符合最低速度要求且鮮少廠商實在用料就創見的隨身碟來說,相同容量高速USB跟一般版,就差了2~3倍的價錢我們討論的60也只是理論上最高速我想3.0也是如此但實質幫助的確是有的另外我的隨身硬碟也可以跑到28MB/S的水準奇怪的是,我的隨身碟跟電腦傳輸檔案比電腦內不同槽互傳來的快也就是說,電腦自己傳都不到2X的水準(我的隨身硬碟是5400rpm的,電腦是7200rpm的SATAII)不知道有沒有人有這類的經驗所以到底誰跟不上?還有得聊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