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206 wrote:
後風扇的鐵網,
是要防止電磁波外洩的吧....
喔?Jason說的是金屬屏蔽效應嗎?
沒想過這個問題耶...

之前只是單純覺得那跟電風扇的罩子一樣的安全作用...
散熱大敵當前,電磁波...鍵盤、滑鼠等一堆有的沒的I/O都很強烈的在放送
風扇孔的網子就...隨它去吧...

小弟最後選擇了和平但傷財的方式,也就是放過舊機殼一馬不破壞它,買了個新機殼...
歡迎關切本文後續發展的朋友參考參考小弟新的敗家文:Cooler Master Centurion 530

landy wrote:
請教一下各位都是用什麼軟體在監控溫度?
我的AMD Barton 2500散熱器換過CQ5、CQ7雙風扇、昨晚剛上機的SI-97(搭配y500),
機殼則從成吉斯汗→偉訓領航鯨→兩天前的極光大帝,但溫度始終沒變,
用Everest Home版看始終是待機47-49,跑game來測全速則升到52-54
很想去買個小護士測溫計直接量die旁的溫度
昨晚有抓到一版常看人發表測試軟體時,圖片中某個軟體smartguardian,
不知版本是多少,測到的溫度都是255,風扇轉速2萬多轉
我現在是用TT的Sonic Tower,直接拉官網的圖:
如圖示,很大一顆的散熱片,銅底鋁鰭,重量大概七百多克
說重倒也還好,很多全銅的散熱器就差不多這重量了,更不用說全銅的塔型散熱片
我的Barton 2500+目前是跑200x10(2900+),1.68v <-華碩自己偷加0.03v,散熱膏是酷大師100元一條銀色的
這是未裝風扇,純散熱片待機時的溫度
這是未裝風扇,純散熱片跑Prime95的溫度
這是裝上Y.S 12"扇,待機時的溫度
這是裝上Y.S 12"扇,跑SP2004的溫度
這是裝上Y.S 12"扇,在冷氣房待機的溫度
yoyogogogo wrote:
大大:
好想買啊!!可是..一直搞不清楚裝上去之後他的方向是朝哪邊吹(往上吹哩,還是往後吹)
希望有人可以幫我解答一下...我的主機板(P4P800S-SE).
如果是往上吹我就不買了...因為對著power吹,可是我的antec PSU下面並沒有風扇在抽風. 希望他是對著後面的12cm風扇囉!! 謝謝....
用socket 478的P4主機板大多數扣具的洞都是上面兩個、下面兩個
so...裝起來應該都是往後吹吧
至少這個圖看起來沒問題,敗吧

yoyogogogo wrote:ET8 wrote:
用socket 478的P4主機板大多數扣具的洞都是上面兩個、下面兩個
so...裝起來應該都是往後吹吧
至少這個圖看起來沒問題,敗吧
就衝著您說的這幾句話...我上網訂購了(平常的店家都沒賣,只好上網買了,付了運費)
還買了一個AC的八公分厚扇Arctic Cooling 80mm Fan Pro2 L(順便順便)..可以裝在側板上,呵呵.
謝謝...
你手腳真快啊...我才剛回...

不過,AC Freezer裝上去後...不一定能在側板裝AC的厚扇喔

Freezer的高度也不小,頂端離一般機殼側板風扇距離不遠
裝厚扇可能會導致距離太近(小弟推測可能在一公分左右吧)甚至裝不下

保重啦

因為都不是我的電腦

裝了一些電腦後發現,原廠風扇尤其是"I"系列。
當初工程師設計完後,一定沒待在旁邊試聽過。
溫度就甭提了,動不動旁邊就聽到飛機起降的聲音

真的有起降喔,聲音一會高一會低,還有非常討厭的高頻音。
就跟針一般刺進耳裡,嗡嗡嗡嗡的…非常難受。
所以現在投靠到筆電去當叛徒了。

話說回來,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
那就是咱家的小朋友要群體離家出走也許才辦的到。
有幾項建議聽聽就好。
第一:線材要整
所謂的線材要整,並不是說要整理到神人的境界一樣。做到有線似無線,
此等功夫就算花了三五年也不一定學的來。在此打個基本功就好。
主機板上面的24pin電源線,大部分都可以收到最上層,然後買一個電線夾
形狀就像這樣子 (__),背後黏雙面膠…是的,把他黏到上面去。
上面黏不牢就黏到旁邊,這樣最大的主線就乖乖就擒。
再來旁邊的小線頭,如大四或小四,能走樑就走樑,能走柱就不要避。
如同藤蔓一樣,附著在建築物一般。
PS.有些電源供應器的線材過短不適用此法。至少ZIPPY不會

大排與小排(硬碟及軟碟)中間打個彎,整線無煩惱。中間打個彎的意思是為了
整理多餘的線材,整理這種排線,最大的問題不是長了短,而是太長了。
線材到了中間,請愛用轉彎,折了以後會突出45度角,請把45度角往內收起,
接下來…戲法人人會變,如果真的解釋不清,請跟小弟說一聲。再把圖給弄上來。
(謎~SATA怎麼辦………這我就不曉得了)
註:束帶非常好用,請準備一包應急。
第二:風向要齊
風向要齊,代表進出風口要對,看是要"先進後出"還是"先出後進"。
千萬不要像我家巷口一樣,進出不分,這樣多災多難。當然要先進還是後進
各家系統、各有所需。
選風扇時,小弟偏好大就是美,小八以下就不要了。
轉速不要多,太多會有風切,降降壓也許是不錯的作法。
當然牌子也是一大重點,A牌不錯,S牌也好,當然其他很多也不錯。
就跟挑武器一樣,大點看起來比較兇,揮舞起來威風凜凜。
當然耍起來也就不會太快,重點在於氣勢阿~~
牌子就跟誰用過一樣,拿隻關老爺的刀出來,大概就贏一半了。
不用怕揮不動,又不是你拿~~

什麼……你問我用啥?
小弟偏生喜歡找尋璞玉,只能說…唉~尚未尋著,湊合湊合囉。

但剛好有些人就不是單一路口,偏偏旁邊多了一撇,變丁字路口。
唉唉,這種複雜情況,小弟喜歡用進的拉……

按:一般來說,在CPU附近吸進冷風,再由後面抽出,聽說效果不錯。
第三:機殼要清
這件事只能意會,不能言傳。靠的是與身俱來的天份……但是
常幫媽媽掃地者不在此限。

僅補充一句:五金行的5元油漆刷,足矣~~
老電腦(一歲以上)千萬不要忘記搞起散熱片,來…輕輕的給它刷一兩下。
保證此舉會讓慾火上升小U,頓時忘記它的處境。
第四:外觀要潔
啥~外觀關溫度什麼事,咳咳……這……唉呀~天色已晚。
小弟該告退了…改天在來說說挑機殼的事情

嗚嗚,最後掰不出來了啦,今天太晚了。
小弟改天再來寫寫喜愛的機殼原則 :P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