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那邊 wrote:[把記憶體裝進去牛皮紙袋] [拿去郵局寄]這也要算在消費者的"運費"裡頭?如樓主說的要多賺直接反應在價格上"故意"加在運費實在不怎恰當 這些動作本來就是因為要郵寄才產生的…放在售價上才不合理,假設我要自取就沒有這樣的動作,當然賣家也就沒有這樣的成本。
rjchardljn wrote:對於浮報郵資的賣家.....基本上就是不跟這樣的賣家交易!我不認同賣家浮報郵資是反應人工or包裝等成本,人工or包裝等成本應該是反應在售價上,而不是反應在浮報郵資上!! 聽不懂人話,照你這樣說,自取的人就活該得白付人工跟包裝成本?事情不能只從某個方面去看,這樣不客觀。
小兔是網拍業者 來計算一下這各問題每天小兔平均出貨量30件需要請一位小姐每天下午1:00-5:00要開始印信封倉庫取貨 包裝商品 寫宅配或是大宗單到最後趕5:00大包小包郵局計件4小時的時薪式500元500元/30件=16.6元所以每寄送一件商品 小兔需要多花16.6元請小姐包裝商品這些都式潛在的開銷 所以覺得很合理 沒有問題並不覺得這是 相當可恥!此風真的不可"漲",另外說到RAM 1片賺10元小兔有作過記憶卡 一片賠50元 也是要含笑出售 終身保固哩
他這樣賣很好呀,他把你認為原本應該放在售價裡的成本移到運費上;如果他都這樣賣的話,我自取不等於少付那個成本嗎?累積夠多要買的東西下單不寄送自取,那他就得承擔他為了把這個價格出現在搜尋順序前面的成本呀。別以為商人好像都是在出賤招穩賺不賠,很多手法都是有風險的;消費者也不是傻子呀,運費不是錢呀,誰買東西不會總和加一加來比價。既不偷又不搶,又不是說,自取還是要加20喔,那才是來亂的…
很多時候是收到物品才能知道上頭的運費實際上是多少??所以會很直覺的認為當初拍賣上所標示的運費是"實際的運費"我並不是在認為標示的運費=實際運費+其餘雜支 的情況下所下標的!多數賣家都寫不清楚,大多時候"模稜兩可"居多!或以經驗法則以總數去抓大概運費,然而實際上卻常有偏頗這點跟國外賣家真的差很多,國情使然吧! 很多日本跟美國破千評價的賣家都能"正常"標示運費(實際運費加保險)而把所謂的包裝人力成本及其他時間成本反映在拍賣價格上,越洋寄送多數都會包裝得相當完整(泡泡袋/防振海綿)反觀在台灣,大家都認為這樣的情形是對的居多,我沒有要反駁什麼? 只是徵詢大家的看法為何?有些網兄發言內容甚至比我還激動,且會幫我預做一些奇怪的假設(諸如沒工作經驗或沒當過老闆或花大錢都不手軟會計較這點小錢),我看了哭笑不得! 我可能當初沒說清楚,我的問題是"超收運費這件事大家的看法"並不是"買RAM多收20這樣的情形",這只是為取得大家的想法而下的例子而已!PS:請大家往這個方向去討論,假使今天你買一咖機殼,已經有外箱包附,裡頭本身也有防撞及保護措施,不需再花人力去包裝,但要花時間成本去寄送,拍賣上標示要收250元運費,沒有提示郵寄或宅配或貨運行寄送,你直覺收這麼多會是以哪一種方式寄送???收到後如發現是以郵居80圓包裹(5KG內)寄送,你認為是合理的嗎?
既然你這麼計較運費的問題,就找別家阿,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沒聽過嗎,還是根本就不是運費的問題,而是因為賣家不肯給你殺價才在這說一些有的沒的,更何況你也可以去pChome或奇摩購物中心買阿,還不用運費耶,不過我看那售價跟光華賣的價錢,價差可能就可以支付幾倍的運費了,所以又不是多出很多錢,做啥這麼計較,如果連這個都在計較,那可能你生活會過得很煩惱吧,因為每天都在對所有的事情斤斤計較,何必呢!!
而且標榜的是"運費"運費即物品的運送費用而已,什麼人工費用,包裝費用,不同的費用,就都算在運貨的費用這樣還蠻奇怪的貨運公司收多少,就是運費多少,多的就是坑,少的就是賠!而不是今天多的運費,還把他合理他說他是什麼人工費用,包裝費用,其他費用。
watchdown wrote:既然你這麼計較運費的...(恕刪) 我已經修正之前的討論方向了,你怎麼還盡是講這樣些543,有的沒有的?????我不是殺不成價才在抱怨怎麼運費多收20塊, 舉的例子(雖然很爛)是要藉此引出大家的看法是如何?是普遍接受並認為正常呢?? 還是認為運費歸運費,賣家可以把所謂的"其他成本"轉嫁到標金上或是提供自取的買家再扣除這些"必要之隱性成本",這樣價格較透明,不會讓人有"把手都伸進運費這個口袋"的不好印象,少部分網兄說:這樣"過於理想的天真想法"根本不會有人來跟你買,或是以總價去考量是否接手這樣成本,文中並沒有提出為什麼該接受/或不接受這樣"取價"的原因,這才是我最想知道的部分(大部分的網兄都有說明啦!)不是老講些"這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老問題",開頭文部分我同時提出我的一些看法!(無關對錯,單純的只是些想法)但大家卻只追著這個部分打,完全偏離我想討論的"圈地",甚至無聊的猜測我是個怎麼樣的人?(這跟浮奧運費有何關連??我想不透)雖然這種"走樣"的討論模式放諸各大論壇都一樣,也沒有所謂那邊水準比較高的問題?但情形似乎頗為嚴重!
kkcity520 wrote:我已經修正之前的討論...(恕刪) 簡單講,你希望這些「隱藏的包裝、運送等等費用」排除在「運費」外,而成為標價的一部份,如果有人要自取,那實際購買價可以在扣掉這層費用,我說的沒錯吧?但很明顯的,問題就出在,「隱藏的包裝、運送等等費用」,為什麼要排除在運費外?他不是運費其中一環嗎?如果我購買多件,這些費用不就被重複計算在整體費用裡?(以非自取為例)你的講法只是造成賣家困擾,造成一般購買者困擾罷了
很有趣的邏輯隱藏性的運費不該視為運費的一部份, 但該把它視為商品成本的一部份但當販賣商品的時候, 如果沒有發生運送, 必須將他從中扣除那我建議以後賣家可能要這樣標價商品 =XXXX元(包含handling charge= YYYY元)運費 = ZZZZ元如果郵寄=XXXX + ZZZZ如果自取= XXXX - YYYY + ZZZZ不過.....我自己絕不會想這樣做, 省得到時候又要被說奸商, 為什麼要收handling charge....要就照我的規矩與標價, 不買就拉倒...每個人標價的策略不同像我決不會自取減多少錢, 因為大家約時間, 對我耗費的時間成本更高我去郵局10分鐘可以解決, 假設我時薪600, 也才60元道等人家自取, 約來約去的, 可能還要耗掉20分鐘, 甚至被放鴿子, 這樣子的成本更高買東西的成本本來就必須包含取得的方式與成本例如我上eBAY去看到一部相機300美金, 結果從美國寄來要收我40美金(實際Fedex可能是30)在台灣一部同樣的換算起來, 要330美金, 本地運費是5美金那我該說老美是奸商嗎????????當原發文者用"浮報"的字眼, 也不難想像他的想法是怎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