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po這篇真的讓人炮
顧客殺價本來就正常
當然有澳洲來的客人
你可以選擇老子不賣
用欺騙的方式還來嗆聲
是欠炮文



> 一切都是貪小便宜的結果
是貪小便宜的結果,但是不能算是這三位受害者的問題。
我相信多數人買東西都會比價選擇,畢竟浮報價格的店家也不是沒有。
小弟買東西也會比價,但是覺得如果店家態度誠懇公開不耍小動作,價格貴一點也願與之交易。
如果要營造一個賣賣雙方雙贏的良好環境,價錢數字不該是唯一的衡量指標。
東西(硬體)是有形的成本,店家專業能力、服務誠信、員工水平等(軟體)是無形的成本。
硬體東西有沒有偷(比如線材內材質、食品之食材)消費者不一定看得出來,
就希望靠軟體(例如店家誠信把關)來維持消費者權益。
再舉交通建設好了,建設營運的主要或短期目的不該是帳面上盈餘,
即使虧錢但衡量對整體交通環境有所改善(例如捷運改善塞車等)就算是有用。
另外政府、媒體再怎麼努力,能做的其實有限,真正黑心的店家就是能玩貓捉老鼠的遊戲,
真的要玩起來,想想要多少稅金或成本才能鋪天蓋地地監控這些不肖商人,
消費者權益還是由消費者本身維護、主張才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