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代主機板貴不是因為剛出來才貴,而是因為耐溫設計,基礎零件成本更高,板廠早就叫苦連天了,甚至傳出10代主機板恐怕售價是9代的兩倍以上。ForLucky wrote:不要衝第一波的板子就好了,也可看看有沒災情目前只覺得10代的K版不建議太吃電了不管是10代或不久後的AMD 四代都會等第二波板子出來,很快的要來換掉我的I5-6500和老婆的I5-4460
aa11zzxx wrote:10代主機板貴不是因(恕刪) 還一堆人支持新的 Intel 12V 規格。把主機板的銅線當電源線路用,之後高電流,穩壓零件都放在主機板上。不知道目前單 12V 供電的大部分用在 POS 等體積小,功率有限的市場上。並不是不行,但主機板的成本大幅提高,良率更低,壽命更短。講白點 Intel CPU 本身無針的設計雖然有優點,但也是把風險轉移到主機板上。二手 Intel 不少都死在 CPU 針腳上。只是把故障機率移到 主機板上。
hack.pc wrote:還一堆人支持新的 Intel...(恕刪) 很久以前的主機板並沒有音效卡、網路卡等功能剛整合時也不少人說不行,但事實證明大家可以接受單晶片的電流有限啦,有問題廠商會自己去改進新的NB拆開時也很無言,印象中的板子應該是滿滿一片結果X507MA跟本就是像玩具一樣"死在 CPU 針腳上"我只有在多年前手還不靈活時才用壞過好好用不會有問題吧
ForLucky wrote:很久以前的主機板並沒(恕刪) 舉的這些例子所需的電流都很小吧,那些電路重點在電路信號的乾淨。至於針腳容易壞,Intel(板子)跟 AMD CPU 平常不會沒事一直插拔,壞的機率一樣低。(新品都有保護)我是指買二手時,一堆號稱使用時正常,或說有某槽記憶體故障的 Intel 板子。幾乎都死在 CPU 拔下後,沒保護板子上的 CPU 插槽。之前也跟過 號稱自己是光華店家買的 H61M-K 的也一樣沒保護板子上的針腳。導致得花時間想辦法把腳給弄正。PS:也撿過 H81.. + G1840 因為腳歪當故障賣 200。不知有學過電子電路嗎?該不會是文組?
一片胡言亂語你的 CPU 吃不吃 12V 阿?難不成你 CPU 供電插的 8PIN 是插假的?你拿 12V 直接電你 CPU 看看一堆人只會瞎喊供電撒了多少料增加那麼多迴路都沒再怕了, 還怕這點用料?有玩過 ATX 直插電源模塊的都知道上頭能有多少零件Power Supply 內 DC-DC 也只是一個獨立的小模塊這是能增加多少主機板成本減少多少良率跟壽命?PS:不知有沒有 DIY 過電腦, 該不會是做夢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