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xa39 wrote:哈....哈.......(恕刪) 就前面那兩張吧.... RCA選擇ONKYO~ 3.5mm選擇Audiotrak~應該還可以接受吧? 這兩張是類比比較強.... 如果要丟數位... 那可能其他比較好..
axxx007 wrote:太深奧了樓主真有學問...(恕刪) 嗯... 可以試試看... 不過建議拿耳機來測...喇叭通常靈敏性比較差~ 會比較難聽的出變化很深奧~ 也沒有絕對~ 所以只能說是摸索大概會讓音色如何改變~這種東西好像還是理解一下比較好就是了... 會有變化
luther0911 wrote:發燒線有差這是一定的...(恕刪) 銀線貴! 鍍銀又蠻容易音色太亮.... 不好調整鍍銀的設計... 感覺單純銅應該還是比較好...在銅上面鍍一層銀... 那不如想辦法讓銀銅混... 雖然不太行...銀線之所以會音壓大... 那可能是因為阻抗低吧..好的銀線要上萬了... 通常玩低價銀線的人都會玩的很糟糕...銀線有高頻延伸~ 或者說是兩端延伸更廣... 這種特性~ 對某些人是優點但低價銀線真的不推薦... 好銀真的要破萬了~
Darksman wrote:個人覺得沒啥好討論的...(恕刪) 是失真嗎? 其實以個人觀感來看... 也許火線跟水線在壁插那裡的開始...就算是失真的.... 如果沒去調整過的話... 跳線的部份一個有經過一個沒經過...探討這個的原因也真的是如何去調味~而這個"調味"甚至可以讓你不喜歡的音色變成喜歡的...舉個例子~ 覺得低頻太少把主機放在木板上~ 低頻就會多出來一點...木板緊實度越低~ 出來越多~ 這不僅套用在擴大機之類的機器... 也同樣套用在電腦上那這不是很有用嗎?打上失真這個字眼應該也會有人說話吧...
先撇開干擾、雜訊.....不談!因為這些大家都滿有概念的!但是!說到數位,尤其是聲音就不可忽略一個重要因數那就是時基誤差(jitter)指數字音響系統中用作同步的時鐘自身在時間上的變化!聲音從錄音到壓製到還原過程中,假定數位訊號幾乎無耗損,但節拍器的快慢(應該講同步)卻影響了整個結果簡單說:一個3MB的JPG檔從網路下載A電腦需10秒鐘:B電腦需12秒 兩台電腦的檔案完全一致沒有差別!但在聲音的世界裡,同一段聲音, 12秒與10秒是截然不同的!這種類似卡拉OK將延時混響時間調的越長,唱者的原聲就越被失真地誇大所以電路工作時脈就受到影響,由電路工作時間所決定的各個取樣點,出現時間與實際的時間就產生誤差,這就是jitter的成因之一!所以在一個電路複雜的電腦裡,要控制時基誤差(jitter)得到好聲的表現,是不容易的!所以倒不如買台口碑好的床頭音響聽會實在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