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

各位有在自己組裝電腦的人,你們是怎麼開始的呢?

有幾次跟在同學旁邊看他組電腦
不知不覺也學了起來^^
我在高職初的時候 因為課業上的需求 買了生平中的第一台電腦 那時所稱686 價格可以買到半台摩托車了 真是讓家裡增加了負擔 因為時間的關係 硬體上需要做更換 慢慢就對組裝熱衷的了起來
開始在閱讀相關的書籍及情報 讓自己見識更多了
其實一開始也不會組電腦阿,
等到上大學的時候請人家幫忙我組電腦居然被"青"...
從此下定決心有關電腦的一切都要自己來...

結論: 只要被刺激到,啥事都有可能的
從一開始自己要裝網路卡的時候,就開始產生興趣了
在來就習慣自己買東西來裝,從硬碟 光碟機 在來主機板等等.... 自己
都自己來,不過從中得到的樂趣更多
handolu wrote:
從奔騰133開始的買...(恕刪)

這個......我也一樣.......
我買的年份是96年,當時p-133+16MB ram算是相當高檔的配備,
什麼音效卡、滑鼠、喇叭,以致於正版win95安裝光碟及其序號一應俱全,
不過我當時從來沒學使用過win95作業系統,當時我幾乎都還停留在dos 6.22的年代,
dos環境下操作倒還是相當熟練。我那時第一個動作就是安裝各套買了好久的電玩軟體,
然後再來安裝倚天出品的病毒獵人防毒軟體下去,結果後來重開機,發現怎麼開機選單不見了,
只能進得了dos環境,嚇得我打電話叫工程師來處理,於是隔天工程師把主機扳回去重灌,
但是該位工程師跟我說win95還有不少問題,所以給我改灌win3.1,還稍微教我怎麼使用win3.1.......
這台電腦是我考完大學聯考後爸媽買給我用的,本來是當初我考上理想的高中就要買給我的,
但是我課業太忙了,沒使用電腦的機會,就這麼再延了三年才擁有我人生中第一台電腦。
不過呢,我家人也開始學使用電腦,那台電腦裡也安裝了我爸媽最常玩的麻將軟體,
這麼一來電腦就不能搬去學校宿舍使用,所以我爸媽在我大一下學期時同意我再買一台電腦,
因為真的有需要,不論是打報告、寫程式都有另購電腦的必要。可是我當時還是決定購買一台配備跟第一台電腦相仿的電腦,
畢竟是父母的錢,不敢買太好.......後來我電腦知識也增長不少,也開始學硬體升級這回事,
錢的話是每個月省下固定一筆錢,幾個月下來就可以拼湊出足夠的錢用來購買我想要的新硬體,
當初是從p-133升級到k6-200,連主機板也要換,剛好那個時候班上有幾個同學要自己買硬體來組電腦,
我也就在旁邊觀摩,真要組我自己的電腦,我還是請我同學來幫忙.......後來我室友要組一台p2的電腦,
我也知道該怎麼組了。之後我電腦升級都是採用相同的模式,預先存幾個月的錢下來,然後再去採購硬體,
然後照著說明書進行安裝,就這樣,我一步一步升級我的電腦到現在。
算一算時間,我是從民國80年開始的.
那時CPU還是八位元,一個80M的硬碟就跟半條的吐司麵包一樣大....感覺很有份量說...

作業系統還是DOS 3.0 跟Windows 2.0....最常用的就是Basic語言.

自己裝的一台電腦,是我姐夫在旁邊指導的...裝記憶體時手還會抖.
回想起小弟第一次接觸電腦
是在國小一年級老爸不隻去哪邊抱回來的Apple II
從此便開啟了我了電玩之路(挖金礦、小蜜蜂...族繁不及備載)
(迷之音:是叫你說組裝電腦之路,誰叫你在這邊屁這些的...)
(我:.....好吧 是我離題了)

============別懷疑,這是分隔線============

後來,該電腦因不明因素就消失在我家了= =(實在是想不出來跑到哪邊去了)
於是沉寂了許久了電腦魂(迷之音:是電玩魂吧.....)
在我國中3年級時,老爸又買了一台586的電腦
配備如下:
主機板:華碩P/I:P55TP4XE
CPU:Pentium 100MHz
RAM:16MB
HD:Seagate 854MB
音效卡:Creative Sound Blaster16
MPEG卡:啟亨MPEG卡第一代
螢幕:飛利浦 15" CRT

再者當時DBT氾濫
所以回家的時候第一件事就是開電腦打電玩(美少女夢工廠、中華職棒、仙劍奇俠傳.....等)
由於打的太過火
所以就被父母把硬碟抽走了(回想起來,當初電腦有裝抽取盒的不多@@)
於是轉而向同學求助
獲得了一顆Maxtor的130MB硬碟一顆
但是 小弟又沒有組裝的基礎
再勇敢的拆開了機殼後 一陣亂搞
想當然爾就被我搞壞了(其實是IDE排線沒裝好)
於是只好向父母親電腦被我搞壞了
送去原電腦公司修了三天左右(電腦公司居然說是影像卡燒掉 收了4000大洋)
小弟便去找了許多相關書籍來看
終於找到一本超級適合新手看的書(自己動手裝電腦9X 作者:柯志賢)
終於正式踏上了DIY的不歸路(不只是不後悔的路,還是條砸錢鋪出來的路)

後來 功力不斷的向上提升之後
也開始為親朋好友開始組電腦、重灌系統...等等
更像其他幾位大大所說 也玩了不少頂級的配備
後來上專科時 全班50個人有4X個電腦是我組的
也曾經冒著風雨跑去心儀的女生家中急救電腦
不過 後來還是被別人追走了




handolu wrote:
從奔騰133開始的買...(恕刪)


我跟你一樣同樣的情形,所以學會裝電腦,裝其實還好後面修的問題比較大,後面都是靠經驗,MAC台灣市場不大但是在國外市場很大。
國中時,時常跑到學校附近的電腦店裡看老闆幫人組裝電腦,只是把電腦組件裝上主機板的插槽就可以了,才發覺原來組裝電腦那麼容易喔。
後來,家中買了一台電腦(586的...),但是還不敢DIY電腦內部,因為當時的價格還是很貴。
之後,過了約1年吧(?),感覺原本的光碟機速度太慢,所以想自己DIY試試看,於是到電腦店買了1台CD-ROM自己裝,雖然過程很!@#$...但是也算是有了第1次組裝的經驗。
過了幾年,586那台淘汰之後,又買了台Pentium的,換這台之後,組裝的經驗就逐漸增多了,換記憶體、音效卡...。
到最近這幾年,現在"任職中"的"戰機",是我自己去電腦賣場買主機板、CPU、記憶體、硬碟、顯示卡、光碟機、機殼、POWER...一個一個DIY組裝起來的,雖然組裝過程有點艱辛,但最後硬體組裝好,還真是很有成就感
人生中第一部電腦,是P-133 ,陶瓷封裝版的處理器。記憶體只有EDO RAM 32MB、1.2g大腳。

那時候我讀專科,老爸買給我的,那組電腦花了五萬多元 後來,因為三不五時出現在問題,抱去電腦公司,每次開口若非五百即一千…到最後實在受不了…再加上那時候ComputerDIY風氣盛行,在一次偶然情形下買了一本電腦雜誌、上頭還附一片組裝電腦的教學影片。從此展開了Do it Yourself的不歸路!後來,柯志賢這位作者還出過有關處理器超頻的書本,我也買回來看,不但組裝電腦還玩起超頻。

真是印證古人一句話:久病成良醫…


不過,到現在我自己都覺得有點很懶了,如果有人上門請我代為組裝的話,我會建議對方:直接買有品牌的電腦,出問題在保固期內,對方要負起保固之責!
例如,我表弟的一組IBM DT硬碟掛了,而IBM開出保固條件:一年免費到府維修、三年零件有限保固!當下一通電話叫IBM下來維修,今天叫,明天到。要是自己組裝,自己得想辦法維修!所以我通常建議那些電腦新手買品牌電腦!等到自已電腦硬體知識比較了解,自己才去組裝。

至於靠維修電腦來獲取女生的青睞,我還有另招:以前我學弟是管宿網,有時候女生宿舍某間房間的網路不通,因此會到電算中心填寫報修單,然後我學弟就打著維修的旗號,正大光明進到女生房間(雖然旁邊有恐龍宿監陪伴)。據學弟所說,女生宿舍真的是五花八門吶…不過,維修時候跟女孩子嘻嘻哈哈也博取不少女生的好感…唉,要不是老臉拉不下,不然身旁早就有女友了…
  • 2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