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qws wrote:
如果只是要上上網,...(恕刪)
單純上上網看看東西 這款也可以喔! 還比較便宜
很基本的文書 股票機 4G記憶體夠用了
或者你比較喜愛第5代的 INTEL 這款跟第5代的INTEL 打打LOL都可以喔
差別在於能不能開高特效罷了 中高應該能

明明就是討論區 叫別人啥鍵盤神手 你懂就回答啊?
zaqws wrote:
平時不玩遊戲, 主要著重 ""節能 耐用 不易壞"", 要有win7 作業系統....(恕刪)


↑ 節能(省電)
25W(滿載),24小時不關機,連開一個月,電費約 60元
實際會更低,因為大部分時間都是閒置。
3顆 SSD,一顆耗電算 5W,基本上可忽略不計,非常省電的。

這次原價屋進的 AM1 板子不錯,有4個 SATA3(2個原生,2個額外晶片提供),非常適合用來組 NAS。
LPT 埠都保留,商業取向的,古老的點陣印表機啥的,不怕沒得接。

星雲機殼,這款 ITX 機殼,外型不錯看,四四方方的猶如一台伺服器的感覺
紫氣東來,乃吉祥話是也
註:有黑色的,但黑色強迫購買散熱器(AM1 孔位不相容,要用黏的),比較貴,所以挑其它顏色的。
全鋁合金 + 後置有 12CM 風扇,24H*365天 全年不關機,散熱佳
磁碟位置:
最多可裝 3.5" (硬碟)兩台
或 2.5"(SSD) 三台。
*****************************************************
不易壞:
低耗電、低發熱,加上散熱佳,基本上溫度不高,就不容易壞。也不必冷氣空調伺候什麼的,不必那麼誇張,就一般室溫擺放即可。
SSD 是純電子的,無馬達、無機械,較不容易壞(寫入壽命例外)。
防震,去踢它都不會壞軌,對地震免疫。
不過,天底下沒有不壞的零件,只要資料不遺失才是最重要的,所以 RAID-1 是必須的
零件壞了都可以買,也不必買一樣的,可以依照當時主流順便升級。但磁碟機就算買新的,裡面資料也買不回來。故資料才是最重要的。
可靠的 RAID 1 最好是軟體的,不要用 硬體式 RAID(磁碟陣列)
因為硬體式 RAID 會有相容性問題,換個晶片(主機板),換片 RAID 卡,也許就不相容,讀不到資料。
早期有些人買 RAID卡,會一次買兩張,就是怕別型號的會不相容,第二張是買來放倉庫當備品的,怕廠商停產到時買不到,先買起來放。
但現在的作業系統,軟體 RAID 支援都非常完善了,且很穩定。建議用 windows 內建的軟體 RAID 即可。
軟體 RAID,代代必相容,除非哪天微軟倒了,windows 絕跡了,不然不管 windows 出到幾代幾版,肯定都會相容。
**************************************
相關教學,可 Google 搜尋:WIN7 軟體 RAID 1
舉例:
(圖片網路隨便抓的,所以數據不符合,缺圖,不過方法就是那樣的)
三台 SSD,分別為:
-------------------------------
磁碟0 (系統碟)
磁碟1 (資料碟,RAID 1-A)
磁碟2 (資料碟,RAID 1-B)
重要資料,資料庫,都放資料碟(RAID 1)
系統碟 爛了沒差,換顆新的重灌即可。所以系統碟無須保護。

磁碟1
磁碟2
轉為:動態磁碟

鼠標對 磁碟1 的空白磁區,滑鼠右鍵
新增:鏡像磁區(RAID 1)
接著會出現引導精靈視窗(無圖)
依照引導,加入 磁碟2
與 磁碟1,綁為 RAID 1
容量直接下一步,取該磁碟全部容量
完成後,磁碟1 與 磁碟2 就會組成 軟體 RAID1
磁碟管理員中,可看到顏色一樣,磁碟代號一樣
重建:
假若 RAID 1 其中一顆毀損,會提示毀損
關機,把壞的那顆抽掉,換插入一顆 新的/好的
開機,
把新的那顆轉為 動態磁碟
在 RAID1 尚留存的那顆,滑鼠右鍵,選:重建(恢復 磁碟陣列 健康度)
重建目標,指向剛插入那顆空白新的
會有一個進度%,跑到 100% 就完成重建了。重建時,不要去操作,讓它慢慢跑。
演練:
以上操作方法、過程。可以趁裡面資料裝的不多的時候,實際演練一遍,模擬一遍,練練手。熟悉後,以後就可以從容以對。
就隨便開幾個資料夾,塞一些無關緊要的資料進去。然後關機拔掉磁碟,模擬毀損。
把拔掉的那顆,拿去別台電腦格式化。在插回去那台主機。然後演練一下如何"重建"。
也可以把那兩顆,直接移去別台 win7 以上電腦,看看是否讀的到。如讀的到,就不必擔心以後換電腦什麼的。
整台就算爛掉,砍掉重練,磁碟移過去,資料完好。
01上給的菜單,基本上都沒有人會進一步對應用數據做掌控,只單純挑出能用能搭的而已,
並不適合對相容與穩定要求為主的需求,所以建議去找此應用的品牌設備吧!
樓上的回的超用心,不過他的需求可能不適合用一般家用環境做考量.
能夠對設備實際使用時,能有0問題的保證,這才是目前的重點,不是要功能或如何能有替代方案.
像是軟體RAID真的不是一定相容,同品牌兩顆互相衝突都可能了,何況推測不能當成絕對.
例如RAID1功能是故障不影響運作,能夠有空後再去做處理即可,
如果情況是都允許不去動它讓他重建,那會是從根本上失去RAID1意義了.
能夠立即提供復原方式,也會是較好的方法與成本,定位清楚也不至於出現規劃難題.
因為像是POS,基本上是不保存最終資料庫部分的數據.管理機也只是應用介面不同而已.
數據都是要另外做存放,不能跟操作設備保存在一塊,才能降低其風險值.(如權限控制)
這樣才不需要開著多餘電腦浪費電,例如NAS這類保存位置,可寫入不可讀取,在操作電腦就不適合.
使用者一般都不可能還去做練習或是了解,他們需要的是遇到就能解決的Solution,
這也是廠商必須花工夫去驗證,或整合出可靠辦法的價值所在,賣的其實都是服務部分而非硬體.
而不是機房,要求非常 "高HA 可用性" 的。雙電源備援、備援機、甚至還有防停電的發電機。
營業時間並非 24H,也不是每分每秒都有顧客上門。即便電腦故障,是允許 1~2天時間去做修理的。
電腦故障,臨時要記帳,就先記在紙本什麼的,事後再輸回去電腦即可。或者前台 POS 機先記著,先不急著與後端資料庫主機同步,等候端資料庫主機修好了,再去同步上傳即可。
**************************************
那主機板應該有提供 硬體式 RAID(FAKE RAID)。
但不建議使用 FAKE RAID。SOFT RAID 真的比較好。
SOFT RAID 可以加入「在線備援碟」的,比如:
------------------------------------
磁碟0 (系統碟)
磁碟1 (資料碟,RAID 1 -A)
磁碟2 (資料碟,RAID 1 -B)
磁碟3 (資料碟,RAID 1 -在線備援)-需指定
在線備援碟,是一台空白的磁碟,平常只是接著通電,但不使用。
一旦 RAID 出現有磁碟毀損,它會立即頂上去,系統利用空白的備援碟,立即重建。全自動,免人工值守。
不過這樣要多消耗一顆磁碟,放在那裡不用,成本比較大。
其次,那個 ITX 機殼太小,塞不了那麼多磁碟。如果要塞很多磁碟的,要買大型機殼。
重建中,電腦是可以操作的,只是建議不要操作,因為那會增加重建的時間。
上上網什麼的可以,畢竟 系統碟 另一顆的,與 資料碟 無關,但儘量不要去動資料碟的資料,會增加重建時間非常多。
SOFT RAID 還有一個優點:彈性
RAID 1 其實也沒限制只能兩顆,高興、有錢,要用 3顆、4顆、更多顆 去組 RAID 1 也行。
但不論幾顆去組,就只有一顆的容量可使用,好處是保險率增大,缺點要花大錢。
3顆要全壞,比2顆全壞的機率更低。4顆同時全壞,5顆全壞什麼的,可以去買樂透了。
Windows 的 RAID 1 是兩顆一樣內容的
拔出其中任何一顆,去別台電腦,都可以當普通的動態磁碟,讀取資料。
也可以隨時與別的空白磁碟,綁成 RAID 1。
************************************
但論「彈性」,Linux 那個 soft raid 才是牛逼
RAID 5、6、51、60... 啥的,任組,變化多。
二組、三組 RAID,再去組 群RAID。好幾層這樣子。
映像檔掛載的虛擬磁碟,都可以組成 RAID。
映像檔塞到 RamDisk,與真實磁碟,組成 RAID 1。讀取是 RAM 速度,寫入才是磁碟速度。亦即可以同步備份 RamDisk 資料。重開機時,重新掛載虛擬磁碟,在重建即可。
硬體式 RAID,根本無法這麼牛逼。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