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kin wrote:
破壞性跟非破壞性差在...(恕刪)
沒圖片,用文字說明
原圖:
111111111111
222222222222
333333333333
444444444444
555555555555
666666666666
破壞性馬賽克:
111111111111
222222222222
333300033333
444400044444
555500055555
666666666666
中間有意義的資料變成無意義了,無法復原
非破壞性馬賽克(舉例):
111111111111
222222222222
333334533333
444434544444
555534555555
666666666666
中間的資料根據一定的方式編碼,資料並無損失,只是「亂掉了」,但因為是「根據一定方法」編碼,理論上也可以反推回去
這裡只是舉例,其實還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做馬賽克,例如上面朋友說的遮罩的方式
敗家真是無底洞阿~
舉例來說
ZIP屬於非失真壓縮
JPEG屬於失真壓縮
馬賽克基本上就是局部的資料壓縮
以常用的馬賽克來說,它是屬於失真處裡
也就是說原始資料被丟棄了
因此,沒法透過解密的方式還原
簡單的比喻,想想如何將一張100萬像素照出來的圖變成1000萬像素?
當然,數位插點可以模擬出來
但由於根本沒有1000萬像素的細部資料,因此,插點法也沒三小路用
也就是說用100萬像素插點插成1000萬像素看到的黑芝麻
實際上用真實的1000萬像素去照卻是隻小螞蟻
因此,別再相信沒有科學根據的說法了
除非,照片與影像在做馬賽克處裡時,有將原始資料存在某處或是僅透過特殊的信號加工
否則,想要解開失真處裡過後的馬賽克,那是不可能的事
馬克蘇 wrote:
沒圖片,用文字說明
原圖:
111111111111
222222222222
333333333333
444444444444
555555555555
666666666666
破壞性馬賽克:
111111111111
222222222222
333300033333
444400044444
555500055555
666666666666
中間有意義的資料變成無意義了,無法復原
非破壞性馬賽克(舉例):
111111111111
222222222222
333334533333
444434544444
555534555555
666666666666
中間的資料根據一定的方式編碼,資料並無損失,只是「亂掉了」,但因為是「根據一定方法」編碼,理論上也可以反推回去
這裡只是舉例,其實還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做馬賽克,例如上面朋友說的遮罩的方式
不不不...破壞性馬賽克不是中間變成無意義資料(不是變成0000)。
以你的圖為例代表數位畫面,一個號碼代表一個色點,而一格一格的馬賽克當中,
一個格子裡面的顏色都是相同的,那是因為取那些色點的平均值
(例如那個馬賽克一格有九個色點,數值各不同,但平均是3,那就取3所代表的顏色)!!
因此馬賽克一格一格,同一格當中,顏色是相同的。格子越小,當然破壞越小......
所以就算我們知道馬賽克一格當中「色點的個數」和「色點的總平均值」,也不可能算出每個色點的正確值,
更加不可能還原每個色點的位置。
算不出反函數,也弄不清楚位置,所以破壞性馬賽克,是無解的。
非破壞性馬賽克只是根據確切的規則(公式)讓色點換位置,那麼當然可以反推回去!
其實,依我個人的看法,狹義來說,馬賽克就是無解的!其他有解的,嚴格來講不能說是馬賽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