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入方式是用雷射光穿透表面產生的高溫在碟片中間形成資料層 資料層不容易受到破壞與改變
資料層因MO的寫入方式 不容易產生變化或衰退 而達到可長久保存的功能
加上隨時可如硬碟一般抹寫 非常便利
以前服務的公司淹水 放在地上的備份資料 CD ZIP MO LS120 軟碟 JAZ(一種硬碟碟片裝置)被泥水淹沒
CD壞一堆 ZIP與軟碟全壞 JAZ沒幾片卻壞到讀取時連主機一起故障
只有MO一片都沒壞 拆開用水沖洗晾乾後 裝回殼內 資料都在
公司用量很大 MO機大多一年多就會出問題
主因是當時SCSI 外接盒設計不良 風扇對流方式 沒有開進氣口 進氣口是從細縫與MO機器開口處進入
很容易在MO機內累積灰塵 讀寫頭掛很快
使用注意有這幾點
◎MO散熱很重要 寫入時 會產生高溫 要選擇有風扇對流的外接盒
◎MO在寫入時很怕灰塵 不要任意打開MO片的讀寫部位
◎不要連續寫入太多片 等外接盒溫度降低 再放入第二片寫入
◎不要將MO片長時間放在機器內 不用時要將MO片退片
有幾片15年前的128MB MO片 現在仍正常無誤的讀寫 顯示資料
保存可靠性真的很高 本身還像軟碟片一樣有外殼 保存性更強
不過其缺點
就是因為寫入機制很嚴謹 抹除 寫入 驗證
後來比較快的機器 可以設定不去做驗證動作
MO機 貴 容量太少 速度太慢 漸漸進入市場淘汰的機制
DVD-RAM也好不到哪去 片子貴 容易沾灰塵 片閘式的DVD燒錄機也是很貴
建議是買DVD-RAM+堅固的光碟盒子保存或是使用片閘式的DVD燒錄機
主因還是因為DVD-RAM讀取不需要特殊光碟限制
別人要送樓主 真好
選MO帶回家吧 MO是好東西 資料保存的可靠性超高 不過MO機本身要注意保存狀況
MO片的新未來 是研究出更快的記錄材質 現在的寫入方式太久太慢
以前有新聞說 中間資料層改為高速感光細胞取代MO目前寫入方式 不過之後沒消息了
----------------------------
到現在看著MO片的外殼 吃片與自動退片 讀寫區域自動開闔的科技感 爽度仍超高的
跟片閘式DVD-RAM的感覺一樣
其實真正重要的東西(文字,照片)容量不見得會很大,存在230或640MB的MO也夠用了,當然速度是沒辦法太快,但和磁片比起來還算是可以接受了.
手邊還有二,三十片230和640MB MO,而且片子可以重複使用,就怕機器壞了不好買.
ZIP我是用到了250MB,後來出了750MB之前我就停用了,因為ZIP片子的耐用程度我個人覺得與軟碟片差不多,它還有一個公用程式是用來測量片子預期的壽命,也會動不動提醒你該重新Format,可見耐用度真的不是很理想,我使用上少有片子完全沒有狀況用到一年以上的,後來出了CD-RW UDF格式與記憶卡、隨身碟之後,很快ZIP機就絕跡了
MO片真的很耐,我覺得比DVD片還穩,雖然MO機耐用度與DVD比不很特別。我現在還拿來備份重要資料,不過2.3GB的MO片粉貴,光華的巍德一片還賣700多,若只是備份重要資料,用量不大還可以考慮.....,日本還有不少人用,若有人要買MO機的話,我會建議到日本買,價格是台灣的一半甚至更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