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將相機從阿公級的5DM3升級到R6M2,可能是相機升級重燃動力拍照量大增,或是新格式CR3比較吃資源,操作Lightroom超級卡,尤其是新增遮色片和轉檔更是卡到不行,這時看看CPU和RAM持續衝到100%才猛然想到我的PC也是阿公級,該讓他休息了,現在規格是Intel(R) Core(TM) i3-2100 CPU @ 3.10GHz 3.10 GHz8GB RAM128GB SATA SSD + 2TB HDDNVDIA GT730弱弱的上原價屋兜了一下,再請網友提供建議不玩遊戲,只為了修照片和少量影片,HDD應該會沿用,顯卡有幫助的話也沿用
oneyellow wrote:最近將相機從阿公級的5DM3...(恕刪) 現在LR需求吃很大基本CPU 一定要13代 I7 ,不然你按轉出瞬間你啥都不用幹了只能等它轉完記憶體至少32G最好64G,筆刷一多32G都快不夠用 8G/16G直接吃滿家裡32G,公司8G開可以,濾鏡一上第一層開使LAG ,開工作管理員RAM 97%...再補一條8G 還是9X% 夭壽勒PS也不遑多讓,吃的也很兇SSD 至少M2 500G以上新版Windows 10 22H2 ↑ / 11 的系統預載RAM就佔很大,再加上Adobe 新版本AI運算 記憶體、CPU吃超兇
oneyellow wrote:尤其是新增遮色片和轉檔更是卡到不行 視訊剪輯渲染特效後的轉檔輸出,很吃CPU,顯卡會有些助益,不過不如CPU重吃(達芬奇算是例外,二者併重),我之前用與13500效能幾乎相同的12700,等等等,等的真的有點難受!後來換成超頻的13700K才覺得可以接受!!MSI PRO B660M-B的記憶體只有二個插槽,M.2 SSD也只有一個接口,換成MSI PRO B660-A會有四個記憶體插槽,二個Gen4的 M.2 SSD接口,音效光纖輸出介面。若插PCIE音效卡也不會跟顯卡連在一起(大部份主機若用2槽位的顯卡會跟音效卡連在一起,用3槽位以上沒辧法插PCIE音效卡),3890元只比PRO B660M-B多600元!!供電也會穩定很多!!威剛 XPG GAMMIX D10 DDR4-3200 16G*2_2288,不值得為RGB多花:2550-2288=262元SSD_視訊剪輯渲染特效後的轉檔輸出,導入的照片圖檔或視頻與背景音樂的來源與轉檔輸出存檔標的,讀取與寫入速度,很重要,不能用讀寫只有600MB以下SATA SSD,最好用讀寫3500MB以上的Gen4 PCIE4.0*4 M.2 SSD,這個很重要!!一個60分鐘4K視頻,通常要寫入30G,所以讀寫速度很重要,另外耐用度(寫入總數據量TBW)也很重要....推薦一個ADATA 威剛 LEGEND 850 1TB M.2 PCIe 4.0 SSD(五年保/讀:5000M/寫:4500M/耐用度1000TBW) 附散熱片_2188元機箱:別再買所謂的靜音機殼了,所謂的靜音機殼散熱一定差,這是魚與熊掌不能兼得(一個60分鐘4K視頻寫入30G,在散熱差的靜音機殼運作,極有可能撞溫度牆甚至出現藍屏);把重點放在風扇,智能溫控PWM,在BIOS設定不同溫度下的轉速(機箱散熱佳,核心溫度會較低,相對的風扇轉速就會較低,噪音就會較小)電源幾乎都是台灣代工,海韻和全漢也為其它廠牌代工,海韻和全漢的自有品牌,我比較喜歡海韻,全漢比較便宜!線材的配置,海韻最符合使用者的需要!CPU線材(4+4)P要二條,最好是8P一條+(4+4)P一條,可以適應主機板各種情況!不要(4+4)*2一條或二條!!PCI線材(6+2)P三條不要(6+2)*2三條,多了那個(6+2)P端子又不能用,真不知道這些電源廠是在想什麼??最好是8P二條+(6+2)P一條,可以適應各種顯卡情況海韻好但較貴,全漢也好因為較便宜,但一定要買全模!你還需要一張顯卡,推薦以生產力為訴求的Intel arc A750/A770,目前A750售價僅6990,還送一套遊戲大作,5選3套視頻剪輯軟體...(DX9,11遊戲因驅動有點落漆正在努力更新中,DX12還行,我買它主要是為了生產力_轉檔輸出可以不用等太久)聯力O11 Air mini機箱34,761(13700+A750)大部份的視頻編輯軟體_16GB-32GB RAM(最好有32GB)Adobe Premiere Pro_系統 最少要有32GB RAM以上Adobe After Effects 22.0_系統最少要有64GB RAM以上若用Adobe Premiere Pro_記憶體最好32G*2=64G37,907
電源一般ATX呎吋_寬150mm高86mm,長140mm-220mmSFX呎吋_寬125mm高63.5mm長100mm(125mm會標註SFX-L)所以你選的那個機殼,無法裝上SFX-L,螺絲孔位合不上! SFX電源只要是針對小機箱,同等級的電源SFX電源貴上不少錢,因為它不是大眾化的商品!(不是大眾化的商品,成本會較高,售價也會相對較貴)
oneyellow wrote:感謝指導建議,已調整...(恕刪) 最近更換配件跟你略同CPU:Intel i5-13500(散熱利民PA120)MB: 微星 B660M MORTAR MAX WIFI DDR4RAM:金士頓 32GB(16*2)DDR4-3200 (KF432C16BBK2/32)SSD:金士頓 KC3000 1TBPOWER:全漢 HYDRO GSM PRO 550W沿用舊機殼及配件VGA:ASUS DUAL-GTX1050Ti-4GSSD:SATA-OCZ-ARC100 240GBHDD:WDC WD1001FALS 1TB我主要PS/AI/少量剪輯不玩遊戲,看看YT/Netflixi3-2100跳i5-13500 你應該就覺得舒坦不少了(我舊機是AMD II X4 945)但最好至少配個塔散13500最高TDP154W,原廠扇滿載時溫度跟音量..你舊的NVDIA GT730可以不用裝,被內顯打趴不裝還可節省40W左右我配備燒機含內外顯差不多240W,若扣掉1050TI的65W約175W,日後加上3060TI (TDP 200W~270W)也很穩妥。運氣不錯3200記憶體還能1.35v 跑Gear 1 3600還是習慣WI10,R23看起來跟網上 13500+DDR4 跑WIN11 差不多建議你主板再加碼 弄個B660/B660M PRO-A也行機殼可以挑君主AIR 1000 LITE 價格便宜散熱不錯有抽取式濾網風扇也不吵,側開方便檢視維修,可利用BIOS去設定機殼風散DC電壓在不同溫度節點的轉速調0V可停用亦是另一種靜音方式PS.另外INTEL的顯示控制中心很鳥,若接DP沒有調色深選項(4K60P 10-bit無望),接HDMI才能調整,但大多顯示器都還是HDMI2.0跑4K60P頻寬根本無法使用10-bit,不知道開發人員是怎樣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