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50x work station 開箱

首先多謝各位高手早前對組合的寶貴意見,最後組合如下

AMD 2950X
MSI MEG X399 CREATION
G.SKILL FLARE X 2400MHz 4X8GB

CORSAIR HX1000
FRACTAL DESIGN R6
NOCTUA U14S TR4 SP3

硬盤和顯卡是用回舊機的所以就不提了
先來個大合照
2950x work station 開箱

先好好安放cpu,按扣上的順序安裝倒也不難
說真的這 2950x 的over packaging 也是太過份了,膠盒子超大的。。。
2950x work station 開箱

R6機箱,箱內有三把風扇,整體比我想像中大和重
買的是黑版,沒有玻璃,反正在桌底也看不到
2950x work station 開箱

把主機板安到機箱
2950x work station 開箱

裝 jumper 仍然是很煩的。。。就不能統一排序弄在一起嗎
2950x work station 開箱

完成,線只是收在機背不太好看,趕緊把機箱合上。

低調的奢華
2950x work station 開箱

很久很久都沒有自己組機了,用的時間比想像中多。香港買 2950x 和 msi meg x399 跑了好幾家店,大概是因為 cpu 較新,且價位不太是家用水平吧。

另外,提一下u14s散熱器還是挺大的,估計最靠近cpu fan的ram槽是用不到的。要用8條ram的可能要考慮其實散熱器或者水冷了。


先用一陣子再看看溫度如何,跑分就不搞了。
2018-10-28 13:21 發佈
raymond48 wrote:
首先多謝各位高手早...(恕刪)

已給分

期待網友的使用心得
我考慮2950X的散熱也是U14S
本來就準備把舊平台的三叉戩3200-16G*4支直上
只用四條記憶體的話
會卡右邊第一條記憶體應該是沒關係的
不知道散熱效果怎樣?
真的不行就得加預算上2D一體水了
另外
轉檔以及一般使用的感想也希望說一下
當作參考

能再補個裝機運轉的正面照(拆側板)嗎
想看看散熱器干涉記憶體的情況是怎樣
不專業的補充一下各部件的個人意見

AMD 2950x
盒子太大不環保,其實也就cpu,螺絲刀和水冷mount三件,佔包裝5%的空間。

香港買的店家要求連盒子保存作保固,看來有機會是經amazon/平行進口等方式訂的,價格比amazon 貴上一點(4%?),不過這貴價品有事要寄去修/換還是很煩的,而且信用卡也會收收費。。。所以還是到實體店買吧。
港元 7250-7490


MSI MEG x399 creation
糾結了一輪要買這個還是 Asus x399 Rog Zenith Extreme。最後選這個是因為。。。。。。外型

MSI 賣點是16相供電但我是2950x 又不是2990x ,也沒想要超頻,估計沒差。這板還送了一個m.2的pci e轉接卡,好像可以外加4條m.2 ssd。板上已有3條m.2槽,到底有幾個人能得上這轉卡啊?
提一下如果大家會用m.2 ssd 散熱片兩邊的膠片要撕掉。
港元 3900 - 4050

G.Skill Flare X 2400 CL15 4x8GB
一盒4支,沒啥好說的
港元 2800-3100

Noctua NH U14S TR4 SP3
內含散熱膏,裝也不難,唯一不完滿的是頂到一個 ram 槽,不知U12會不會好點。
港元600-680

Corsair HX1000
好重的火牛,算是真材實料吧。貼心的在盒內有個集線袋,盒子扔完有剩的線可以包好留下
港元1650-1750

Fractal Design R6
比想像中大,不過 eatx 可選的也不多。頂蓋和機箱的縫左右不均,可能是因為有一邊靠近把蓋彈出的按鈕? 強迫症可能受不了。
外觀上可能corsair d500會較好,但防塵和隔音還是r6吧
港元 1090-1390 (視乎有沒有 type c / TG 側板)
這張主機板很漂亮,
而且PCIE槽配置合理,
即使我搭上巨大的Wraith Ripper散熱器
也不會擋到任何一根PCIE和記憶體,


16相供電不止提供日後的升級空間,
還可分散供電模組的熱量,
降低工作溫度,對於主機板的壽命有正面的幫助。

原本我也是與華碩ROG ZENITH EXTREME間做選擇,
後來選擇比較優秀的MSI X399 CREATION。

另外,NVME X4的轉接卡其實很好用

插上四根1TB的NVME,組RAID 0

就有一個4TB的高速磁區,

以我們拍照或錄影出門一趟80GB(拍照),數百GB(錄影)

回家立即導出二個備份,一份存NVME,一份存機械硬碟

大量素材要編輯或瀏覽,在機械硬碟裡作業,

會慢到令人抓狂。

所以我們在NVME裡作業比較順暢。

另外組RAID0的用意,速度是其次,

主要是單磁區容量大,使用起來比較方便彈性

也省磁碟代號,

因為我們同時有十幾二十顆硬碟在線上是很平常的事,

分散成好幾顆小容量磁區會很礙眼。

至於RAID0崩潰的風險,在一開始導出檔案時,

我們就同時備份一份到機械硬碟了,

在作業中,作業完的成品同樣會備份到機械硬碟

所以陣列崩潰的風險是較小的。

對我們來說,高速IO及大量的擴充槽是首要的

我們寧願把顯示卡插最後一張PCIE X8

把第一槽PCIE X16讓給NVME擴充卡使用

因為容量對我們來說永遠不夠用

尤其華碩ROG ZENITH EXTREME硬生生被卡掉一根16X PCIE..

覺得很可惜
請問大大平時都跑什麼軟體需要這麼多核心的cpu?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