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釋出的各個遊戲展示預告都讓我驚呼不已
雖然很可惜沒有拿到 BF3 BETA 的資格
不過還是等到修正完BUG後,10/25上市再來上場體驗!
話說從很早以前的[戰地風雲1942],到後期的[戰地風雲2]
第一次上遊戲戰場那時的感動都還有很深刻的映象
為了-=戰地風雲3=- 也終於可以有了正當說服自己換一台新電腦的藉口

在網路上看了許多網友的開箱文分享,得到了許多資訊,做了許多功課
心中就決定要組一台超頻性佳的電腦,但又不想因為超頻時所造成的高溫
而導致零件的損壞,也希望可以讓電腦天天都很涼快的奮力運作著
所以散熱套件就決定是水冷了!
此次核心組件
CPU : INTEL i5 2500K
RAM : 金士頓 DDR3-1600 4GBX2
MB : ASUS P8Z68-V
VGA : MSI GTX 560TI HAWK
POWER : 海韻 M12-620W 80PLUS 模組化電源模組
升級套件通通集合

ASUS P8Z68-V 開盒

C/P 很高的 MSI GTX 560TI HAWK 苦等了兩個禮拜,終於讓我買到了!

上蓋打開還後有各項特色介紹

保護得很牢固!

顯示卡&配件

金手指部分很用心地的包了起來

有請2500k大哥出場

皮膚粗糙,傷眼還請見諒 XD

還是一如往常的intel風扇 (都解鎖版的cpu了風扇也配個好一點的 真是的~ 雖然用不到...)

海韻 M12-620W 80PLUS 我還是第一次買這麼大瓦數的POWER

開盒

裡面還有附送個小小的環保袋,拿來東西還不錯

LITEON 24倍 DVD光雕燒錄機 一台才680$ 看來現在的DVD燒錄器已經算是耗材品了

前置面板

UMAX DDR3-1600 4GBX2 (恩? 我不是訂金士頓的嗎)

看看一下發票確認一下 (也沒錯啊!?)

金士頓的英文那麼長一串還可以跟UMAX搞混,orz... 趁電腦組裝中趕快寄回去換~
再來是水冷套件

曜越 Thermaltake PW850i

背面 支援LGA1156,1155跟1156腳位是一樣的

側面 (詳細規格表)

開盒囉~

內容物

多國語言說明書

這這這...還真不是普通的厚

12CM水冷散熱器

背面散熱鳍片

CPU水冷頭含扣具(扣具原廠就幫你先鎖上了,不過怎麼有點歪歪的..,等等把它橋回來)

CPU水冷頭背面

水流觀測器 (本來以為小小的而已,沒想到這麼大顆)

幫浦與水箱整體

P500幫浦 (每小時500公升流量)

體積跟當初想的真的差很多,真的好大一顆

開工囉!
主機板先鎖上背面扣具


解開保護蓋,準備鎖上CPU

2500K大哥您請坐,以後還麻煩您照顧了 XD

塗上散熱膏(Y-500) 試過米粒式塗法跟平貼式塗法效果都一樣,米粒式還得拿捏散熱膏多寡,還是乖乖塗薄薄一層就好了

放上CPU水冷頭並固定鎖緊

再來換北橋

拆下散熱片後 Z68晶片現身啦

也幫你塗涼涼~

接下來是 LARKOOLER 北橋水冷頭 NS-20

內容物

水冷頭大小

背面有貼紙保護

撕開保護膜之後,這這這...拋光度超棒!根本就是鏡子了

鎖上螺絲準備上水冷頭

再來換 HAWK 你啦

LARKOOLER 2011新版GPU水冷頭(VCG-20)

內容物

水冷頭大小

背面一樣有保護貼(拋光度跟NS-20一樣棒!)

接下來輪到Coolermaster HAF 912 advanced 登場~

前置有一個大型20CM LED低轉速大風量散熱風扇

上置也有一個大型20CM低轉速大風量散熱風扇

側面版

背面(有12CM風扇&水冷配置孔)

內部配件

鎖上銅柱

合體~~~ X-Fi XtremeMusic 你也上

所有硬碟通通在我面前成兩個班排好~

一顆一顆裝上去

安裝POWER

Thermaltake AquaBay M5馬達水位指示配件組

背面

開盒

內容物有5.25液晶監控面板&水箱&感測水冷頭

冷陰極管 UV&紫色


自製冷陰極管開關



內部電源線路大致OK了

接下來是Larkooler 3分管24水冷排

內容物

零件總成

好大一塊!

背面散熱鳍片

密密麻麻的

鎖上出水頭

組裝完成

接下來預定24CM水冷排的位置

鑽孔

擠入固定塑膠子

鎖上24CM水冷排固定架

接下來改裝側板
原廠Coolermaster HAF 912 advanced 所附的是有開孔的透明側板
因應水冷系統就無須再加裝測板風扇

主機弄好,記憶體也剛送到囉

這才是我要的

水冷管剪裁安裝過程中略...
完成了


開機測試運轉

有沒有種冷颼颼的感覺

UV冷極管搭配UV水冷液,視覺感受很特別

水流順暢無阻~ 恩...這顆P-500幫浦很有力!

水溫感測器

24CM水冷排

蓋上側板

開啟UV燈

開啟UV&三色&紫色冷極管

前置控制&監控面板

開機運轉一小時後水溫

前置風扇

關閉燈光效果



大功告成!! 弄了兩天晚上才搞定
再來跑超頻溫度測試 測試環境溫度 27~28度

全預設時脈&溫度

Hyper PI 8MB 四執行序 完成

再來測試華碩 TurboV EVO 的超頻功能

直接攻極限!

再來 TurboV EVO 會自動嘗試一一的慢慢拉高外頻&倍頻,找到最高且最穩定的參數

完成了!

待機溫度 EIST&C1E&C3&C6皆開啟

記憶體頻率因拉高CPU外頻的關系,達到了 DDR3 1648MHZ

Hyper Pi 8MB 四執行序 4.7GHZ過測 不過4.7G 電壓自動升到1.42V,這電壓實在有點高

OK!...大該知道要調整的頻率&電壓範圍了,接下來進到BIOS手動設定參數進行超頻
將EIST&C1E&C3&C6皆關閉,將倍頻調到 X45

接下來將外頻調到 100,其他自動
電壓手動鎖定在2500K的預設電壓 1.220V,記憶體電壓手動鎖定在1.550V
4.5G 待機溫度 CPU還是冷冷的28度,北橋29度

4.5G 跑 Hyper PI 32MB 四執行序 燒機溫度

4.5G 跑 Hyper PI 32MB 四執行序 過測

Linx 0.64 全部 跑20圈 過測

再來進行大家口中很夯的 5G
倍頻調為X50,外頻 100

CPU電壓手動鎖定在1.4V,記憶體電壓仍1.550V,其餘自動

成功了! CPU待機溫度也上升到了 36度

5.0G 跑 Hyper PI 32MB 四執行序 燒機溫度

5.0G 跑 Hyper PI 32MB 四執行序 過測

Linx 0.64 全部 這次來個50圈吧!

太棒了! 5G燒機可以把CPU溫度穩定壓在44度,看到這溫度
我不禁想再往上調整,想知道這顆2500K的極限

試試看直接攻5.4G!
倍頻調整到X54

外頻一樣是 100

Load line Caliberation 設定為極限、 CPU Current Capability 設定為140%
CPU電壓手動設在1.54V 記憶體電壓手動設定在1.681V

結果會如何呢....
成功了!

5.4G CPU待機溫度壓在45度

Linx 0.64

不過雖然可以在5.4G 待機溫度維持在45度
但是在CPU 100% 負載跑 Hyper PI 32MB 四執行序 時,CPU的瞬間溫度竟可達到8.90度!
溫度達到超高溫標準時主機板就會強迫降頻,沒有辦法全程以5.4G跑完

看來想要跑到這時脈,可能要出動液態氮或把主機搬到北極去測試才有辦法

雖然沒有辦法完整跑完5.4G有點可惜,但是我已經很滿意這套水冷系統的表現了
測試過程沒有風扇的擾人吵雜聲,安安靜靜的
真的超有成就感的~

此次測試過程中 CPU溫度燒機&待機皆壓在50度以下
這次Z68晶片組真的不錯,超頻性佳,溫度也不高,測試全程中 仍維持在28~29度
不曉得戰地風雲3上市後,2500K 預設時脈 3.4G 夠不夠用?
目前CPU預設時脈3.4G + 560Ti HAWK 跑 Crysis2(DX11 超高階) 張數約在28~48
Battlefleld 3 硬體苛求應該 與 Crysis 2 很相近

謝謝大家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