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台灣COVID-19疫情防禦急轉直下,每天數百確診病例,著實令人擔心害怕,不求全台”嘉玲”,只求住家附近沒有確診病例,過去兩周也沒接觸到確診者就萬幸了~但是隨著每天確診病例越來越多,突然感覺怎麼住家附近有些地方都有確診足跡了?目前疫情現況可說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了….

(引用台視新聞圖)
嚴格而言,若生活區域的確診病例開始增加,從微生物學的觀點而言,口罩絕對不能只是唯一防禦手段了,也需要自己進一步養成良好的清潔消毒習慣,出門過程盡量少摸其他物件,回家也要立刻洗手才能觸摸其他東西,並且洗手前觸摸物件都要經過消毒為宜~ 說到消毒,接下來聊聊應該要如何選擇消毒液吧~首先針對COVID-19,市面上消毒液包括有常見的70-75%酒精、次氯酸鈉(漂白水)、次氯酸水共三大類,大致運用時機如下:
- 70-75%酒精:運用範圍最廣,除了物件消毒外,也可運用於手部及皮膚清潔,效果迅速,對人體刺激性較低,但有兩大缺點,其一是短效~由於殘留性低,當酒精揮發後就無法再發揮消毒功用~其二是具有燃燒性,剛噴完絕對不可靠近火源,且居家放太多酒精恐有火災風險。
- 次氯酸鈉:化學式NaClO,漂白水是大家最常聽到的稱呼,屬於氯系消毒方式,效果也非常卓著,且最大好處是具有殘留性,只要避開日光,使用後效果可以維持多日,而即使日照,持久效果也比酒精好太多…但優點就是缺點,次氯酸鈉反而不可用於皮膚消毒,若低於10PPM雖不致傷害皮膚,但也只能稍抑菌,對病毒效果也弱了。
- 次氯酸水:化學式HOCl,在天然免疫細胞如嗜中性粒細胞,要幹掉外來病原菌時,本身就會產生次氯酸來殺滅外來物,所以安全性被認定高於次氯酸鈉,但本身更容易受到光破壞而失活,所以殘留可作用時間也短於次氯酸鈉,但另一方面若次氯酸水處於100PPM以上時,也比較不適合直接噴皮膚,但由於出門時,很可能衣服及身上的配件都可能是染疫破口,所以出門前或回家後噴次氯酸水是更保險的選擇。
我是目錄
一、DIY製作過程
二、製造次氯酸水使用方法
三、建議運用場域
四、後記
一、DIY製作過程 |
1.碳棒電極:沒錯,這是小弟認為最重要部件之一,是石墨材質,相對於金屬電極,本身比較不會受到電解腐蝕影響,這網路上很多,可能國高中生就可拿來當學校介紹電化學的教材


2.電極架(碳棒專用):小弟認為若電極無法妥善固定,萬一通電後出狀況是很危險的,所以也上網買了電極架,可以將碳棒電極穩妥固定,總之跟電有關的安全措施與部件都不宜省


3.行動電源:曾幾何時,隨著智慧型手機的發展,行動電源也成為人人必備品,可以穩定輸出5V直流電力,用於本次DIY次氯酸水機,可以幫助裝置更易移動,不再需要厚重變壓器


4.USB變壓線:在電化學領域,若溶液離子濃度不高,電流也會很低導致反應速度較慢,此時重要辦法就是提高電壓…目前電子材料行都有賣這種USB轉9V、12V的變壓線選擇,自己不用再辛苦規劃升壓電路

- USB升壓線
- 另一端5.5/2.5公接頭
5.3D列印底座:內部提供安裝電源輸入接頭及撥桿開關的需求,以及可固定支架及燒杯固定架功能,提高安全性與裝置成熟度

- 3D設計樣式
- 實體外型

- 3D設計樣式
- 實體外型

- 3D設計樣式
- 實體外型


有了上述零件還有小開關、接頭、電線的小五金,就可以開始組裝了,真的是不困難(簡易版本不一定要3D列印零件)…. 底座主要安裝電源輸入接頭及開關,接線方式如下,真的超簡單,但記得焊接點最好用熱縮套絕緣阻隔喔~

電線走線方式~

固定支架也有電線收納通道

準備對應電極架的公接頭~若沒有這公接頭也可以考慮直接將電線焊上電極架~

鎖上燒杯固定架,以下就是完成的樣子了~

放上燒杯並調整電極高度,不碰底前提下,在杯中越深越好,就可以待用了~

整體裝置完成後接下來就可以準備製造次氯酸水了

二、製造次氯酸水使用方法 |

2.水溫:由於我們需要電解後的氯盡量留在溶液中,基於溫度越低,氣體溶解度越高的原理,小弟建議要用冰水為宜(但冰塊要全溶解喔),不過第一次試機時,因為家裡冰箱忘了造冰,先用常溫水也是可以,但餘氯會少一些~

3.食鹽:選擇越便宜越好,就一般食鹽即可,不要玫瑰鹽或機能性鹽,不只貴,太多雜離子也非好事,我們選越純粹越好


配好食鹽水溶液後,就可放上次氯酸水機開始進行電化學反應了


在紅色正極氣泡是氯氣、在黑色負極則是氫氣,其中部分氯氣飄於空氣會有刺鼻味,氫氣雖無味但有自燃風險,所以一定要在通風處進行電解喔

(左邊是正極、右邊是負極)
若行動電源配上電流計,就可以藉由電流計來觀察電解狀況,可能有助掌握反應結束點

對了,次氯酸水機盡量放於陽台通風處喔,小弟因為拍照需求才放在室內,但會略有消毒水的刺鼻味一直出現



對照試紙包裝上的顏色,可以掌握到餘氯大約是介於50PPM-100PPM,以目視判斷約80PPM附近,用來噴消毒還夠用且不傷物件材質,噴手也頗和緩,不會有次氯酸鈉的銳利感

影響次氯酸鈉的濃度要素,與電解時間及食鹽濃度、水溫都有關係,基本上這些因子要再經過一陣子測試,但因小弟餘氯試紙不夠,購買還未到貨,拿到之後再進一步研究探討最佳條件~
三、建議運用場域 |

基本上製作完成若一次300mL,預估可以使用3-5天,建議可以如上圖裝進小罐噴霧瓶,家裡幾個人就準備幾罐隨身瓶,外出方便攜帶…另外家裡也可準備較大噴霧罐,疫情期間定期消毒絕對是好事~

- 口罩消毒:很討厭,每次疫情一上升,口罩廠就趁機抬價,然後還搶不到,所以今天的新口罩若要能用2天,建議每天回家後可以噴一下表面,處理一下今天沾染的病菌病毒,但由於口罩特性使然,一定要乾燥後才能再用喔。
- 全身衣服配件:出門前先噴一輪,讓次氯酸附著一些上去,由於有一段時間殘留性,對於外出衣物可能碰到椅子、牆壁、空氣氣溶膠傳播等,或許有類似防護罩效果,回家後再認真噴一輪消毒,避免病菌病毒帶回家~
- 肌膚的消毒:次氯酸水相對溫和,但多數專家仍不建議直接噴於肌膚上,不過若以小弟經驗,若80PPM以下的濃度,相對比次氯酸鈉安全很多,但第一次使用時,仍需要先試噴,確定自己不是敏感膚質才行,並且要注意呼吸道是否會有不適(對氯氣反應),並且每次要有餘氯試紙進行測試,不要超過80PPM濃度喔。
- 營業環境消毒:這肯定是次氯酸水的最大優勢,但採用次氯酸水製造機(食鹽+水)所製作出的濃度,很少會超過200PPM,若是該環境需要更劇烈消毒,採用漂白水或次氯酸鈉來稀釋,比較能達到500PPM等級濃度。但是一般要搭公車火車之類,只是噴噴椅子則80-100PPM都是很好用的濃度。
四、後記 |
雖然DIY一台消毒水製造機可以用很久,也花不了多少錢,但其實網購一查,也有一堆不貴的電解消毒水製造機可以選擇,只能說DIY算是一種樂趣吧,不過若多累積使用方法與經驗,是比較能造出客製化的次氯酸濃度

疫情期間,小弟也滿推薦先前剛好體驗用過的空氣清淨機,居家多一道保障~
Panasonic 空氣清淨機F-P50HH評測報告
此外,在去年小弟也曾進行了開源呼吸機的開發,希望這個不要有機會被用到,不過當時小弟參與的團隊此刻已經著手準備進一步改良~
【迎戰COVID-19疫情】用3D列印來開發低成本應急呼吸器
消滅疫情視同作戰,需要大家同心協力共同面對,絕不只是政府的責任~比較遺憾是這次疫情爆發在國產疫苗量產之前發生,但說真的,之前AZ疫苗政府拜託大家來打,沒多少人願意打,甚至還擔心疫苗過期,可見多數老百姓早已鬆懈心態,但現在疫情既然已經爆發,在公衛與醫療體系合作之下,希望能早日結束這波疫情~但就如柯市長所言,戰爭的勝利從來都不是靠防守,市井小民除了戴口罩,身上準備一罐消毒液,就像軍人戴鋼盔之外,也準備一把槍,隨時消毒,更積極防患看不見的敵人COVID-19~

最後,小弟雖然已於5月初打完AZ疫苗,副作用也發生於18-48小時時間,但根據牛津大學研究PAPER,只打第一劑28天後的抗體濃度仍有限,必須打完第二劑才能提升數倍抗體濃度~如果最新這波AZ疫苗開放施打,務必盡量把握機會,不要再猶豫,因為抗體生成還要等待時間,但疫情卻越來越接近身邊了…也藉由本次DIY次氯酸水機分享文,向辛苦奔波與忙碌的公衛與醫護體系致敬,謝謝你們的付出,讓大家更有機會活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