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用電量大,分享心得給大家
台電的住商型簡易時間電價已經推行了好一陣子,據說申請的戶數不多
評估過去10年的用電狀況,因為我家用電一直都很多,透天3樓,夏天用電沒特別多,主要是冬天空調暖氣用電特多,冬天外面氣溫低,都得靠暖氣(我家有8台冷暖空調,睡覺時段會開3台)度日,每每都進入高費率電價累進區,加以使用時間多落於離峰時段(夜晚以及例假日),於是興起改用住商型簡易時間電價的念頭
因為家中電表是40倍,也就是一個刻度是40度,每日平均用電約落在20~60度之間,很難藉由每個小時抄電表分析家中尖離峰用電比例,只能用推估的方式估計可能是尖離峰3:7,這樣換時間電價應會降低電費
所以在2018年6月跟台電申請改用住商型三段式時間電價,申請的時候,台電的人一直想要我打消主意,說分析我過去幾個月的用電,認為我家換時間電價不見得划算,還說有客戶申請之後不減反增,罵得要死,一申請至少要一年之後才能轉換方案;不過也是說,如果我要的話,也不會阻擋我。所以就自己送件,台電還堅持要我簽名蓋章,以免我後悔去吵鬧。三段式還有一個但書,就是一年到期時,若是夏月電價時段,得等到夏月結束,才能換回非時間電價。申請不用費用,幾天之後台電就來換電子電表。電表並非智慧(無線傳輸)電表,還是得人工抄表。以前是兩個月一期,所以是兩個月抄一次表,時間電價是一個月一期,所以每月要來抄表,私下猜想大概是抄表的人不想大老遠跑來只抄我這一戶,所以一直想要我打消主意。
現在用了幾個月,分享經驗給各位
私心以為為了合理反應發電成本,應該整個台灣全面更換成時間電價;但是很多低用電量,或是分樓層拆電表的用戶會不爽,他們多落於低電費級距;台電為了怕反彈,應該是沒人想要提案全面更換成時間電價。結果變成大家都選對自己有利的方案,吃虧的還是台電。
版上已經有好幾篇有關時間電價的好文,各位可以花點時間參考,我就不重複囉嗦了
電費好貴!快速搞懂你家適不適用時間電價
首先是分析過去用電狀況,我有紀錄了10年的資料,因為單位電價高高低低,所以我多以度數表示,而不使用總電價
下圖是歷年用電度數-兩個月一期,比如說標示7月電價就是5~6月的用電
可以看出我家冬天用電明顯比夏天多,春季次之,秋季最少

下圖是歷年用電每度費用-兩個月一期,可以看出我家用電每度平均都在3.x元,因為用到了單價較高的級距,比如說500度700度1000度以上每度單價都還蠻高的

參考台電非時間電價(2018.04開始實施)

10年太久了,來看過去兩年的資料
2016~2018年2年用電度數-兩個月一期

2016~2018年2年用電每度費用-兩個月一期
看起來一度平均約3.0元,其實再前一期(並不在表中),是平均每度3.8元(201601~201602是上次的霸王寒流,我家這邊還飄雪)

過去7個月的尖離峰用電比例
紅色是尖峰(非夏月的話沒有尖峰),橘色是半尖峰(非夏月的話),藍色是離峰
可以看出我家70%+是離峰用電
2月電費是代表1月份的用電,以此類推

這是過去7個月我家採用時間電價的費用
藍色是時間電價(流動電費+表租75元),一個月一期;紅色是我計算若採非時間電價的費用;橘色是時間電價為分子,非時間電價為分母,看看省多少;看起來用電比較少的月份,時間電價不見得划算(一個月還貴了21元);用電最多(暖氣用很兇)的1月份62%,也就是少了38%的電費(一個月少1635元新台幣)
若對照上圖,可以發現用電越多的月份,時間電價省越多(當然不一定每家都適用); 台電是說每個月700度(每期兩個月1400度)以上再考慮比較有可能省到錢,我家估計是約600度,台電估得有道理
另外我沒跟其他網友一樣拿過去跟現在比,是因為換了時間電價,更敢在離峰時段開空調,這樣比較就不準了。所以我拿現在時間電價費用跟現在非時間電價費用(用度數去推算出來的)相比

參考一下台電住商型簡易時間電價三段式費率
冬天每度(離峰)1.73元跟(半尖峰)3.88元,是不是比非時間電價(120度以下部分1.63元, 121~330度部分2.10元, 331~500度部分2.89元, 501~700度部分3.94元, 701~1000度部分4.60元, 1001度以上部分5.03元可愛多了)

過去七個月的時間電價下,我家平均每度費用

至於各位要不要換簡易型時間電價,選兩段式或是三段式,可能要自行評估一下自家用電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