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幾個月的尋尋覓覓,閱讀了大大小小的測試報告,終於決定了心目中理想的器材.由於老婆的堅持,雖然性能很重要,但是外型千萬不能很遜.那,那..那就只好尊重老婆的意見吧....

客廳的組合.

1. 螢幕 - Pioneer PDP-434HD
選擇的原因是,螢幕跟多媒體連接盒是分離式的.由於螢幕必須掛在璧爐上,一般的螢幕由於都是由背後連接的,如果硬把各式器材從牆上連接下來,那視覺上絕對是慘不忍睹的.如果要美觀,那牆壁肯定要重新裝修.花費肯定不少.分離式的可以將多媒體連接盒跟其他器材放到音響架上再做連結.安裝上變的方便許多.視覺上也比較美觀.
2. 音響 - KEF Instant Theater
一般的環繞音響如果要達到好的效果,必須將後聲道喇吧拉線到合適的位置.如果直接拉線,肯定不美觀.搞不好還會絆倒.因此,挑了一個虛擬環繞音響.以2.1聲道來達到環繞的效果.雖然效果不比真的5.1或6.1聲道.但是對我來說,已經足夠了.意外的發現是DVD的影像品質不錯.不需要再去買倍頻的DVD撥放器.

3. 機上盒 - Dish network HDTV機上盒及DVR機上盒各一
既然花了這麼多的時間及精力購置HDTV.那HDTV機上盒肯定是要的.我有嘗試過用天線來接,不過效果並不佳.所以還是選擇了衛星天線.DVR當然是為了錄節目而訂的.市面上現有的硬碟錄影機大概都無法與衛星天線使用.所以根本不用考慮.還好機上盒及衛星天線都不須付錢(租金每個月USD$5),只要你有購買節目.單然,如果提早解約是要罰款的.(一年的約)
房間的組合.

1. 電視 - Sony 30XBR910
本來是考慮,Sony 34XBR960.不過被我找到了一台庫存停產的30XBR910.跟34的畫質差異不大.主要是小了四吋及少了HDTV的解碼器.不過客廳已經有了43吋的電漿.接衛星天線又用不到解碼器.乾脆少花USD$800買30XBR910.
2. DVD - Toshiba SD3900
以前就買的.效果還不差,另外Sony 30XBR910本身有將480p轉成高解析的功能.看起來效果還算不俗. 也就沒有買新機的必要了.
3. 機上盒 - Dish network HDTV機上盒
跟客廳用的是同一款.也是免費的.月租費USD$5.
客廳的一角. Yamaha CLP-170PE(黑色鏡面塗裝版)

既然要數位,就數位的徹底.幫老婆洗腦說服了她買數位鋼琴.
理由一 - 不需要調音.傳統式的鋼琴,每年都需要調音.在美國只要是動到人工什麼都貴,包括調音在內.
理由二 - 輕薄短小.不過,這當然是跟傳統的鋼琴來比.根據實際搬的經驗.實在沒比Sony 30吋XBR輕多少.

理由三 - 數位音效.既然是數位鋼琴,那數位音效當然不可少.總共可以模擬16種樂器的聲音.內建的世界50首名曲,是下午看書的好夥伴.當然,以後準備學些midi來玩玩.

可憐的小寵物. Sony AIBO

既然是數位家庭,那怎麼可以少了數位寵物.這是第一代的Sony AIBO.當年年少無知.對"限量"的東西毫無抵抗力.居然相信Sony限量的謊言.現在可是到處都有了,而且價錢更便宜.可惜經過了多年,現在已經再起不能了.只能做個高貴的裝飾品.

最後還有一隻"懶人的好幫手,Roomba"不過新家的地毯實在不適合.只好又拿起笨重的吸塵器來慢慢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