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從日本帶一台sharp 32BD1的液晶電視回台灣。在台灣的y拍裏,這一台雖然要價50000元 (即使是台灣組裝的32bd5t也得要40000元,而且沒有BS和CS的tuner),但是在日本的y拍裏,我是9萬8台幣(約2萬7千元)就買到了。和台灣32吋的價錢相差無幾。所以就敗來當孝敬老媽的禮物。
和大部份網友的感覺一樣,和日本逐漸成為主流的37及42 吋lcd相比,在店裏看到的32吋lcd真的就和小baby一樣。可是貨一寄到日本家時,第一個感覺就是 「天啊,這怎麼運回台灣啊?」驚呀!
雖然是加裝了一堆緩衝材和木製防撞外框,運費了加了8000元日幣(2200台幣),結果是多慮了。
1,進關完全沒問題。(這一點不得不佩服日本的服務態度),除了8000元的超重追加料金外。
2,航空公司對於易碎品的保護相當慎重。可能也是追加了8000元日幣超重費用的關係。運送出來時不但是最先出來,而且外箱完全無傷。
3,出海關時早已有要給海關扣稅5000元台幣左右的決悟了,結果是一毛沒扣。當然海關大哥的善意是主要原因,另一個重點是「台灣人出國購物,一個人有2萬元的免稅額。」---海關大哥教的。這一台電視機不過27000元台幣不到。扣掉20000元台幣,根本無稅可扣。
回到家裏,打開電視,接下來問題來了。
1,日本也有CATV,所以支援多台數的電視機並不少見。但是即使開了CATV,能抓到的有線電視還是大約60幾台。後面的緯來日本台等等抓不到。而且畫質超差,比原本的CRTt還差上好多倍。這一點一度讓我心涼了半截。
解決方案1
1, 到大潤發敗了個1790元的 大x 有線電視選台器。 結果畫質改善了一點。不過還是比原來的CRT差上一大截。- 失敗
2,網路上找到的類似 Zinwell BLS-2500雖然看似不錯,但是實際上相當不易入手。漢口街繞了一圈,沒有一家有賣。 放棄。
3,由於32bd1支援多種介面,包括一般電腦用的 D-sub 15pin 和數位輸入都支援。所以到NOVA買了個2000多元的電視盒(支援1920解析度, DVI輸出)來試試。(一般電視盒大多支援D-sub輸出,不過最近支援DVI數位也很多)
結果相較之前的大x 選台器,畫質大幅度改善。算是成功。
但是還是有一些問題無解。
1,即使開了catv選項,單用日本電視收台灣的有線電視效果超差,何故?
2,這次沒買成兆赫的bls2500倍頻器。不過市面上的電腦用電視盒已經支援到1920以及倍頻掃描,數位輸出,效果仍會輸上一截嗎? 如果有更好的畫質,不排除再敗一個tunner
3,下一個目標是在家裏看bs,先前爬文了不少,
大致上台北市的碟盤大小120cm應該已經夠用。各位大大有認識北縣市安裝BS天線既物美又專業的商家嗎?
結論; 隨飛機帶回液晶電視是一件苦差事,不過…爽!
keinchang wrote:
1,即使開了catv選項,單用日本電視收台灣的有線電視效果超差,何故?
2,這次沒買成兆赫的bls2500倍頻器。不過市面上的電腦用電視盒已經支援到1920以及倍頻掃描,數位輸出,效果仍會輸上一截嗎? 如果有更好的畫質,不排除再敗一個tunner
3,下一個目標是在家裏看bs,先前爬文了不少,
大致上台北市的碟盤大小120cm應該已經夠用。各位大大有認識北縣市安裝BS天線既物美又專業的商家嗎?
1.兩邊的頻道微調不同,且台灣的CATV本來就是爛畫質。
2.我覺得畫質要在進步應該已經差不多了。不過您還是可以買來玩玩(#^.^#)
3.自己裝就好了!雖然也許會蠻累的,不過很有成就感哦!!
不過,實際上去那種類似特力屋的店裏買 AIRCAPS 日文エアキャプス
(就是很多泡泡的那種包裝紙,把液晶正面防護好就好了。)
另,32BD2的兩側喇叭似乎可以拆卸下來的樣子。加上底座也拆了外帶的話,其實根本重量是在限制以下的。
過海關時別怕,就走申報那邊就可以了。
不過,其實我覺得CP值較高的是REGZA的 C2000,日幣目前的價錢已經DOWN到10萬左右了。
而且,這一台的大小比32BD2還要小(少了兩側的喇叭和邊框較小),挑戰37吋的也應該不是難事。
不過,那一台的液晶是高麗棒子做的就是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