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家中多年來都是使用燒木材的鍋爐在供應全家每日洗澡所需的熱水,每天下班回家後,為了洗熱水澡就必須升火燒熱水,因此不論寒冬烈日或刮風下雨,都得要在戶外忍受風吹雨打,只為了快點將水燒熱好讓一家老小有熱騰騰的熱水可以洗,還要顧好材火直到全家都洗完為止,為了能快速將火升起來,升火的工具也從火柴、打火機一路演變到水電用的噴燈,而為了持續有穩定的木材可燒水,每隔3~6個月也要當"都市樵夫"去找尋可燒的木材,然後載回家後再鋸成一小段一小段,方便存放及放入鍋爐燒火,砍伐過的都市木材種類從廢棄木地板、裝潢廢料到置放貨物的廢棄棧板,早就不計其數了。
其實用木材燒鍋爐是很危險的,因為鍋爐一但升火後,水溫就會開始上升,當溫度高到水的沸點,鍋爐內會產生大量的蒸氣,壓力就會大到爆水管,所以一旦升火後,溫度到達可以洗澡的程度,一定要陸續有人去洗澡,讓冷水持續進入鍋爐降溫才行,家中前幾年就因為燒鍋爐時,沒注意到溫度就讓一樓到二樓牆壁內的冷熱水管都爆裂,不得以下只好都拉明管替代,再者,因為鍋爐的水溫很難控制,常常也因為打開熱水沒調好水溫,就被燙到。還有擔心家中小朋友長大會比較頑皮,自己去開熱水來玩,或是燒鍋爐時跑去玩火,都會是潛在的家庭危險因子,才會萌生裝"熱水器"的念頭。
評估歷程~
2012年1月~
因緣際會下,看到了三久太陽能的廣告,因此心中閃過一道Mobile01的靈光,抱持小惡魔的精神,日以繼夜的在Mobile01上瘋狂爬文,因為我的內心不斷在吶喊及渴望可以每天洗到舒舒服服的熱水澡,想透過論壇來加速了解太陽能的優缺點,做為我評估熱水器的依據,但無意中發現"熱水器"這個關鍵字,居然和"熱泵"及"太陽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好奇心使然,又開始著眼找到了不少關於熱泵的開箱文,也研讀了不少大大的精僻解說,可是一直無法決擇"熱泵"和"太陽能"的優劣,因為每間公司的網站都寫的太好了,測試數據也是超漂亮的節能又環保,於是我又陷入了規格比較的深思之中…,最後我索性把所有太陽能和熱泵的公司都找來評估了解,一來可以知道各家的說法,二來也可以知道產品的價格,於是乎又開始了一連串廠商約訪的過程…
2012年2月~
經過數家知名"太陽能"和"熱泵"廠商的約訪後,老實說很快就可以過濾掉"態度"不佳或不積極的廠商,因為我覺得一開始就沒"誠意"的廠商,日後有故障需要維修時,一定也要三催四請外加被當怨大頭付錢找氣受,有鑑於此,我當然也在Mobile01上找出一些被大大們冠上不良廠商的名單做比對再剔除(聲明:有些是地緣的關係,因為我家在台中,遠在台北或高雄有點遠水救不了近火的感覺,並非被我排除的就是不好的廠商,我是依個人需求和直覺挑選廠商的),果然,名單上只留下四個,分別是"三久"、"鑫威利"、"上群"和"燒水王",我只能說又陷入了"太陽能"和"熱泵"的決擇,苦惱呀!
2012年3月~
就這樣,不知不覺又過了一個月,這一個月以來,老實說我也因為工作忙碌,沒什麼時間思考"熱水器"的問題(每天瘋狂出差,最遠還跑到大陸石家?,累的跟狗一樣),不過"上群"的小姐,非常積極連絡追蹤,幾乎沒三天就來電,這點是值得肯定的,程經理和吳經理也有多次回覆我提出的疑難雜症(當然也包含殺價和比規格,因為上群的價格真的不是最便宜),當時我一定被認定為"奧客",可是站在消費者的立場,貨比三家絕對不吃虧,畢竟爬文的時候像大大們提及的,"熱泵"在長輩的腦袋中就是要吃電的,價格還貴的嚇死人,一時間很難去說服,加上親朋好友中根本沒人裝過,從屋頂放眼望去都是"三久"的太陽能,心中難免會帶著一點擔心和些許的排斥感,就在意志又開始浮動時,老天爺又讓天氣來了幾道冷鋒,"冷吱吱"感覺又開始讓內心發出對熱水的渴望,終於決定排除萬難說服全家裝熱泵。

感謝lingenchan、RX99、hg19(阿吉師)各位大大們提供的熱泵參考資訊。
需求評估~
關於"熱泵"技術規格比較的部份,因Mobile01上已經有許多專業的大大做了完整的評論,因此小弟就不再多做贅述了,僅就個人需求做說明。
家中目前有4大1小,預估日後會再多1~2名小朋友,已出嫁的妹妹有時也會娘家住,因此總的來說用水需求大人約4~6人,小朋友約2~4人。
現行浴室是採淋浴方式,用水量以目前4大1小來計算,每人50公升,約300L的桶子應該是夠的,但考量日後小朋友也會長大,長久來說熱泵是要用二十年以上的,所以大膽的直接選用500L的大桶子。
主機部份,原本屬意2P的熱泵主機,但與吳經理討論後,他建議1.5P的主機會比較適合我,因熱泵是要慢慢的製熱,而我也想利用熱泵主機產生的乾燥冷風,加熱太快反而就無法有效利用熱泵製熱時產生的冷風,另外也是避免製熱過快,如在調整的加熱時間內低於溫差,那壓縮機會重覆起動加熱,會縮短壓縮機的壽命,當然最重要的是1.5P和2P的價格落差很大,所以才會決定用1.5P+500L大桶子來滿足家中用熱水的需求。
其他要求部份,則是從Mobile01上綜合所有大大們的意見,所列的:
1. 白鐵獨立開關箱 + 分電錶
2. 白鐵不鏽鋼循環水泵 (原本附的是鑄鐵循環水泵,擔心長期使用下還是會有生鏽的問題,中間產品還有塑鋼循環水泵可以選用)
3. 壓縮機使用日系Toshiba東芝品牌,保固三年
4. 所有管路要求使用黑色的XLPE派克斯管(即開泰管將)(說明:戶外用熱水管為黑色、一般熱水管為橙色)
5. 原本使用的鍋爐,長輩希望延用,所以請工班幫忙更換舊有管路與熱水管路做並接,當然也要用黑色的XLPE派克斯管 (原本是要另外支付材料費,但施工完畢後吳經理很阿殺力的免費贈送,所以給您一個讚)
安裝日期:2012年3月24日(六) ~.~ 平常太忙了,只有六、日有空,只好請工班配合了
不癈話,稟持小惡魔有圖有真相的精神

此次預計安裝熱泵的地點,是在浴室外的通道上,寬度約160cm,足夠放置500L的大桶子

安裝的前一天與老爸合力花了一個下午,將場地清空外加牆面粉刷,那木桌哪去了?別懷疑~嘿嘿~木桌被我鋸掉了~

家中使用超過15年以上的熱水鍋爐,因埋在地下的管路爆裂過,已止漏多次,但一直無法根除漏水的問題,所以長期滲水導致地上長了不少植物和青苔

看這些植物長的多好,就知道管路漏出來的水是源源不絕的在滲出~這次要好好來做個了結了!

所以請吳經理幫忙將鍋爐的冷水進水管路和熱水出水管路都一併換成XLPE派克斯管與熱泵的熱水管路並聯,這樣鍋爐就可以留下來備用


等到快十一點半,工班謝先生一行兩人終於到了,哇賽,放眼望去180cm高的桶子果然是高大

開始卸貨了,500L的大桶子看起來蠻重的,兩人搬的有些吃力 (當天沒記錯的話,剛好寒流報到,戶外溫度是11度,謝先生只穿短T,真是勇猛呀!)

家中的門有量過是82cm寬,直徑70cm的桶子要搬過去,兩人花了不少力氣

終於搬到定位了,疑?謝先生兩人呢?

手腳真快,熱泵主機已經搬過來拆箱了 (唉呀!我沒拍到"開箱"畫面吶~)

這應該是管路保溫棉

熱泵主機另一個角度再來一張(R410A冷媒看來已經先灌好了)

補拍一張500L大桶子的循環進水口

東西都搬定位後,兩人開始討論熱泵主機安裝位置,謝先生建議將熱泵主機架到圍牆上,如此一來會多出12cm左右的空間,這個建議不錯,因為熱泵主機排風口正對後面,夏天開門就有冷風吹了~


拿出電鑽開始鑽洞了~可惜是11度低溫,不然應該請小師傅穿汗衫,拍一張很Man的照片,造福一下女性鄉民~

不曉得又在討論什麼,隨便拍

不曉得又在畫什麼,隨便拍

謝師傅又在丈量一次支架的安裝尺寸,但有個疑問?我好像沒看到用水平儀校水平吶?不是說壓縮機要放水平嗎?吳經理看到請回答…over

熱泵主機上架了~ (疑~小師傅脫外套了,不是說穿汗衫造福女性鄉民嗎?)

上固定螺絲

呵呵~吳經理免費升級的不鏽鋼循環水泵~也來一張照片,爽啦!

熱泵主機搞定後,謝師傅利用時間先將舊鍋爐的管路拆除

鍋爐熱水出水管路十幾年了,應該是生鏽很嚴重,看謝師傅使出全力才轉開螺栓

馬上合一下派克斯管的轉接頭~尺寸無誤

將舊有的熱水管拆掉,這張有事先聲明要PO上網,所以謝師傅笑的很陽光,呵呵~

套上一個三通,用來與熱泵及鍋爐做管路並聯

小師傅也沒閒著,蹲在牆角將管件纏上止水帶

中途與謝師傅討論熱水管路的走法,這次想直接跑屋簷上面,用最短路徑,避免管路太長造成熱散失 (我真的有做功課哦)

兩人又圍在500L的桶子旁不知道在討論什麼?偷偷靠過去聽,才了解是在討論桶子的循環口要轉過來靠熱泵主機這邊,管路一樣是採最短路徑~

發現白鐵開關箱,拍一張

傳說中的紅膠,謝師傅說這叫缺氧膠,鎖上管件後隔絕氧氣就會硬化

安裝桶子底部的清汙用排水口,謝師傅說水中一定會有雜質沈澱,可以每年打開清汙排水口,將桶底的沈澱物引流出來

派克斯管與另件的接法,就是多一塊銅環和螺母,直接鎖在另件接頭上,很方便吶

來一張熱泵主機和500L大桶的間隔照,好近呀!(地方不大,節省空間,老媽一直擔心後門開不了,不停的問謝師傅~~~~~~這下可以安心了!)

循環口擺出漂亮的45度角

循環口接上了派克斯管,保溫棉是事先量好長度套上派克斯管

鎖緊螺母就完成了

小師傅跑到後門拉220V電源和控制面版的線路

上面是隱藏版,這張是真人重現版,堆了滿滿的玻璃罐,都是老媽做的天然酵素(健康好東西唷!)

原本開關箱是要裝在戶外,但老爸臨時要求裝到室內的這個位置(小師傅,拍謝吶,又讓你重拉線)

厚厚,有拍到"電錶"的開箱照了,算是給鄉民們一個交代了 (起始度數為1.3度,記下來,要做使用電量的記錄)

傳說中的紅膠再次現身

謝師傅開始拉管路了,標準動作是先丈量所需管路長度,剪適當長度派克斯管,套上保溫棉,配管

派克斯管的安裝步驟:先套上螺母

再上銅環

用工具做擴孔

鎖上另件,完成!超簡單!

謝師傅腳踩油漆筒,站上屋簷配管路

小師傅也合力幫忙拉管路

謝師傅一下子又跳到圍牆上了,果然是勇猛

一轉眼功夫,熱泵主機和500L桶子的管路已經拉好了

接著換舊鍋爐

跑到桶子另一邊發現,進水品也裝上逆止閥了

小師傅已經拉好220V電源線和控製線了,正在想他怎麼從屋內把線拉出來,原來是鑽一個洞 (PS..當初這個洞沒用矽利控補起來,現在變螞蟻的快速公路了,被老媽唸了一下,因為她的酵素會被侵占)

開始裝電錶開關箱了

同時間小師傅也將外面的管路包覆好了



一路包到底,好樣的!給個讚!

吳經理現身了,幫忙撕桶子上的保護膜,大大們有說,不撕掉的話太陽一曬,就會黏黏的~

安裝開關箱

完成照,來個特寫

開始送電了~有熱水洗澡囉!桶內水溫從27度開始加熱~加熱到55度,預計第一次升溫需三小時左右 (室外不是11度嗎?水塔水溫還有27度!?)

關上開關箱也來一張

最後是解決舊鍋爐的進水口管路,這個過程花最多時間,一開始是用塑膠管再串接,但怎麼想怎麼不對,後來做好又要求重改用派克斯管接,但老媽堅持要保留一個水龍頭,中間只好又接回塑膠管,搞來搞去,改了三次,謝師傅都很耐心的處理,不過最後還是漏接了一個逆止閥,隔天老爸自己裝上了



熱泵安裝完成照,熱泵主機退12cm果然是對的,空間感覺大很多,安裝的高度又剛好可以把冷風吹進室內

屋簷上的管路超完美 (PS..鍋爐上的熱水出水管和煙囪間,我們會自行加隔熱石棉,避免燒鍋爐時煙囪的高熱會讓保溫棉起火)

地上也清乾淨了,施工接近尾聲了(歡呼中~ya~ya~ya~)

補幾張照片
鍋爐熱水出水口的保溫棉包管

桶子進水口

從水塔下來的冷水管

循環水孔也包的很讚

快樂升溫中,大約要等到晚上八點半才會加熱到55度 (剛好晚上有事要外出,到十點半回來就有熱水洗了!)

補充:
重新配管後,地上的水管不再滲水,青苔也不見了,又回復乾燥的地表


以下是從3/24日~4/10日做的用電記錄:(後面跟女王到日本旅遊,只剩2大1小,回來後工作一忙就沒時間抄電錶了)
日期 | 電表度數 | 洗澡人數 | 溫差設定 | 定時設定 | 設定溫度 |
開始 | 1.3度 | ||||
3/24 | 6.1度 | 3大 | 5度 | 55度 | |
3/25 | 9.9度 | 4大1小 | 5度 | 55度 | |
3/26 | 10.8度 | 4大1小 | 5度 | 1pm~6pm | 55度 |
3/27 | 12.7度 | 4大1小 | 5度 | 1pm~6pm | 55度 |
3/28 | 14.6度 | 4大1小 | 5度 | 1pm~6pm | 55度 |
3/29 | 16.5度 | 4大1小 | 5度 | 1pm~6pm | 55度 |
3/30 | 18.2度 | 4大1小 | 5度 | 1pm~6pm | 55度 |
3/31 | 20.2度 | 4大1小 | 5度 | 1pm~6pm | 55度 |
4/1 | 22.0度 | 5大1小 | 5度 | 1pm~6pm | 55度 |
4/2 | 23.5度 | 5大1小 | 5度 | 1pm~6pm | 55度 |
4/3 | 25.1度 | 5大1小 | 5度 | 4pm~7pm | 55度 |
4/4 | 26.9度 | 5大1小 | 5度 | 4pm~7pm | 55度 |
4/5 | 28.7度 | 2大1小 | 5度 | 4pm~7pm | 55度 |
4/6 | 29.9度 | 2大1小 | 5度 | 4pm~7pm | 55度 |
4/7 | 31.1度 | 2大1小 | 5度 | 4pm~7pm | 55度 |
4/8 | 32.7度 | 2大1小 | 5度 | 4pm~7pm | 55度 |
4/9 | 34.2度 | 5大1小 | 5度 | 4pm~7pm | 55度 |
4/10 | 35.7度 | 5大1小 | 5度 | 4pm~7pm | 55度 |
以上是小弟非常用心撰寫的開箱文,還請各位大大們不吝指教,謝謝!
報告完畢!

于台中潭子 Jims Tai
補一下到日本賞雪加賞櫻的美美照片,跟大家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