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冷氣結冰之抓漏

話說冷氣有結冰情形,找冷氣行來抓漏補冷煤,
一開始先問多少錢,單補冷煤1500,要抓漏在補冷煤2500
我就選擇了 抓漏在補冷煤2500,
師傅在室外機及室內機,及銅管可能會漏的地方,噴泡泡水用目測來判決那裡有洞,
結果1 HR過去了,師傅投降說抓不到,問我要不要補冷媒,我也同意了給1500後,冷氣就變冷不結冰

我知道時間一到冷煤又會漏光,可是師傅又抓不到,那該怎麼辦?

感謝大家的回復
對網友的建言給予回覆
1. 漏太小,泡泡不明顯。←師傅也這樣說
2. 漏在冷排上,不好抓。←師傅有用泡泡水看室內外的冷排,U型那邊有邊看邊噴水
3. 漏在沒想到的接頭上←也看有室內機接頭的地方,還說接頭有油油的應該是接頭地方漏
,但還是找不到
4. 當初鎖接頭時,沒鎖好,慢慢漏,管路本身沒漏 ←就就不知道了
2011-06-23 10:1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冷氣結冰 抓漏
換家冷氣行來抓漏看看
每家功夫都不同 漏點沒補起來
冷煤是每年都要補不環保
再隔空抓個葯:

1. 漏太小,泡泡不明顯。
2. 漏在冷排上,不好抓。
3. 漏在沒想到的接頭上
4. 當初鎖接頭時,沒鎖好,慢慢漏,管路本身沒漏

以上
capu168 wrote:
話說冷氣有結冰情形,...(恕刪)

油油處最有可能是漏點.抓不到的話.試著灌高壓力.站壓下去就比較會清楚.或是喇叭頭處重新施做.
漏洞沒補,問題還是存在.....
肥皂水抓不到的也許漏得小、也許再見不到的地方.....
建議找一家有電子驗漏儀的廠家試試看吧!

目前捉漏應該都是用電子式測漏機來檢測漏冷媒
先用測漏機來檢查室內室外機及所有接頭來探漏
找出漏點後,再灌氮氣加壓後,用測漏劑噴在露點處以確認

如果像版主所說直接用泡沫下去找,在冷媒已漏了差不多了,冷媒系統壓力很低,噴上泡沫式是不容易發現漏點的
補張圖,冷氣維修人員應該都帶著才方便
不貴,一之1萬左右

其實每家功夫都不同,用電子儀器檢漏的,或者古老用泡泡檢漏的也有...

不過抓漏真的很累人,不怕抓那種漏很大的,最怕抓漏很小的...

每年都會碰到這樣的例子,我老闆做20年冷氣,所以他還是選擇古老的方式,用泡泡液來抓漏...(因為在他的年代,他覺得舊的方法還是很習慣很好用...)

抓漏的方式,還是會有微微差異性,就是...我老闆會多帶一台自製的加壓器,先打氣增壓,在使用泡泡液檢漏,通常邊打氣幾乎就能邊抓漏了,通常幾乎都能抓得到漏點,只是蠻費時的就是...(用不要的110V冷氣壓縮機製成...)

至於冷煤漏很小的,我們也是抓失敗過,內外機殼全拆光了,每個接頭跟銅頭都找了,就是抓不到,因為屋主的冷氣管路,壓力並不會全漏光,還是會維持一定的殘壓,聽他說每年幾乎都如此,請日立原廠的來查,都是看一看就說要換外機,不然就是換內機,沒在抓漏的...

在這麼炎熱的天氣下...要找專業的來抓漏...老實說蠻難的,因為光安裝就裝不完了,怎麼排得出維修的時間呢?

如果您住的位置不會離桃園縣太遠,不嫌棄的話,或許可以聯絡我們替您安排個時間過去檢診一下^^

抓漏才是真功夫 要有時間 心情不能浮躁 眼力要夠好

另外 用壓縮機加壓時 最好加一道過濾(過一隻乾燥劑 2分冷凍用的那種 可以換乾燥砂的)
用空氣加壓盡量是不要用 冷氣機還好 冰箱的話 容易有水分阻塞

R-410A的機種 用R-22壓縮機打空氣進去加壓探漏 還要小心混合到R-22的冷凍機油喔

另外一個小秘方
泡肥皂水時 泡濃一點的濃度A瓶 解清1個星期 把沒雜質的肥皂水 小心倒進另一個瓶子裡B瓶
A瓶 再加水 繼續浸泡 重複一次步驟

這樣可以得到很澄清的肥皂水 再用塑膠油壺(以前小吃攤 裝醬油 辣椒膏那種)
這樣 抓漏會更容易
(我看過有用肥皂粉泡水 就立刻拿來抓漏 還用毛刷刷 銅管接頭處 有未融化完全的肥皂顆粒 還有毛刷弄出來的許多細小泡泡 哪邊漏 還真的不容易看出來勒)

Breath again wrote:
其實每家功夫都不同,...(恕刪)


非常感謝您的意見,我的冷氣在抓漏前,師傅有先灌冷媒再開始抓,
所以壓力應該是夠的,話說那次之後抓漏抓不到,也只好單灌冷媒繼續用,
我請問一下如果請人來抓漏抓不到,需不需要給基本的檢測費,還是不用錢
我花2500=抓漏+灌冷媒 結果抓不到我就單灌冷梅是花1500元
參觀我的blog http://mygino.org

capu168 wrote:
非常感謝您的意見,我...(恕刪)


抓漏+灌冷媒收2500算行情價了,畢竟裝一台冷氣賺的還比較多喔...補冷煤確實差不多都1500...(而且好裝的說不定比較省時...)

這個季節願意跑維修的人不多了...(也有那種請人移機,拆機下來放倉庫兩個禮拜都還不來裝的...)

補灌冷媒再抓漏,如果漏不大其實很難抓(因為一般R-22的工作壓力範圍約50~70Psi),如果利用加壓下去抓的,通常我們都是150~400Psi,這樣會比較明顯好抓。

加壓下去抓的,比較耗工,因為抓漏後還要重新對管路抽真空,以及補灌冷媒,行情就不只2500...

所以且看大大自己的衡量,因為漏很小的真的不保證抓得到,即使用電子儀器也不一定方便...(微量偵測不到...有時泡泡抓漏卻比較明顯,只是要很耐心倒是真的...)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