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台馬賽克

記得小時後看第四台都沒這種現象

好像這幾年才有的

就是 當畫面移動影像快一點 或畫面比較複雜移動

就會有馬賽克 很像頻寬不足的畫面

不管哪一台都是一樣,光是河裡流水的畫面就會出現馬賽克

看動作片更是嚴重...

這樣的話 家裡電視買再好不是都沒用了嗎?

我家的電視還是傳統映像管所以應該不是液晶延遲的問題

還是這是跟第四台業者有關? 我是住高雄
2006-02-11 9:24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馬賽克
早期第四台採用跑帶或是衛星以類比方式傳輸,一個轉頻器只能擺進一個頻道,成本高且時效性差。

目前第四台大部份頻道都是由衛星以數位方式傳輸(部份頻道使用光纖傳輸),好處是一個轉頻器裡面可以擺進四到六個頻道以改善跑帶成本。

第四台安裝衛星天線及經過授權的器材就可以接收,經過調變後就可以匯進頭端傳送給用戶,改善跑帶的時效性。



但如果衛星發送頭端或節目來源沒有加大傳輸流量或沒有改善傳輸技術,在接收端部份接收很容易會造成類似VCD壓縮不良的方框。

早期DVB-T(無線數位電視)在實驗播出時也有類似壓縮不良的方框問題,則是在傳輸技術上作改善。
聽起來很像是 MPEG 在做壓縮時所造成的 block noise....
因為 MPEG 都是以一個 marcoblock 在做處理, 所以有時會有這樣的問題..
用 MPEG 壓縮法的 video, bit rate 不夠, 畫面變化很大的時候, 本來就很容易出現這種現象...因為 MPEG-1/2 跟 MPEG-4 part2 decoder 都沒有內建 deblocking 的機制...

在 H.264(MPEG4 part10) 跟 WMV9 上面, bit rate 不夠的狀況, 因為 deblocking 的機制, 就比較不容易顯現這個問題... 副作用是畫面會有朦朧感~~~

不過我看了幾片由 DVD 轉成 WMV9A (=VC-1 ???) 的, 又出現這種色塊現象, 而且還不是動態畫面才會有, 最扯的是 bit rate 也是算蠻高的, 跟別的轉成 WMV9 的差不了多少而已... 所以感覺上 WMV9A(Windows Media 10) encoder 的 VBR 設計似乎有點怪怪的就是... (似乎沒設定成每個 macroblock 都要做 deblocking 了...)

用 xvidcore engine (Divx5/6, Xvid) 壓出來的, 不管 bit rate 高或是低, 畫面的對比都比較尖銳與強烈, 所以看起來比較清晰. 不過就算 bit 很高, 畫質方面比較明顯的缺陷, 還是在紅色系的干擾紋.. (WMV9 也一樣)

目前看過畫質真的可以逼近高 bit rate DVD 的, 仍然是壓的好的 AVC(H.264) 影片. 壓得好的話, 差不多用 3~4Mbps, 就可以表現出來跟原本 8~10Mbps MPEG-2 DVD 幾乎完全一樣的畫質, 也不會出現像 xvid 或是 wmv 的紅色干擾紋問題.

AVC 在低 bit rate 的表現, 感覺上就沒什麼高畫質的表現, 只能說, 可以再壓低一些 bit rate, 然後畫質看起來跟同樣用 xvid / wmv 壓縮的, 差不了多少....
Bluecat wrote:
記得小時後看第四台都...(恕刪)


目前新莊的第四台倒是沒有您說的現象,
只有颱風天時會出現馬賽克畫面及出現"衛星收訊不良"等字幕.
James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